怎样让孩子有学习的兴趣?

如题所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分享妙招来帮您!
妙招一: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你的梦想是什么?看似俗套的问题却对提升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帮助。家长带着孩子进行一些未来职业畅想和规划,以后想要做什么工作?从事什么行业?天马行空不切实际都没有关系,我们只需要帮他们将目标分解,最后落脚于在“现在需要认真学习,才能实现目标”上。
比如,孩子想成为一个医生,那么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疑难杂症、能推动社会医学发展的职位只会在专家门诊,而现在努力学习是成为专家的重要一步。先考好期末考、再是中考、高考,才能完成我们的最终目标。同时具备可实现的短期目标,和支撑信仰的长期目标,就能激发孩子的内驱力,主动学习。
妙招二:多鼓励多肯定,用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
孩子不愿意学习,逃避写作业,主要原因其实在“畏难心理”。知识点不熟悉,作业写起来有难度,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一次次的错误让孩子失去了信心,从而失去兴趣。所以家长在孩子成功解题,或是达成某项成就时,一定要大大地夸奖。不论事情大小,家长的肯定和鼓励都可以建立孩子学习的成就感,当孩子下一次遇见难题时,他们可以迅速回想起成功时的感觉,进行自我鼓励,提升学习的兴趣。
妙招三:鼓励孩子多探索,在探究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例如,数学学科提倡“一题多解”,“一因多果”、“一问多答”、“变式训练”等教学方法。作为家长,我们可以鼓励孩子站在不同的角度,提出各种不同的见解。错误的见解也是欢迎的,因为错误才能让孩子找到知识盲区。多问几个为什么,大胆设想不同的答案。并让孩子在假想故事结局的过程中摆理由,说道理。并且,对孩子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和时时刻刻好学质疑的态度,也需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妙招四:好玩有趣学习方式,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
好玩有趣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没有一个孩子会喜欢枯燥重复的练习,建议在课后时间用有趣的方式进行教学
比如,语文写作,可通过纪录片方式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纪录片是一个培养写作和语感,拓展知识面的绝佳教具。纪录片中的旁白、文案是可积累的写作素材,且纪录片涵盖的主题十分广泛,比如科技、探险、生态、历史等等。孩子通过观看纪录片,可以接触到国内外各领城专家的观点和探讨,获得了解不同领域知识的机会,从而增进探索欲望,提升学习兴趣。推荐:《跟着书本去旅行》,《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等。
比如,英文学习,看英文动画电影是非常好的休闲娱乐方式!现在很多家长都有培养英语语感的意识,从宝宝出生开始,就只看英文的动画片。小学阶段的孩子甚至可以尝试只看英文字幕锻炼听感,或是中英双语,让孩子在无形中积累词汇量。推荐:《疯狂动物城》,《心灵奇旅》等。
比如,数学学习,家长可以借助很多线上学习资源APP,画风精美的动画,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点融入游戏中,让孩子在快乐闯关中学习。【数感星球】便是家长的不二之选,结合4-10岁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设计了5000+趣味训练关卡、1300+游戏互动和200+动画讲解内容,用游戏化、趣味化的方式让孩子爱上数学。更重要的是结合全国数学教材,设计了同步练题库,对标了新加坡数学的CPA教学法,内容梯度设计很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25
让孩子喜欢学习是每个家长都希望实现的目标,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天生好奇心强,家长可以通过积极引导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比如鼓励孩子提问、探索新事物、尝试解决问题等。

2. 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孩子学习的环境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和学习效果。家长应该为孩子营造一个积极、舒适、干净的学习环境,让孩子感到舒适和放松。

3.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家长可以关注孩子的兴趣点,引导孩子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从而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

4. 鼓励孩子多读书:阅读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家长可以鼓励孩子阅读各种书籍,帮助他们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5. 给孩子提供正确的学习方法: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孩子更加高效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家长可以关注一些优秀的学习方法,比如记忆技巧、思维导图、解题技巧等,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

6. 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和效果,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孩子增强学习信心和动力。

让孩子喜欢学习需要家长的关注和引导,通过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帮助孩子建立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第2个回答  2023-04-25

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主要是由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形成的。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学习的兴趣:

    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在家庭环境中,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同时,父母也要充分表达对孩子学习的认可和鼓励,为孩子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

    尊重孩子的兴趣:孩子的兴趣和个性是多样化的,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度,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或课程。

    创新教学方式:教育工作者可以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媒介等方面入手,为孩子创造多样化的学习体验。教育工作者还可以采用游戏化教学、互动教学等方法,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带孩子外出参观: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可以开拓孩子的视野,提高孩子的兴趣。

    学习合作:孩子可以与其他孩子合作学习,互相鼓励和帮助,共同提高学习兴趣。

    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孩子需要足够的时间来学习和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父母不要对孩子的学习进度过于苛求,而是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自我探索和发展。

    激发好奇心:孩子的好奇心是学习的源动力,父母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如观察、实验、提问等。这样可以让孩子对学习更加感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10-29
听说有许多老师喜欢用物质奖励学生,买根棒棒糖、发点小礼物,学生似乎也很受用。但一个小故事告诉你,用物质奖励学生才是在一点点蚕食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一个退休老人,独自住在自家花园里。他很享受晚年安静清闲的生活,但是,周围的一群邻居小孩经常来他家花园里玩,吵吵闹闹,弄得他不胜其烦。
老人很聪明,知道不能直接驱赶孩子,因为那样只会激发他们的“斗志”——非要来玩(甚至因此会偷偷砸他家玻璃)。
于是有一天,他在孩子们游戏结束要离开的时候拦住了他们,微笑着说:
“孩子们,你们不知道,你们的欢声笑语给我空虚寂寞的晚年生活带来了莫大的慰藉,所以,请你们明天继续来我家花园里玩吧!为了表示感谢,明天谁来玩,在走的时候,我就会给他10块钱。”
第二天,孩子们如约到来,玩耍之后,每个人带着10块钱高高兴兴地走了。第三天,第四天,也都如此,孩子们都没发现有什么变化正在发生。
几天后,老人对孩子们说:
“孩子们抱歉,我的钱不多了,所以从明天开始,每个人我只能给5块钱了。”
几天后,降成了2块钱。
终于有一天,在孩子们临走之时,老人哭丧着脸说:
“对不起,孩子们,我彻底没钱了,所以如果明天你们再来玩,我将1分钱都不能给你们了……”
孩子们特别生气地走了,临走时撂下一句话:“我们不会再陪你玩了!”然后真的再也没有来过。
老人成功了。
让我们想一想孩子们没有注意到的问题——
他们原本是因为对花园、对游戏有兴趣才来玩的,但是当外部物质奖励介入后,他们渐渐地变成了为奖励而玩耍。
因此,当物质奖励取消时,他们也不再有玩耍的兴趣了。这就是著名的心理学效应:过度辩证效应
外部物质奖品的介入,可能会破坏一个人做事的内在动机。

所以,请减少我们课堂的物质奖励,因为这从根本上会破坏学生们可贵的学习兴趣。那如果减少给学生物质奖励的话,我们又该如何吸引他们呢?
在这里,我想给出3点建议:
1
把物质奖励,改为精神奖励。
可以上网买一些空白奖状,然后用手写的方式来给学生发奖。
比如为表现优异或有进步的同学颁发“最佳作业奖”“最佳答题奖”“最佳入门测奖”。
相信我,这个奖状给孩子的激励远远大过棒棒糖或者可乐,而且成本更低,哈哈。
2
将学习变成奖励。
物质奖励会让学生觉得学习是无聊的,是需要忍耐的,所以不如来个翻转,将学习变成奖励。
比如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这节课一共会做6道题,请注意,只有前5道全部做对的同学,在下课前才有机会来参与我们第6道的终极挑战哦。”
3
努力提高讲课精熟度和课堂设计能力,让知识本身变得更具吸引力。
这个建议,其实是最需要我们用整个职业生涯去践行的。如果我们的知识讲解是枯燥无聊的,即便通过物质奖励的形式来弥补,也无疑是舍本逐末。
相反,当我们能够做到精熟授课,能够通过用心的设计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学生自然会觉得这一学科是有趣的,也就不再需要别的刺激手段了。
愿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不断学习钻研,持续提升自己授课的精准度和表现力,让我们的课堂闪耀着充满华彩的知识光芒,从而都不再需要用物质奖励去“贿赂”学生。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