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内,高层态度3大“反转”?5大房企联合降价,风暴向全国蔓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3

过去10年,楼市中关于未来房价涨跌问题争论从未停止过。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房价上涨过快,房地产的造富功能带富了一批人,也让更多的家庭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时至今日,争论仍未停止。有人认为未来房价会继续大涨,因为房地产是最重要的经济支柱,同时也是许多地方的财政收支来源。但也有人认为未来房价会大跌,原因在于当前楼市整体需求已经不多,并且当人人都知道炒房能够赚钱的时候,则说明靠投资房产赚钱已经行不通了,没有人愿意做高位接盘侠。


事实上,通过最近几年楼市调控的大趋势也能看出,投资房产的门槛在不断提高,炒房的利润空间也在不断压缩。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热点城市调控次数超过250次。进入下半年不久,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等核心城市同样迎来了多轮调控,控制楼市平稳发展。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许多专家学者与商业大佬都发表过对于房价的看法,尽管看法不尽相同,但没有一种观点是认为未来房价会出现“大涨”或“大跌”。比如前首富王健林在某次访谈节目回答关于未来房价走势看法就表示:“你去看看各个城市,现在有多少房子了,房价如何还用说吗?”。

原因很简单,平稳发展才是市场所需,如果房价继续大涨的话,会加重刚需买房负担,进一步导致实体经济边缘化,降低百姓消费能力。如果房价出现大跌,对于已经买房的家庭来说是一笔损失,可能导致“抛售潮”出现,银行坏账大量增加,对于经济发展同样有着剧烈冲击。由此可见,判断未来房价不能简单从“大涨”或“大跌”来讨论,而是取决于城市的发展,以及楼市的发展趋势。 目前来看,短短5天内,高层态度3大“反转”?5大房企联合降价,风暴向全国蔓延。


1、央行再次明确:坚持“房住不炒”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

7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表示, 近年来我国加快建立健全房地产金融管理长效机制,“三线四档”规则试点房地产企业核心经营财务指标明显改善,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个人住房贷款集中度稳步降低。 作为房地产长效机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今年楼市调控主要针对“金融”层面出台了两大新规,其一是对于开发商设立的“三道红线”,其二是对于银行设立的“限贷令”。

目前来看,新规起到了十分显著的影响。作为资金密集型企业,很多房企都存在“三高”的问题:高负债、高融资、高周转。主要原因是为了多赚取利润,房企一味拍地建房,不仅哄抬了土地价格,还造成了大量库存积压问题。与此同时,房企自身的资金链十分脆弱,一旦出现问题断裂,对于购房者来说将会产生难以估量的损失。限制房企负债比后,意味着不能随意拍地建房,而是通过让利的方式多销售房产来增加变现,对于刚需来说也是一个机会。


2、住建部对城市“定位”的改变:楼市迎来“参考价”时代,开启“房价问责”模式

7月22日,住建部专家提出,今后要对房地产调控不力,进而导致房价过快上涨的城市问责。虽然是7月份提出,但行动却早已在前。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住建部已经约谈北上广深、成都、杭州、无锡等12个核心城市后,又约谈了银川、徐州、金华、泉州、惠州,将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纳入了房地产市场监测重点城市名单。相较于金融调控,对于城市“定位”的改变影响将更加深远。


3、央媒发声敦促改变投机行为

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今年将会是楼市的分水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楼市调控十分密集、针对性强。其二是调控力度很大,改变了城市新房与二手房市场的“定位”。其三则是官方媒体的发文频率,进入今年下半年后,许多央媒都发表了对于楼市走向的看法观点,比如7月26日新华网发文指出,留住人口的主要因素是保证生活成本和提供公共资源,千万不能忽视低收入人群的生活需求。

与此同时央媒经济日报更是多次发文提及房地产市场。7月底发表的《缓解新市民和青年人住房困难》一文中,提到了大力发展房屋租赁市场、推广保障性住房,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需求问题,进一步减少住房需求问题。在《别让高房价吓跑了年轻人》中更是直言很多城市的房价过高,导致年轻人买不起房而纷纷离开。简单来说就是房价太高,亟待调整。


上文已经提到过,在“三道红线”的压力下,很多负债过高的房企只能增加现金流还债来降低自己的负债率,也就是通过多销售房子的方式来增加变现,如何多卖出去一些房子呢?当前几个头部房企给出了答案—— 根据中国经济周刊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多家房企都做出了打折促销活动,相较1月份房价水平,万科、恒大、保利、融创中国、碧桂园都进行了降价活动,前4家房企每平米分别下降了696-5200元不等。

开发商过去的“买房送精装修”、“买房送XX”等活动已经无法吸引当前的消费者了,对于买房的人来说,只有真实地降价才能够吸引他们买房。相关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房企数量约为10万家,如今连头部大房企都要适应楼市的大趋势,那么中小型的房企自然也会跟风进行一定的打折促销。因此对于刚需来说,未来或许有“捡漏”的机会,以较低的价格买到合适的房子。但对于仍然还抱有炒房投资想法的人来说,多余的房子可能要面临“无人接盘”的问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