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1

1. 文言文狼中缀的意思

连结,引申义为跟踪

缀行甚远。(紧随着走了很远。缀,连结,这里是紧跟的意思。)——《聊斋志异•狼三则》

此外的意思还有:

①缝:补缀。——缀上几针。

缀甲厉兵。——《战国策•秦策一》

②著作。组织文字以成篇章

伺其疲倦,即谕之缀诗赋。——白行简《李娃传》

李藩侍郎尝缀李贺歌诗,为之集序未成。——《李长吉歌诗》

夜书细字缀语言,雨目眵昏头雪白。——韩愈《短灯檠歌》

缀文:联缀词句,作文:年少即能缀文。另有成语:缀文之士。

缀集:1.连缀汇集。多用于著述、编辑。

缀辑:亦作“缀缉”,指编辑。

笔不停缀:不停地写。

缀法(旧时小学里教导学生作文、造句的方法。连缀已读过的文字,改白话为文言,或改文言为白话,均属缀法之列)

③装饰:点缀。犹指物件边缘的装饰

纲户朱缀,刻方连些。——《楚辞》

饰以文犀,雕以翠绿,缀以骊龙之珠,错以荆山之玉。——曹植《七启》

赤缀户也,白缀牖也。——《大戴礼记》

又如:缀映(点缀映衬);缀饰(点缀装饰)

④连结

缀,连也。——《广雅》

缀鬼谷于北辰。——《楚辞•远逝》

青树翠曼,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缀行甚远。(紧随着走了很远。缀,连结,这里是紧跟的意思。)——《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缀恩(联系亲情);缀行(连接成行);缀连(组合;连属);缀接(联系);缀组(系结印绶)

点缀散布。如:天上缀满了星星

⑤词缀 [affix]。如:前缀;后缀;中缀

【同本义】

缀,合箸也。——《说文》

缀衣。——《书•立政》。传:“掌衣服。”

出缀衣于庭。——《书•顾命》

缀衣的解释:1.帐幄。古君王临终所用。 帐幄:帷帐。

2.借指帝王临终之际。

3.周代官名。掌管衣服,为天子近臣。

为下国缀旒。——《诗•大雅•长发》

缀旒:zhuì liú 旒:古代皇帝礼帽前后的玉串,借指权贵者。

1.亦作"缀斿"。亦作"缀游"。

2.犹表率。

3.比喻君主为臣下挟持,大权旁落。

4.喻指一般居虚位而无实权者。

5.比喻国势垂危。

6.用以比喻情况危急。

又如:缀拾(采集连缀);缀纯(连缀杂彩以为缘边);缀葺(修补;缝补);缀缀(相连缀的样子)

在文言文中缀和属的意思相同,都是连缀,例如:衡少善属文(张衡小时候就善于写文章)。属文:把文字连缀在一起,意思就是写文章。

2. 不材之木文言文中的缀字

辍(chuò):中止,停

【译文】

匠人石去齐国,来到曲辕这个地方,看见一棵被世人当作神社的栎树。这棵栎树树冠大到可以遮蔽数千头牛,用绳子绕着量一量树干,足有头十丈粗,树梢高临山巅,离地面八十尺处方才分枝,用它来造船可造十余艘。观赏的人群像赶集似地涌来涌去,而这位匠人连瞧也不瞧一眼,不停步地往前走。他的徒弟站在树旁看了个够,跑着赶上了匠人石,说:“自我拿起刀斧跟随先生,从不曾见过这样壮美的树木。可是先生却不肯看一眼,不住脚地往前走,为什么呢?”匠人石回答说:“算了,不要再说它了!这是一棵什么用处也没有的树,用它做成船定会沉没,用它做成棺椁定会很快朽烂,用它做成器皿定会很快毁坏,用它做成屋门定会流脂而不合缝,用它做成屋柱定会被虫蛀蚀。这是不能取材的树。没有什么用处,所以它才能有如此寿延。”

匠人石回到家里,梦见社树对他说:“你将用什么东西跟我相提并论呢?你打算拿可用之木来跟我相比吗?那楂、梨、橘、柚都属于果树,果实成熟就会被打落在地,打落果子以后枝干也就会遭受摧残,大的枝干被折断,小的枝丫被拽下来。这就是因为它们能结出鲜美果实才苦了自己的一生,所以常常不能终享天年而半途夭折,自身招来了世俗人们的打击。各种事物莫不如此。而且我寻求没有什么用处的办法已经很久很久了,几乎被砍死,这才保全住性命,无用也就成就了我最大的用处。假如我果真是有用,还能够获得延年益寿这一最大的用处吗?况且你和我都是‘物’,你这样看待事物怎么可以呢?你不过是几近死亡的没有用处的人,又怎么会真正懂得没有用处的树木呢!”

匠人石醒来后把梦中的情况告诉给他的弟子。弟子说:“旨意在于求取无用,那么又做什么社树让世人瞻仰呢?”匠人石说:“闭嘴,别说了!它只不过是在寄托罢了,反而招致不了解自己的人的辱骂和伤害。如果它不做社树的话,它还不遭到砍伐吗?况且它用来保全自己的办法与众不同,而用常理来了解它,可不就相去太远了吗!”

启示 貌似强大的事物往往华而不实。看问题、观察事物不能被表面所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否则,就会作出错误的判断。

3. 文言文《狼》中,“缀行甚远”的缀行是什么意思

是紧跟着行走的意思。缀:紧跟着,行:行走。

出处: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

原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译文:一名屠夫晚上回来的时候,卖肉的担子重肉已经卖光了,只剩下骨头了,途中有两匹狼,跟着走了很远。

此篇是《狼》三则中的第二则,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扩展资料:

《聊斋志异》成书背景

蒲松龄出生于书香世家,他早年也曾想借助科举入仕,可惜屡试不第,只能以教书为生。他自幼便对民间的鬼神故事兴致浓厚。

据说,蒲松龄曾为了搜集素材,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来喝茶的人可以用一个故事代替茶钱。借助这个方法,蒲松龄搜集了大量离奇的故事,经过整理、加工过后。

他都将其收录到了《聊斋志异》中。据清人笔记《三借庐笔谈》记载:蒲松龄每晨起就在大道边铺席于地,并摆设烟茶,坐待过往行人,以搜集奇闻异事。每听到一事,回家后就加以粉饰润色。

康熙元年(1662),蒲松龄22岁时开始撰写狐鬼故事。康熙十八年春,40岁的蒲松龄初次将手稿集结成书,名为《聊斋志异》,南高珩作序。

此后屡有增补。直至康熙二三十九年前后和康熙四十六年,该书还有少量补作。《聊斋志异》的写作历时四十余年,倾注了蒲松龄大半生精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