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驾一汽丰田bZ3,续航616,丰田首款纯电表现如何?

如题所述

在生活中有这么一类人,他们好吃,且对饮食极为挑剔。这种挑剔并不是单纯追求昂贵的食材,而是对某一口味有着十分顽固的执着,有人嗜醋如命,有人无辣不欢,更有甚者只吃现宰活鲜。我们如今常以贪欲之兽“饕餮”的名字代称他们,也就是所谓“老饕”。

老饕们并非美食家,不仅口味各不相同,且对美食的评价极为主观。这种个性、单一的偏爱,在汽车界也能找到对应的群体,他们自始至终都钟爱某个车系,或某一品牌,甚至是某款车型。

如果坚持油混二十多年的丰田突然推出了一款纯电轿车,大部分普通人会选择暂时观望,而就是有这么一帮“老饕”,预售刚开始就乐于下单尝鲜。究竟是什么原因驱使着他们?这台车又蕴含着什么魅力?

要说丰田近几年在设计方面做出的最大改动,那非新能源的bZ系列莫属。bZ3作为该系列的第二部车型,在造型上跟它的前辈bZ4X一样,都忠实还原了bZ SDN概念车的设计,采用封闭式锤头鲨前脸,并引入贯穿式的头灯与尾灯,车身使用更多的折线和隆起进行装饰。

进入车内之前,bZ3电子门把手的设计让我们印象深刻,采用了与众不同的内翻设计,开门时需要将手伸进门板,车内的门把手开关也一样内嵌于扶手里侧。这样做是否更具实用性还无从参考,但值得肯定的是设计师创造思维在线。

也许是此前对纯电市场的陌生,bZ3的内饰与bZ4X相差甚远,除了悬浮式仪表盘和旋钮式换挡,其余布局几乎都作了调整,整体风格更时尚也更年轻。中控屏从横向变成了12.8英寸竖直屏幕;取代圆形方向盘的是双幅式方向盘;凸起的扶手台带有错层储物空间,看着就像一块岛屿。

激进的同时难免会存在一些过度设计:如方向盘两侧跟性能燃油车一样的“换挡拨片”,实际却是大灯和雨刮的拨杆;而转向灯以按键形式放在了方向盘两侧。个人看法是,这类习惯性的操作功能不应做出太大调整,但也许这就是电汽化时代的魅力——一切皆可颠覆。

bZ3的车身尺寸为4725x1835x1475mm,就官方赋予它中型车的身份来说,这样的身板放在当下A+车型越来越多的市场里,不见得有多壮硕;但2880mm的长轴距则显示出电动车的优势所在。

空间上,由于掀背式造型与底部电池的占用,bZ3的后排高度较低,好在前后距离足够宽裕且后排座椅的倾角较大,实际乘坐中并不会感到压抑。另一点好评的是,前排中央扶手的下方是镂空的,这种设计让后排中间乘客也能有很好的腿部空间。

由于定位是城市家用轿车,我们进行测试的道路也都集中在城市快速路与高速公路。bZ3的底盘采用的是前麦弗逊+后连杆支柱的悬挂组合,在路面铺设较为平整的情况下,底盘对细碎颠簸的过滤很到位,振感不会直接传递到车内,风噪与胎噪的隔绝也做的相当不错。

与舒适相对的,bZ3的驾控表现则中规中矩,有不足也有亮点。其方向盘转向比较大,转弯时不算灵敏,变道也稍显笨拙,但车身的指向性以及轮胎的抓地力都不错。总体而言,这台车不太适合激烈驾驶,但也符合它城市代步车的定位。

动力方面,我们试驾的长续航Premium版采用总功率180kW的前置单电机,峰值扭矩303N·m。实际测试中,这台车展现出了极为线性的动力输出,百公里加速约在8s上下。虽然加速性能不是特别暴力,但胜在平顺;踩下电门踏板后,动力如山泉般缓缓流出,不存在电车特别明显的起步推背感。

最令人关注的就是这台车在“电”方面的变化。众所周知,bZ3并没有继续沿用bZ4X上的自研系统,而是选择了由比亚迪提供的三电系统。它使用容量65.28 kW的磷酸铁锂电池,官方给出的CLTC续航为616km,电耗实测稳定在百公里14kW左右,这体现出丰田对能耗的把控功力,让bZ3满足日常生活绰绰有余。

跟主流新能源车型一样,bZ3全系标配了L2级别的辅助驾驶,车机的界面较为传统,使用效果算不上称心如意,但至少操作流畅,没有出现卡顿等比较严重的影响。此外,其它如语音识别控制,空气净化等功能也一应俱全。

一台家用车最大的优点就是没有明显缺点,就跟丰田燃油与混动车型一样,bZ3在性能、外观、舒适度等方面实现了良好平衡。纯电的布局让车型的定位更加灵活,若只是满足基本需求,它可以是卡罗拉的上位选择;更进一步,它也能是亚洲龙的下位替换——虽然纯电消费者的需求与燃油车大概率并不重叠。

看似激进的bZ3并没有脱离丰田最基本的调性。“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与其急功近利的造出一台缝合性能怪兽,不如在稳固基本优势的前提下,逐步做出改进,毕竟“实用”才是选择该品牌的老饕们最中意的“味道”。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Report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