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的发展历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14
一、创新型农业的准备期(1949-1977年)
新中国成立之初,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效率不高,农业基础薄弱,处于自我封锁的小农经济模式。为解决这一问题,党中央带领农民变革土地所有权,进行土地改革,随后改革农业生产要素,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创造了丰富的劳动成果,为创新型农业建立奠定了物质基础。
《1956年到1967年我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为农业持续发展提供政策指引,其中的政策和制度至今仍发挥积极作用。这些制度为农村生活提供了政策保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业发展做出了贡献,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20世纪60、70年代,我国受工业大国影响,将经济发展重点放在工业上,对农业发展不够重视。但总体上,农业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地方政府开始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水利设施建设,为农民提供了便利。同时,国家重视农业科技,成立农业科研机构。尽管制度变革主要服务于工业化,但也带动了农业经济发展。
20世纪70年代末,农村开展活动,形成了强有力的治理结构体系,实现了党和国家主导乡村社会的稳定政权控制体系。这一体系保证了物资供给,为创新型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创新型农业体系改建的完成期(1978-1991年)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决策,明确新时期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揭开改革开放序幕。改革首要任务是农业和土地所有权改革。我党实施家庭承包制,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为创建新型农业提供实践经验,标志着我国农业创新体系起步。
改革开放后,我国重视农业生产,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农业科技成为发展新型农业的第一要素。我国举办全国科学大会,鼓励自主研发,农业科技水平迅速提升,进入探索阶段。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成为国家重视科技创新的标志。邓小平同志提出“科技人员也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鼓舞研发积极性。1979年农牧渔业部颁布文件,指出农业科研任务,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创新发展道路,为建设新型农业体系提供物质条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