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介绍 《如何走出厌学的误区 》这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金忠明,我需要书中第一章厌学的部分,包括厌学的概念,并标明在第几页,还有其中厌学的因素九点。

《如何走出厌学的误区》是2007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金忠明、周辉。本书主要介绍了引起厌学的原因、走出厌学的方法和途径。

内容简介

本书的主要读者是学生和家长。虽然学生厌学与学校教师有着莫大的关系,但是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再敬业的教师也无法让每个学生都走出厌学的误区,所以走出厌学误区最重要的还是靠学生个人的努力。当然也离不开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本书的第一章简述了学习的理论知识,并分析了造成学生厌学的九大因素。学生可以对照着找出自己厌学的主要原因,以便对症下药。

本书的第二章提出了走出厌学误区的十二个步骤,步步衔接,层层深入,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学习,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意志走出厌学误区。“十二个步骤”不仅可以帮助厌学者走出厌学误区,而且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和途径。

本书的第三章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十要”、“九不要”,提醒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与教育方法。

为了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到轻松、愉快,书中讲述了很多充满哲理的小故事和引人深思的真实案例;为了让读者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心理测试题,帮助你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有个初步的认识。如果想更清楚地认识自己,还是需要借助专业的心理咨询。

扩展资料

对策

厌学和逃学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种“病症”,它严重影响了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对少年健康成长有很大危害性。我们应该尽快消除学生中的厌学和逃学现象,使学习过程和手段,与学习目的得到统一。如何才能消除厌学和逃学现象呢?

家长方面

要经常给孩子以成功的体验要想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首先要使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

不要“强迫”孩子学习如果家长对孩子学习逼得太紧的话,孩子会变得比较焦虑、不耐烦。在潜意识里,社会对学习产生反抗的情绪。孩子会变得容易遗忘,容易把刚刚学过的东西也忘掉。

要注意赞美和鼓励。家长必须懂得,语言赞美会对孩子的学习起到很大的鼓励作用。相反,批评过多,会使孩子情绪低落,学习时更易犯错误。

学校方面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应该民主、平等、积极合作,努力为课堂上的交往创造和谐的心理气氛。实施“人格教育”,师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所以教师应改变过去的观念:将“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你不愿意学习,我强制你学习”改为“你不会学习,我来引导你学;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

何谓吸引?就是使儿童乐意学习,使他们乐意参加到师生共同进行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来,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同步,达到“主体”与“主导”最佳结合,使儿童每一分钟都成为快乐的、审美的享受。

世上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美的眼睛。每个学生都是一块金子,都有他闪光的一面。教师应把教学与学生特长结合起来。其实特长与学习并不矛盾,因为它们可以相互影响。

由于有特长、有兴趣,他们会经常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表扬和鼓励,从而增加他们的成功体验,他们的兴趣劲头也会潜移默化地移到学习方面来,增强学习的信心,逐渐承担其学习任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如何走出厌学的误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厌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工人砌一堵墙。有人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在砌墙!我正在搬运那些重得要命的石块!这可真是累人哪!”第二个人抬头苦笑着说:“我们在盖一栋高楼,不过这份工作可真是不轻松!”第三个却满面笑容地说:“我们正在建设一座新城市。我盖的这栋大楼将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想想能够参与这样的一个工程,真是令人兴奋。”
十年后,第一个人依然在砌墙;第二个人在办公室里画图纸,他成为工程师;第三个人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同样在砌墙的三个工人对他们的工作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和描述方式。我们之间本质的差异在于他们的态度。
著名的足球教练米卢说:“态度决定一切”。著名教育学家鲍比.迪波特说:“在学习方面,你最有价值的财富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一个人的态度往往会决定他成功的高度。只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你才能取得成功。
这样的故事,启示自己在班级管理的时候,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这样的一本有关厌学的书籍,让自己对学习态度有了重新的认识,在以后的日子里要侧重对学习态度的灌输。
书中还介绍到学习态度的定义,有关与学习态度的心理自测,如何改变你的学习态度,这些在实际的管理中都很有用途。
比如说:“如何改变你的学习态度”章节,就说到:“学习态度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态度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等三种成分构成的,那么改变学习态度也要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改变你对学习的认知,认知成分是个体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和价值意义的评估,并表示赞成还是反对。我们对某一个事物的态度,取决于该事物所拥有的价值和对个人的意义。
改变你对学习的情感,情感成分是主体对于事物的情绪反应,常表现为喜爱与厌恶,尊敬与轻蔑,同情与排斥等不同的情感体验,比如:“我喜欢学习”,“我讨厌学习”等。情感成分是构成态度的重要动力。
这些信息提醒着我,其实学生并不是真正的讨厌学习,而是心理暗示的结果,那么什么是心理暗示呢,所谓心理暗示,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就是个人通过语言、形象、想象等方式,对身施加影响的心理过程。这种心理影响,常常会在不止不觉中对自己的意志、情绪,乃至生理状态产生的影响。
看到消极暗示和积极暗示的两份表,我就在想关键的是改变学生的消极看法,怎样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呢,这是要教会学生要做的。
如何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一定要把消极的心理暗示转化为积极的心理暗示,那些是积极的心理暗示呢:
晚上睡前,躺在床上回忆曾经在学业上令你感到自豪或快乐的事情,比如你上课回答问题,受到老师的表扬;你的作文或美术作品第一次获奖;你第一次学会唱英文歌,等等,你会发现,原来学习也很快乐啊。即使过去的学业上没有令你开心的事情,你也可以幻想有一天自己考第一名时快乐的场景。总之,千万不要总是回想自己挨老师骂,或者没考好,被父亲打的场景。
清晨,上学前,在镜子前整装时,别忘记给自己一个微笑,告诉自己:“上学真好!”
在房间里最醒目的地方,帖上“我爱学习”、“快乐学习”等标语,而不是挂上周杰伦、“超女”们的大头像。
对自己作出十种正面的肯定,如,我能按时完成作业!我能认真听讲!我的大脑无比聪明!我能学会任何东西!等等。然后,把它们写在一张纸上,每天大声读一遍。
记住:这种“自我肯定”一定要有力度,不要说诸如“也许”、“可能”、“如果”等字眼
把自己每天学习心得或收获写下来,经常翻看,你会发现自己学会 的知识或技能很多
这些积极的自我暗示,如果能教会学生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所收获。
一本好书,让自己收益非浅,多读好书,让自己健康成长!

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的,希望能帮助你

参考资料:http://www.lz39.com/read/show.asp?id=2420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8-01
hgtrjy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