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起初,程序设计是通过机器语言进行的,即使用二进制代码来表示指令和数据。这种方式非常繁琐和容易出错,限制了程序员的工作效率。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出现了汇编语言,它使用助记符代替了二进制代码,使程序员能够更容易地编写和理解程序。

然而,汇编语言仍然与特定的计算机体系结构紧密相关,不具备可移植性。 

在20世纪60年代,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开始出现。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Fortran、COBOL和ALGOL。这些语言提供了更高级的抽象层次,使程序员能够更加关注问题的本质,而不是底层的机器细节。

同时,它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可移植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被开发出来,如C、C++、Java、Python等。这些语言在语法、特性和应用领域上有所不同,满足了不同类型的编程需求。

同时,编程语言的发展也受到了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影响,如面向对象编程、并行计算、函数式编程等概念的引入。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兴起,新的编程语言和框架也相继涌现,如R、TensorFlow、PyTorch等。它们专注于机器学习和数据科学领域,为开发人员提供了更强大的工具和库。

总的来说,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低级机器语言到高级抽象语言的演进。这一过程中,不断有新的语言出现,满足不同的编程需求,并且不断适应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变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0-15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经历了从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到高级语言的历程。

第一代机器语言

机器语言是由二进制 0、1 代码指令构成,不同的 CPU 具有不同的指令系统。机器语言程序难编写、难修改、难维护,需要用户直接对存储空间进行分配,编程效率极低。这种语言已经被渐渐淘汰了。

第二代汇编语言

汇编语言指令是机器指令的符号化,与机器指令存在着直接的对应关系,所以汇编语言同样存在着难学难用、容易出错、维护困难等缺点。但是汇编语言也有自己的优点:可直接访问系统接口,汇编程序翻译成的机器语言程序的效率高。 

第三代高级语言

高级语言是面向用户的、基本上独立于计算机种类和结构的语言。其最大的优点是:形式上接近于算术语言和自然语言,概念上接近于人们通常使用的概念。高级语言的一个命令可以代替几条、几十条甚至几百条汇编语言的指令。

因此,高级语言易学易用,通用性强,应用广泛。高级语言种类繁多,可以从应用特点和对客观系统的描述两个方面对其进一步分类。

扩展资料:

程序设计语言的特性:程序设计语言具有心理工程及技术等特性。

1、心理特性:歧义性、简洁性、局部性、顺序性、传统性。

2、工程特性:可移植性,开发工具的可利用性,软件的可重用性、可维护性。

3、技术特性:支持结构化构造的语言有利于减少程序环路的复杂性,使程序易测试、易维护。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