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普通话的古代,大臣们在朝堂上是如何交流的?

如题所述

我们都知道中国各省的共通语言是普通话,而普通话又是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但是古代的大臣们上朝都是用什么语言呢?在那个时代,肯定是没有普通话的,难道他们都是用方言交流吗?可是仔细一想又不对。即便是有三五个精通语言的大臣,可以懂得若干种方言,但是大多数估计都是听不懂各地方言的,他们是怎么交流的呢?

入朝为官

入朝为官,只是一种资格,你可以成为一名官员,但是你能否入朝就不一定了。一般情况下,如果你有能力考上,而且你的语言贴近皇帝,那么你入朝的可能性就会非常大。但是如果你只是考上了一个官,却没有和皇帝流畅交谈的能力,那么你基本上就会被皇帝分配到地方工作。所以说,掌握并精通京城的语言还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对于大多数考取功名的人来说,十年寒窗苦读都不是难事,又何况学习一门语言呢?只是难以精通和掌握而已。而且古代的每个王朝基本都是有着他们特定的“普通话”的。先秦时期的通语叫“雅言”,在《论语》一书当中有确切的记载:“子所雅言,《诗》、《书》、《礼》,皆雅言也。”这里的“雅言”就是当时全国各地普及的普通话。

秦汉“通语”

后来到了秦汉时期,普通话经过长期的演变,又被称作“通语”。其实相较之前,并没有什么巨大的变化,只是叫法不一而已。又过了几百年,到了繁盛的隋唐时期,普通话又改成了“汉音”,每个字的读音,也是大体上相同的。宋元时期,叫“正音”,明清时期就是我们经超听到的“官话”了。然而万变不离其宗,在我们现在看来,都是普通话。

分配到家乡

所以说,在古代,即便没有“普通话”,一些有心的大臣,基本上都是可以正常交流的。具体的差别,只是掌握的熟练度而已。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语言都是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之物。古代的皇帝不会容忍每天在朝堂之上,听着“五音不全”的大臣们,用方言侃侃而谈的。

要么就说官话,要么哪里来的就回到哪里去,被分配到家乡上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1
用官话交流的,不懂的人时间久了也就学会了。
第2个回答  2020-12-11
虽然当时没有普通话,但是大臣们也可以学习国都的语言,而不是都说方言,否则朝廷就要乱了。
第3个回答  2020-12-11
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朝廷上交流都是用官方用语,不会出现各地方言。
第4个回答  2020-12-11
他们在朝堂上用官话进行交流,官话也就类似于我们现代的普通话,全国通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