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时期,真正意义上十万大军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

如题所述

中国古代战争经常听见“10万”、“20万”,甚至是数十万大军的描述,这让初读历史的朋友们有种很震撼的感觉,不少人常常嘲笑国外,如英格兰、法兰西、日本等国家的古代战争是“村长打架”,其实冷静思考后会发现,其实诸如10万大军的战争规模已经非常可观了,我们就以三国时期的战争来说说10万人究竟是个什么规模。

一、官渡、赤壁、夷陵三大战役

1、官渡之战

三国时期的第一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大规模会战,交战双方为曹操和袁绍,对袁绍来说,这是一其问鼎中原的一场决战,对曹操来说,这是捍卫己方势力的自卫反击战。当时袁绍已经基本完成对河北地区的统治,天下十三州袁绍已坐拥冀、幽、并、青四大州,这四州土地肥沃、人口充实、才俊遍野,是当时天下人口最多的地方,哪怕是关中也远不及河北,可谓雄视天下的问鼎之资,所以当时的袁绍被天下人看好,认为其完全有可能统一中原,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作者却称其起兵70余万,南下攻打曹操。

然而演义完全没有参考价值,这个数据虽然看起来很舒服,但明显夸大了很多,绝不是真实的历史数据,有很大的误导性,根据较为可信的《资治通鉴》和《三国志》的记载:“精兵10万,战马万匹。”这才是袁绍的真实兵力,也就是说,即便是控制了天下最富庶州郡的袁绍才动员了10万人马。当然,这10万人马必须是真正意义上的军队,绝非用后勤仆从、杂役、侍童拼凑而成的军队,只有完全算上战斗人员的军队才能称之为军队。

再看曹操,当时的他也已经控制了关东大多数州郡,老根据地兖州自不必说,徐州、豫州、司州都是经历过大战的地方,兖州被曹操与吕布反复争夺,徐州又几次被刘备占领,而曹操本人也曾以“为父报仇”为名,讨伐陶谦,所过州郡皆被屠城。如此看来,曹操的地盘看起来大,实际能转化成粮食和兵源的并不多。根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曹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这就是曹操从许昌带到前线的精锐,加上本就驻防在前线的曹操军队,史学界多认为曹操官渡之战的兵力只有2万上下。

由此可见,名震天下的官渡之战,双方兵力对比5:1,也就是10万对2万而已。

2、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的时候,曹操的实力已经是天下之最,除了没有统一凉州、雍州、益州、扬州外,天下基本尽归曹操。曹操的军队主要来自他起兵的2-3万嫡系人马,接着就是袁绍河北收降的7-8万,然后才是荆州投降的3-4万人,《三国志》记载周瑜曾说:“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综合来看,曹操即便坐拥大半个天下,也只有20万左右,而且曹操不可能把所有兵力都带到赤壁,一定留了一部分驻扎在大后方。

至于刘备的军力,在长坂坡已被曹操击杀大半,所剩余的军队不过1万余人,至于孙权,《三国志》记载:“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有趣的是,周瑜曾请孙权交给他至少5万人马,可孙权却告诉周瑜,要征集5万人实在太难了,只能先给你3万。也就是说周瑜在决战赤壁的时候,手里精锐兵力只有3万人,加上刘备的1万多人,总兵力不会超过5万。

由此可知,演义所记载的83万大军水分高得吓人,真实兵力不过18万对5万人。

3、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是刘备败亡的开始。在关羽被杀之前,刘备势力达到了他的最高峰,富庶的荆州既有充足的人口,又有足够的钱粮,益州则是天府之国,国内相对和平未被战争摧残,加上有成都平原和都江堰,西川的钱粮同样很客观,再加上刚刚夺取的汉中,刘备当时的局面比起汉高祖刘邦被封为汉王的时候,明显强大了很多,那么这一时期的刘备到底有多少可动员的兵力呢?

三国演义记载刘备起兵70余万讨伐江东,还说其军可连营700余里。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刘备的地盘无非是益州、汉中、荆州,这三处地方都不是汉帝国的核心统治地带,荆州在关羽北上后,当地征募的军队不是随刘备入川,就是随关羽败亡麦城,辖下的土地直接并入吴国,对刘备来说这里不是加分反而是资敌的减分;汉中的军队又离战场过远,刘备断断不可能将他们调到南方战场,因为曹操的军队依然有实力再夺汉中,所以,实际上刘备可用的军队只有益州新军、嫡系本部、蛮族仆从军这三个部分组成,总兵力加起来也才5万人马。

至于东吴,他们最鼎盛时期也只有10余万军队,夷陵之战时,孙权只能动员5万人而已。这与赤壁之战时,周瑜只能带着3万人迎战基本吻合,因为孙权比起那个时候,实力并没有增长多少。

所以,整个夷陵之战不过是5万对5万的战争,加起来还赶不上袁绍在官渡之战投入的兵力多。什么演义中的70余万,完全是为了给大汉皇室贴金。

二、三国的真实人口和动员能力

根据目前研究的可信数据,东汉最鼎盛时期的人口能达到6000万,但东汉后期由于天灾人祸,人口数量大为减少,特别是黄巾之乱后,天下十三州就只剩下不到1000万人口。感觉上,1000万人口似乎还能动员个100万人,但是现实中10人出1丁已经是非常高得徭役了,因为我们不能不顾及国家的基本粮食生产和行政管理,而且人口男女比例在自然选择的条件下,应该是1:1,所以1000万人口,男性只有500多万,试问500万人中小孩和老人又该占多大的比例呢?

细细想来,三国乱世的时候,整个国家能动员的兵力不会达到40-50万,所以如果能出动10万人的军队,基本已是拥有绝对优势的物量级别了,所以袁绍败于官渡对历史的影响可谓非常之大。

有一组数据显示,三国鼎立后,魏国人口有443万、吴国则是230万,而蜀国只有有94万。这700余万军队除去不能上战场的350多万女性,实际男性人口只有400万上下,再减去小孩和老人,以及不服兵役的人口,能够上场打仗的人就基本清楚了。

我举个例子,诸葛亮死后,姜维曾九伐中原,虽然演义称其每次都带兵10万,但实际上,姜维的战场远远谈不上是“北伐”,而更像是北上抢劫,他每次带兵的真实人数不过1万而已。也就是说,蜀国能快速动员的只有这1万人,如果蜀国能一次出动10万人,相信基本能掏空蜀国的家底,若是一战不胜,其国必亡。

三、客观看待战争的实际规模

虽然我们常常看到“10万”、“20万”,甚至是数十万大军的描述,但真的不要太在意这些说法。打仗是要花钱、耗粮的,一支军队如果出征就必须考虑士兵走后的粮食生产问题,装备武器的制造问题,还有实际消耗的粮食是否能够承受。

如果一支军队人数高达10万人,每天的补给会非常可怕,比如一个士兵一天吃3斤饭,10万人一天就是30万斤,一个月时900万斤,要是不能速战速决,那一个国家势必被彻底拖垮。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长平之战时,赵王非要临阵换将,让赵括代替廉颇,因为持久战是赵国拖不起的,没有男人回家生产,光耗费粮食就足够拖垮赵国了。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魏国实力最强时,也没有快速灭亡蜀国和吴国,而是休养生息了那么多年,因为他们的兵力也是捉襟见肘。

综上,10万人军队无论是在国外和国内,其实都是很高规模的战争了,三国时期,刘备一辈子都没有能力动员10万人马,东吴一旦动员10万人,就基本是赌国运的决战。只有魏国地大物博,才能动员一支10万的人常备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31
在汉末三国时期,那时候很多的军队都说自己有10万大军,其实根本就没有10万大军。因为三国时候本身就没有那么多的人口,而且年年打仗,所以根本就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军队,所谓的10万大军,其实可能最多也只有一两万。可是这一两万人也非常的多了。
第2个回答  2020-12-16
古代数十万大军。绝大部分都是号称数字、计划数字、账面数字,往往准备时间太紧张不充分,或者基层不给力而导致实际兵力数字极度缩水。
第3个回答  2020-12-13
在东汉三国时期,人口稀少还能集齐石化大军,说明已经算是非常顶级的。
第4个回答  2020-12-07
在三国时期10万大军是很恐怖的一个存在,当时曹操的兵力也就只有30万左右,更不用说孙权和刘备等人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