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一块奶酪有什么丰富的想象?

如题所述

思路:

先简要概述故事情节,然后表达自己的看法。

例子:

炎热的暑假期间,去大山深处的外婆家是一件不错的事,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那些小动物会出现在每一个你想不到的地方?大大小小的蚂蚁军队真的是个如影随形呀!丢一块面包,马上就会有一团黑麻麻的蚂蚁团子围起来抬走了!

蚂蚁队长帅气地过来指挥长长的军队如何搬运,蚂蚁队长是一个爱惜粮食又爱护幼小的队长。我特别喜欢文章中的这个句子“要是偷吃的是您呢?”蚂蚁队长说“照样要受处罚!”蚂蚁队长并不认为自己是队长就可以想干什么就做什么,它对自己也很严厉。

它还是一个很有毅力的队长,面对一点点奶酪渣还能忍住诱惑不吃掉,还给了最小的蚂蚁吃。在蚂蚁队长的带领下,队伍的力气比刚才更足了,奶酪不一会儿就被小蚂蚁们搬进洞里了。

我很喜欢里面的蚂蚁队长,也喜欢这一篇课文,蚂蚁队长很辛苦,小蚂蚁们也很听蚂蚁队长的话,课文里描述奶酪美味的句子,我都好想吃一口美味的奶酪,口水都要留下来啦!!!

《一块奶酪》中的蚂蚁队长一开始让其他蚂蚁走开是因为他自己想要吃掉奶酪,可是后来蚂蚁队长没有吃掉奶酪,让给了一只年龄最小的蚂蚁。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自私,应该保护弱小。
昨天晚饭时,儿子照例准备吃奶酪,只见他将一包新买的奶酪打开,取出后,把剩下的奶酪放回冰箱,结果等他从冰箱走回饭桌时,啪,一片奶酪从手中掉到地上,原来他刚才一下取了两片奶酪(奶酪是一片片独立包装的,他一般一次吃一片),许是饿了还是别的原因,他没管地上的奶酪,兀自坐在桌前忙着开吃。我说:“掉了一片在地上呢,赶快捡起来。”他回答:“等一下嘛。”我想可能是太饿了,他吃完了一定会捡吧。
  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吃了晚饭,我收拾了桌子,转身看见那片奶酪还躺在地上,这时,他正好路过,我想这下他会捡了,谁知他看了奶酪一眼,迟疑一下,然后就从旁边绕了过去。我没出声,后来,见他来来回回经过好几次,干脆看也不看奶酪了,直接绕过,呵,看来这小子今天就是不想捡了。我一边洗着碗,一边在心里盘算怎么办。第一个冒出来的想法就是象往常一样再催他去做,结果一定是这样的:
  我:“川儿,快把地上的奶酪捡起来!”(不经大脑的催法,这是我现有的模式,多是命令语气)他:无任何反应。(这是他现有的模式)我提高嗓门:“川儿-川儿-,快把地上的奶酪捡起来!!”(我心里已经有个小火苗了)他:继续无任何反应。
  我再提高嗓门:“川儿,你听到妈妈说话吗?叫你把奶酪捡起来。”(小火苗越来越大,但咱再忍忍吧!)他:还是无反应。
  我,终于忍无可忍,冲到他面前,声色俱厉地说:“和你说话你怎么就不听?叫你把奶酪捡起来!!!如果你不捡,我就再也不给你买了。”(这时我的嗓门一定比平时高了N度,脸也一定比苦瓜还难看N倍了,为了让他就范,威胁也开始出来了)。
  他:紧张地看我一眼,明白我生气了,然后开始行动。(他也苦着脸,一副不情不愿的样子)这种场景最近经常发生,总是要搞得大家都不愉快,我也觉得累,想到这样催的结果,我在心里摇摇头,那怎么办?
  自然想到第二个办法,我捡起来算了,多大的事嘛!但想想又不对哦,他分明是看见了,还迟疑了一下,却故意不捡。如果我捡了,以后只有我越来越勤快,他越来越懒。这个办法也不能用。
  再就是第三个办法,不管,我和他爸爸先沟通好,大家装着视而不见,看看谁撑得住,大家可能先是僵持,然后事情的性质慢慢开始发生变化,最后变成了彼此意志的较量,其结果无非是两种:如果我妥协,我输他赢,然后我气不过,再来一顿上纲上线的批评,结局也是彼此不开心,而且类似的事情可能会再次发生;如果他妥协,他输我赢,但我赢了又怎么样?他可能手服心不服,还是不明白问题的关键,更不会理解我坚持的苦心。如果用这种先不管的方式处理下去,双方都会忘记事情的缘由,变成扞卫自我,是一种两败俱伤的办法,也一定不能用。

想来想去,还是要解决呀,难不成真让奶酪在地上躺到发霉,发霉!对呀,其实事情很简单,不捡起来的结果就是发霉嘛。既然过去那种命令他做的方式行不通,我干嘛要直接叫他捡,我只需把这件事如果不去做的自然结果告诉他就行了,我心一定,开始行动了:
  我:走到孩子房间,平静地说:“川儿,奶酪离开冰箱,时间久了就会发霉。”
  他:一句话没说,立刻起身,那片奶酪转眼就回到了冰箱。
  呜啦!我的心里在欢呼,我一定是按到了什么神奇的按钮,他一下就听话了!!!
  我就说了一句话,他就开始动了,这太简单了,先前在我脑子里的奶酪问题瞬间灰飞烟灭,于是我开始分析这句话和平时说话有什么不同,很快我意识到,我对他说的话,不是简单的命令:快把奶酪捡起来!不是指责,你怎么还不捡呀?更不是批评:你怎么这么浪费!我只是把一件事的事实告诉了他,而且语气温和,丝毫没有不耐烦的意味。想想不捡奶酪的自然后果无非就是奶酪会发霉,是我们大人联想太多,担心孩子浪费,担心他依赖,担心他不负责任。于是我们跳过奶酪本身的问题,一下把焦点放在孩子的行为,随之而来的评价、指责等等自然会导致孩子的反感,一旦他产生了反感,怎么可能马上心甘情愿地按照你说的去做呢。我们总在抱怨日渐长大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反省要严加管教才行,其实不是我们没管,而是管的方式出了问题,孩子一天天独立,如果他不听话,一定是大人的沟通方式出了问题。孩子在用他的拖延进行无声的反抗,他不愿意做,一定是有他的原因,大人们往往不去思考孩子不听话背后的原因,而是一味觉得自己是对的,如果命令说服无效,通常接着就会威胁惩罚(比如:你不捡,我就不给你再买了!),威胁再无效,跟着就会大声呵责甚至打骂孩子,亲子关系越来越僵,孩子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奶酪故事结束了,但那片小小的奶酪对我的意义却是巨大的,感谢那片小奶酪,让我明白了这样说孩子才会听。
后记:我学习家庭教育有一段时间了,今天第一次开始写学习心得,奶酪故事是一件很小的事,但家庭教育无小事,无数看似很小的事,如果处理不当,给孩子内心带来了伤害,最后会演变成大事,正是以前在处理类似的小事时,我们忽略了孩子的需求与感受,我们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才出现了问题,万幸,我在学习!那就让我在哪儿跌倒,就在哪儿爬起来吧,从小事做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3
关注
  我所试教的《一块奶酪》是第三单元的第4篇课文。第三单元选编了不同作家,植物等童话人物奇妙的经历,引人入胜,又发人深思。《去年的树》中的鸟儿有着和人一样的真挚情感,历经周折,信守承诺唱歌给老朋友树听;《那一定会很好》的主人公不断产生愿望,恰巧不断地实现了;《在牛肚子里旅行》中,小蟋蟀经历了一场惊险的旅行;《一块奶酪》中,蚂蚁队长因为小小的奶酪渣,有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通话这一体裁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次专门安排童话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童话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帮助学生建立对通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4篇课文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感受到童话丰富的想象。

  帅晓梅老师在本学期初组织的三年级新教材培训中提到:在教学中要从整体上来把握教学内容,要有单元意识。纵观整个单元,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一些问题:
1.要综合考虑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既要利用好教材中提供的优秀童话,又要有效利用学生已经阅读过的童话,并结合 “快乐读书吧 ”,适时推荐课外阅读。推荐给学生的篇目,要注意其价值取向。
2.对童话特点的认识要把握适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要拔高要求。在课内外大量阅读,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童话的特点。此外,相关知识点的了解也要与一篇篇生动的童话紧密联系,不要过于抽象。
3.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一块奶酪》是本学期的第4篇略读课文。本篇课文是一篇情节生动,富有悬念的童话故事。蚂蚁队长召集小蚂蚁们搬运奶酪时,不小心拽掉了奶酪的一角。最终蚂蚁队长战胜了自己偷嘴的心理,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了奶酪渣。
课文对蚂蚁队长的语言、动作、心理进行了细致生动的描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从“今天搬运粮食,只许出力,不许偷嘴。谁偷了嘴,就要受到处罚”可以看出蚂蚁队长说话干脆利落,指令明确,有队长的威严感;他登上一块大石板的动作,刻画的了他发号施令的形象:“丢掉,实在太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犯不许偷嘴的禁令”等词语,写出了蚂蚁队长面对诱惑时的矛盾心理“奶酪旁边只有蚂蚁队长,他偷个嘴,谁也看不见”等词语,细致地刻画了蚂蚁队长从想吃奶酪到下定决心、拒绝诱惑你的心理变化过程,也表现了他严于律己的精神。此外,对小蚂蚁们的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也从侧面烘托出了蚂蚁队长的形象。

  基于对课本的分析,并且结合学生已经对略读课文的学习已经有初步实践的学情,我在教学时分了两个模块开展教学:一是让学生默读课文,紧扣课题“一块奶酪”,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梳理课文主要内容。二是借助表格,引导学生梳理出蚂蚁队长在搬运奶酪的过程中做了哪些事情,并对说一说蚂蚁队长的心理变化。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是分两步来进行教学的。
第一,默读课文,梳理故事大意
在预习检测以后,我让学生带着“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的问题默读课文。默读之后,我引导学生简单说出大意,最后接住填空这个扶手,引导同学根据填空说一说文章的大意。
第二,抓住蚂蚁队长搬运粮食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自主感悟,交流对蚂蚁队长的看法。

试教结束后,年级组的老师立刻点评了我的课,从她们的评课中,让我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上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一,略读课文不能教成精读课文。
在备课的过程中思路要清晰、要在条理简约的基础上不失丰赡,应是“教”略而“学”丰。这个“略”度应该介于精读与独立阅读之间,不是囫囵吞枣,更不是越俎代庖牵着学生走,同时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又不失教师有效的引导,让学生沉浸在文本之中。
二,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要紧抓提示,凸显
年级组的老师指出,我将略读课文上成了精读课文,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己运用在精读课文中学习到的方法去自主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教学的内容没有进行整合,而是面面俱到。略读课文一般只有一课时,在这短短的一课时中,教师快速有效地抓准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略读不可像精读课文一般字斟句酌,
也不可如浮影掠光般一带而过。略读课文的学习是学生阅读实践的过程,教师对教学重点的把握,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三,相对于精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更要取舍。
略读课文重在培养学生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以及粗略地读课文的能力,不宜采用精细分析词句的方式,学生了解课文大意即可。应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为主,教师做适当点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0-16
读了这篇文章,我懂的了集体荣誉感和集体纪律性。在以后得学习中和同学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我们要像蚂蚁对长一样。有组织能力,集体荣誉感,集体共同努力的精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