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Materials:两性离子基电解质最新

如题所述


探索未来能源新领域:两性离子电解质的革新应用


迪肯大学的研究团队,由Jennifer M. Pringle教授领导,揭示了一种创新的两性离子材料——BF3-基ZI(1)~ZI(3),在固态电解质领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性能。他们的研究通过精密的DSC、SEM、NMR和X射线结晶学手段,揭示了这些材料在锂金属电池中的卓越表现。


新型两性离子电解质以其分子无序和卓越的可塑性,展现出极高的离子传输效率和稳定性。特别地,吡咯烷鎓ZI(1)在电池中表现出非凡的稳定性,不仅具备固-固相变特性,而且展现出动力学活性。当加入锂离子盐LiFSI后,电导率显著提升,反映出锂离子和FSI阴离子的高效迁移。


令人瞩目的实验数据显示,10 mol% LiFSI/ZI(1)电解质在锂金属电池中表现出极佳的稳定性,即使在高电流密度下,电池仍能保持低过电位。经过长时间的对称电池循环,仅在220小时后电压增加0.15 V,显示出出色的倍率性能。在锂金属全电池中,这种电解质支持的初始容量达到84 mAh g⁻¹,即使经过140次循环,容量仍保持在80 mAh g⁻¹以上,超过150次循环后容量损失仅15%。当与锂功能化聚合物NPs结合,复合材料的电导率提升,离子迁移率增强,电池寿命可延长至惊人的500小时。


两性离子基液态电解质同样显示出革新潜力,如50 mol% LiFSI在ZI(1)中的应用,能形成高电导且非挥发的电解质,确保锂金属电池在循环过程中的稳定。研究者们特别关注两性离子对SEI(固-液界面)层的影响,这一发现为碱金属或多价离子电池的电荷传输提升开辟了新的道路。


总结,这项研究成果揭示了两性离子材料在电化学领域的广阔前景,它们不仅作为非挥发性、离子导电介质,还能通过巧妙的组合策略优化性能。迪肯大学的这一创新,无疑为电池技术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欲了解更多详情,可参考Nature Materials(2021)的发表文章,或联系李老师158 2732 3927,获得更多科研服务支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