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型、画图纸、编谚语,千百年前,古人是如何“看云识天气”的?

如题所述

今年很多地区都出现了连续高温天气,以上海为例,总是会在黄昏时分天空上出现格外漂亮的云彩,通过经验发现高温天的云总是格外好看,其实在千百年前,古人就是通过看云的形状、色彩来判断天气的。

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在夏季我们可以发现只要有对流云那么就一定会有雷雨,气象专家认为这是因为当底层气温和高层气温有较大差异的时候,就会发生上下运动从而形成对流,这种运动会逐渐使暖空气降低,直到水汽凝结,此时形成的云就是对流云,而这种对流运动就会造成雷雨天气。同时这种云特征也很明显,对流云一天之内变化很大,云体是比较蓬松的,形状呈现出多样化,尤其到了傍晚,会更加明显。

其实云的颜色也可以识别天气,因为太阳光进入大气层之后会发生散射,根据太阳光谱的差异就会散射出不同颜色的光线,如果天空晴朗的话颜色就会呈现出各种绚丽颜色的光纤,但是如果是高温天的话,有一部分蓝光在散射过程中会发生丢失,从而剩下的光就会呈现出特别的红色、橙色,因此高温天的云通常会显得特别火热。

其实古人看云识天气已经有千百年的历史,诗经当中也有相关记载,于是就有了许多相关的谚语。到了唐朝时相雨书更是最早根据物象进行天气预测的书籍,这些内容大多也都在后来得到了气象学的支持,例如像鱼鳞一样组成的云叫做卷积云,这就是强烈天气的征兆。而明代时期更是出现了云天对应变化的图集,也都为后人观测天气提供了范本。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气象站也都开展了云天观测,在看云识天气上有重大进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22

分类型、画图纸、编谚语,千百年前,古人是如何“看云识天气”的?古人还根据云层的形状、薄厚、颜色及其变化,总结出一系列“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第2个回答  2022-08-22
古人在从事生产劳动的过程中,经过长期观察,逐渐掌握了天气演变规律,积累了丰富的天气预测经验。 天空的颜色与“瑞利散射”密不可分。当太阳光射入大气层后,遇到大气分子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微粒,就会发生散射。大气分子和微粒散射了太阳光后都变成了散射光源。太阳光谱中,波长较短的紫、蓝、青等颜色的光最容易散射出来,而波长较长的红、橙、黄等颜色的光透射能力很强。
第3个回答  2022-08-22
古人在从事生产劳动的过程中,经过长期观察,逐渐掌握了天气演变规律,积累了丰富的天气预测经验。《诗经》中有“上天同云,雨雪雰雰”的记载。《吕氏春秋·应同》则更为详细,有“山云草莽,水云鱼鳞,旱云烟火,雨云水波”的记述,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对云进行分类研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