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论功行赏,明朝的第一功臣不是刘伯温?

如题所述

刘伯温太聪明,在朱元璋打天下时也出了不少力,帮朱元璋打天下的大都是淮西人,都是一开始就追随朱元璋,人都会排外的。朱元璋也要考虑下这些人的情绪。当时处于乱世,打战最重要的是后勤,李善长是管后勤的,他算最早投靠朱元璋的文人了,朱元璋起步都靠他的,所以李善长是第一功臣,不是刘伯温。且刘伯温始终不是元老级的,朱元璋受封开国功臣基本是元老级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9-06
上面回答的全部不知所云,要知道古代开朝立国,文臣功劳再大,也不能压过武将。
《明史》有载:“洪武二年,太祖欲封功臣,议为铁券,而未有定制。或言台州民钱允一有家藏吴越王镠唐赐铁券,遂遣使取之,因其式而损益焉。其制如瓦,第为七等。公二等:一高尺,广一尺六寸五分;一高九寸五分,广一尺六寸。侯三等:一高九寸,广一尺五寸五分;一高八寸五分,广一尺五寸;一高八寸,广一尺四寸五分。伯二等:一高七寸五分,广一尺三寸五分;一高六寸五分,广一尺二寸五分。外刻履历、恩数之详,以记其功;中镌免罪、减禄之数,以防其过。字嵌以金。凡九十七副,各分左右,左颁功臣,右藏内府,有故则合之,以取信焉。三年,大封功臣,公六人,侯二十八人,并赐铁券。公:李善长、徐达(魏国公、中山王)、李文忠、冯胜、邓愈、常茂。侯:汤和、唐胜宗、陆仲亨、周德兴、华云龙、顾时、耿炳文、陈德、郭子兴、王志、郑遇春、费聚、吴良、吴桢、赵庸、廖永忠、俞通源、华高、杨璟、康铎、朱亮祖、傅友德、胡美、韩政、黄彬、曹良臣、梅思祖、陆聚。二十五年,改制铁券,赐公傅友德,侯王弼、耿炳文、郭英及故公徐达、李文忠,侯吴杰、沐英,凡八家。”
由此可见,洪武文臣中,被封公的,只有李善长一人,为什么?因为他是朱元璋作战时期后方粮草补给转运的调度者,后来明朝开国,大部分国策规章都是由他制定的。而被封侯的之中,一个文臣都没有!
刘伯温本名刘基,是传说《烧饼歌》的作者,他是朱元璋的幕僚,也许在作战时期筹划过不少作战建议,但绝没有民间传说的那么神奇。如果他有呼风唤雨的本领,功劳第一,那么为何最后晚年会被宰相胡惟庸毒杀身亡?胡惟庸此人不过一介庸夫而已,后来想造朱元璋的反,露出了天大的马脚,以致死无葬身之地,所以刘伯温也远不是什么传说中的半个神仙。
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乃是朱元璋本人,回顾他的军事判断力、政治手段,这是毋庸置疑的。
撇开朱元璋是皇帝不说。文臣之中,李善长功劳第一。由他能够以文臣而封公而一目了然。
武将之中,徐达第一。他跟随朱元璋拿下定远、滁州、南京,单独领兵拿下溧水、溧阳、常州、宁国、宣城、池州,解南昌围,收取淮河南北,攻湖州,破苏州,长驱北伐,克复北平,移军西征,击溃王保保。征战四方时,徐达只知有朱元璋,不知有自己,只知有国,而不知有家,一心求胜,而不好杀人。他“所至之处,攻城不屠,与人不戏。凡受命而出,功成而旋,每不自矜。至于对姑苏(苏州)之府库,置胡宫(北平)之美人,财宝无所取,妇女无所爱。”真正是“忠志无疵。昭明乎日月。”(引用黎东方先生语)
第2个回答  2010-09-02
刘伯温和诸葛亮一样,都是被夸张神话了的人物,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神。历史上的刘伯温只是朱元璋手下一个比较厉害的谋士而已,出些主意供老朱参考,最后拿主意的还是老朱,他的地位并不是不可替代的。而徐达,常遇春就不同了,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嘛。而李善长在搞后勤上的天赋也是无可替代的。所以上面这三个都是封了公,而刘伯温只是封了一个伯。而且值得一说的是,第一功臣的荣誉不是给了那几位战功赫赫的武将,而是给了李善长这个后勤部长。
第3个回答  2010-09-06
首先,道理同刘邦的第一功臣不是张良而是萧何;
其次,刘基没有被封公,只封了伯,是因为他跟朱元璋不是老乡,朱元璋有很重的乡党情结:曾经想建都老家凤阳(疯狂的想法,最后被刘基劝阻);
其三,刘基太聪明,事事料先,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有极重的猜忌心理,非常防备功臣,防备的重中之重当然是比他还聪明的刘基了,所以封的爵位比较低(俸禄也很低李善长4000石,刘基240石),防他势力发展过大。
第4个回答  2010-08-29
刘伯温曾做过元朝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后被革职,回乡组织地主武装镇压农民义军,直至元朝被推翻前四年才投靠了朱元璋,不是朱元璋起义的元老。所以,尽管刘伯温为朱元璋出谋划策,有过不少贡献,终究因为非元老级人物而始终出不开身,封“第一功臣”资格显然不够,最后是抑郁而死(一说为胡惟庸毒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