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有哪些方式?

如题所述

人们为了彼此传达思想,交换意见,表达感情,运用语言、文字或动作、表情等手段进行沟通的过程叫做人际交往。人际交往的方式,主要有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往,团体与个人之间的交往,多人与一人之间的交往,团体与团体之间的交往。人活在世上,总会遇到一些为难的事情,总会有些同窗好友、同事朋友,相处的日子久了,自然要相互求旁人点什么,如果我们能办到的话应尽最大的努力去办,假若朋友提出的某些要求过分,不是我们个人力所能及的,这就出现了要谢绝、拒绝他人的问题。例如,有同学邀你外出游玩,可你因事不能同往;有人送给你礼物不好接受;父母疼爱帮你做些事情,你不愿让替你做;别人提出过分要求等,面对这种"难题",有时我们不得不拒绝、谢绝。推脱方式:对不喜欢,又不想扫对方的兴致的问话、问话,如有人在背后议论别人闲话,你不想苟同就不要参与辩论,只需表现已接受到信息,但对信息不加评论就行了。还可以借助一些形态语言加以婉拒。如不表态,一笑置之。也可以用拖延的方法表示拒绝。如遇到难缠的人,可以理直气壮地推脱,直到对方死心。但要注意态度要不温不火。转移方式:即当别人提出的无理的要求或问题时,你要拒绝时,在说“不”前,务必让对方了解自己拒绝的苦衷和歉忌,态度要诚恳,语言要温和。把他引向另一方,巧妙运用转移的方式进行拒绝。留有余地方式:从人际关系角度考虑,拒绝要尽可能把理由讲充分。从接受者心理接受能力考虑,要给对方留出足够的思想准备空间。这样在适当时拒绝对方,还能让对方感到你至少已尽了努力了。把不得不拒绝的理由以诚恳的态度加以说明,直到对方了解你是爱莫能助,这是最成功的拒绝。但避免模棱两可的回答。如我再考虑考虑等,这种讲法讲话的人或许认为这是表示拒绝,可是有所求的一方却认为对方真的替他想办法,这样一来,反而耽误了对方,所以切莫使用语言含糊的字眼。婉转方式:对上司或主管交办的工作,出于责任心需要反对或拒绝,那么,既要坚持主见又保护上司的体面,该选择什么样的拒绝方式呢?可以选择上司意见中某一方面被你认同的地方加以肯定,尔后提出相反意见,即先通过恭维打消上司意见被拒绝的不悦,让其不失体面。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举例说明,让上司意识到你的观点比他的观点更切实可行。不要因为看到上司脸色不好又忙不迭地改变自己的观点,附和上司。这样非但解决不了问题,还暴露出自己胆怯无主见的平庸一面。外交辞令方式:生活中当我们暂时无法确定“是与不是”时,“不可奉告”,“天知道”,“这个,我也不懂”,“难说”等外交辞会都可以借用。诚恳致歉方式:"对不起,让您失望了!";"很抱歉,我实在不能......";"请您原谅......"这些话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没有它,将使你显得高傲和不近人情。因而,为不能满足对方的愿望而致歉是非常必要的。寻找借口方式:提出借口来谢绝对方并不是不礼貌。事实上,借口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在许多情况下,要拒绝对方的某一要求而又不便说明理由,也不便向对方说什么道理,不妨寻找恰当的借口(或称"托辞"),以正当的,不至于被对方责怪的理由来回避对方的要求。例如,你不太喜欢同某一同学在一起玩,可他偏偏硬拉你去打球,而你又没有拒绝的理由,不妨找一个借口,说:"对不起,我妈妈让我早点儿回家(实际不是)。"这一借口,既达到了谢绝的目的,又不伤他的自尊。诚然,谢绝、拒绝总是令人不快的,但其目的无非是减轻双方,特别是对方的心理负担,并非捉弄人。需要注意的是谢绝、拒绝时态度要诚恳,结束交谈时要热情握手,略表歉意。核心数字:58.5%的学生认为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膨胀导致部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此外,39%的学生认为,光怪陆离的网络虚拟世界使部分大学生沉迷于虚拟世界而脱离了实际生活。还有36.5%的同学认为“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导致部分大学生盲目崇拜强者,歧视弱者”。对身处高校校园的大学生来说,人际交往一直处于一种相对单纯的状态。但是随着高校与社会联系的日渐密切,一些社会不良风气也渗入到大学校园中。华东政法学院近日公布的一份在上海大学生中所做的人际关系状况调查显示,大学生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功利心态有增长的趋势。58.5%的学生认为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膨胀导致部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一切以自我为中心。39%的学生认为,光怪陆离的网络虚拟世界使部分大学生沉迷于虚拟世界而脱离了实际生活。还有36.5%的同学认为“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导致部分大学生盲目崇拜强者,歧视弱者”。此外,现代大学生的交友圈正在日益扩大。13.5%的同学交友“没有固定的年龄段”,一名学生说:“通过与不同年龄段的朋友交流,了解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观念和生活状况,可以丰富阅历、增长见识,对大学生将来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是十分有利的。”此外,78.3%的大学生拥有一个稳定的朋友圈,他们选择以“地域”、“专业”、“兴趣”为基础而形成朋友圈的各占30%以上,分别形成“地缘圈”(与地域的远近有关)、“业缘圈”(以所学专业为纽带而形成)和“趣缘圈”(以兴趣为主而结成)3大朋友圈。这说明大学生在交友的选择面上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而不是仅仅局限在学院之中、校园之内,同时也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渴望找到更多不同类型的朋友,以丰富自己的阅历。大学生的交际方式也在朝多样化的方向发展,除了电话外,短信聊天的交流方式也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网络的快捷便利使相当多的同学选择网络交流方式,但与此同时,愿意深层次地面对面交流和写信的人数与过去相比则大幅度下降。对此,也有学生认为面对面交流机会的减少可能会对大学生的主动交往能力产生负面影响,使得年轻人之间的直接交流变得困难。此外,现在不少大学的多校区办学模式刚刚起步,存在着不少需要摸索与探讨的领域,这其中也包括不同校区同学间缺乏交流等问题。尤其是不少高校在大学城兴建新校区,对学生的人际交往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这在调查里也得到了大学生们的回应。当被问及对“当代大学生普遍的人际交往状况”的评价时,也有不少同学指出大学校园里存在“性格孤僻者的数量在增长”、“大学生小团体意识越来越强”、“大学生择友逐渐趋于功利化”和“大学生之间的关系日渐淡漠”等现象。但是调查也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都处于良好、稳定的状态,40.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人际状况“很好,交际面广泛,朋友圈稳定”,仅有6.7%的同学“感觉与他人交流存在一定的问题”,极少数大学生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评价为“很糟,感觉自卑、孤独”。对此,专家建议,学校应提供平台,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比如举办更多参与性强的活动或加强跨校联系、进行社团联谊等途径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结交更多朋友,发展人际关系的愿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7

我国古代的人性学说:孟子性善论,荀子性恶论,告子性无善无恶论,世硕性有善有恶论。

第2个回答  2020-11-07

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去理解他人的心情是否会和你一样。

第3个回答  2020-11-07

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

第4个回答  2020-11-07

心理学是以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凡是人的精神现象,都可以归之为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简称心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