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中的一候二候三候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七十二候,是中国最早的结合天文、气象、物候知识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源于黄河流域 ,完整记载见于公元前2 世纪的《逸周书·时训解》。

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其中植物候应有植物的幼芽萌动、开花、结实等;动物候应有动物的始振、始鸣、交配、迁徙等;非生物候应有始冻、解冻、雷始发声等。七十二候候应的依次变化,反映了一年中气候变化的一般情况。

扩展资料

五天一候,一年365天(平年)为72候,为与24节气对应,规定三候为一节(气)、一年为72候。每一候均以一种物候现象作相应,叫“候应”。

72候的“候”应包括非生物和生物两大类,前者如“水始涸”、“东风解冻”、“虹始见”、“地始冻”等;后者有动物和植物,如“鸿雁来”、“虎始交”、“萍始生”、“苦菜秀”、“桃始华”等。

七十二候的起源很早,对农事活动曾起过一定作用。虽然其中有些物候描述不那么准确,其中还有不科学成份,但对于了解古代华北地区的气候及其变迁,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由于当时确定物候的始见单位较小而气候的实际及地区差别很大,所以很难广泛应用。

据说是以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对于中国其它地区来说,同一节气所描绘的情况可能有很大不同。

但实际上,“四立”虽能反映黄河中下游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立”的具体气候意义却不显著。气候学上,常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 以上的始日划分为春季开始,它与黄河中下游立春含义不符,真正进入春季的只有华南地区。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七十二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24

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

每个节气15天左右。而我国又将“五天”称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所以一个节气又被称为“三候”。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将每个节气的“三候”根据当时的气候特征和一些特殊现象有分别起了名字,用来简洁明了的表示当时的天气等特点。

七十二候的起源很早,对农事活动曾起过一定作用。虽然其中有些物候描述不那么准确,其中还有不科学成份,但对于了解古代华北地区的气候及其变迁,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由于当时确定物候的始见单位较小而气候的实际及地区差别很大,所以很难广泛应用。现 在黄河流域物候现象已发生变化,其他地区的物候更是千差万别,必须不断发展物候学,制定新的自然历,否则一味地机械化地照搬古书是行不通的。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06
众所周知,24个节气,其中包括12个月,每个节气15前后天。而我国又将五天称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所以一个节气又被称为三候。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将每个节气的三候根据当时的气候特征和一些特殊现象有分别起了名字,用来简洁明了的表示当时的天气等特点。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2-05
一共4个月的时间,120天,就可以划分为24候,每候5天。
第4个回答  2017-04-24
没有这个节气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