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导向战略的优、缺点是什么?

如题所述

进口替代战略:国家通过给予税收、投资和销售等方面的优惠待遇,鼓励外国私人资本在本国设立合资或合作方式的企业;或通过来料和来件等加工贸易方式,提高工业化的水平。

1、进口替代战略优点:实施进口替代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民族工业中消费品工业的发展,加强了发展中国家独立发展经济的能力,能够减少经济的对外依赖程度。

一些专门技术人才和熟练劳动力也培养出来了,政府部门从中也获得了管理经济的经验和知识,因此许多拉美、南亚、中欧国家选择了进口替代战略,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经济发展目标。



2、缺点:但是这一战略对刺激民族工业的发展是有限的,因为它并不能完全消除对外的依赖性,它依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它只是改变了进口商品的结构,从成品进口改为进口中国不具备的原料、技术专利、机器设备、中间产品与资本等。



3、出口导向战略优点:与进口替代贸易战略相比,出口导向贸易战略的最大特征是不断地推进市场经济化的进程,通过撤销各种政策限制,充分发挥发展中国家低工资劳动力的优势,扩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以此带动经济的发展。

4、缺点:由于出口的市场主要是发达国家,过分地追求出口的结果使得国内工业体系内部出现了“双重化”的倾向,即出口产业的过度膨胀和内需产业的相对萎缩。



扩展资料

进口替代战略采取的政策

在初级阶段,通常应该限制或者禁止的那些进口商品,几乎都是消费品。因为,与生产资本品、中间产品相比较,生产消费品所需要的生产技术水平比较简单,所需投资也低得多,易于开办企业。

这也意味着由国内生产的和进口的消费品在成本方面差距小,而资本品和中间产品的成本差距很大。因此消费品的进口替代的代价小,再者,消费品的市场是现存的,资本品、中间产品的需求则是由投资引致的。

至于限制或禁止进口的最关键措施,则是实行保护政策。具体措施是,在关税方面实行差别关税制度,对限制或者禁止进口的消费品征收高额税率阻止其进口,对实行进口替代所需要的资本品或中间产品采用优惠税率。

在外汇管理方面,实行外汇管制,不提供需要替代的消费品的进口外汇,同时也可以把本国货币对外币的币值定得很高,即外币表示本国货币汇率很高。

通过这些措施使资本品和中间产品的进口成本低于它的真实成本,以鼓励替代进口的消费品的生产。通过以上措施,当受保护的消费品的生产满足国内市场需要之后,这一阶段的替代过程即告结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9
  (一)进口替代:其主要方法是利用高额关税和数量措施来限制基本消费品的进口,同时利用高估汇率鼓励工业所需原材料和技术设备的进口,达到扶持本国新兴工业发展的目的,实现基本消费品的进口替代。(1) 优点:①奠定一国初步工业基础;②发挥本国资源等方面优势;③保证把外汇用在最关键地方。(2) 缺点:①阻碍出口发展,导致国际收支恶化;②忽视非进口替代部门的发展;③排斥竞争,降低经济整体效率。(二) 出口导向:其主要特征是逐步向均衡汇率靠拢,有的还实行低估汇率,鼓励出口;取消数量限制措施。(1) 优点:①有利于比较利益的获得;②引进竞争机制;③促进出口发展;④适应国际贸易规范。(2) 缺点:①易出现外汇收支不平衡;②对外依赖性较大。发展中国家在其工业化初步发展阶段选择保护贸易政策的原因  在工业经济时代,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发展中国家经济主要依靠农业,民族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经济结构呈现出单一化、畸形化的特征。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则获得了较充分地发展,国内市场日趋饱和,急需向海外扩张其原料和销售市场。于是,发达国家大力提倡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在原则上要求国际贸易建立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之上,因此,发达国家可以将其工业制成品销往广大的落后国家,以实现其经济扩张;而落后国家只能生产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经济结构无法得到改善和提升,经济发展将始终停留在落后的水平上。在这种不对称的经济发展要求下,发达国家往往会倚仗强势,大力推行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剥削和掠夺落后国家的经济资源,摧残和扼杀其新兴工业。在这种不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独立和发展利益将无法得到根本的保障。面对特殊的历史背景,发展经济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保护民族工业的思路和口号。保护贸易政策的提出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认可,成为其在工业化初步发展阶段中的必然选择。  通过对本国民族工业进行保护,民族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获得了一定的空间。生产力水平获得实质性的提高。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