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就业心理障碍

如题所述

一些学生在择业期间,常常受到心理障碍的困扰,影响其顺利择业和正常学习生活。因此,对择业心理病症及时进行预防与诊治,对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有极大的益处。常见学生择业心理病症有以下四种:1、就业焦虑症
是指学生因就业问题而产生紧张的情绪体验。
主要症状:患者重视自身就业而又为此烦躁、焦虑不安,表现为神情紧张,寝食不安、长吁短叹,忧心忡忡。在择业时,缩手缩脚,拘谨死板,无所适从。
病因分析:患此病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择业过程中心理压力过重。择业期望值增高,虽然“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政策给学生带来了机遇,但学生自身因素和社会需求、社会关系等客观因素也给学生顺利择业带来了困难与挑战,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难免心理失衡,恐惧、焦虑、烦躁困扰身上,最终导致就业焦虑症的产生。 病症防治: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第一,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锻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毅力;第二,培养学生乐观向上、健康开朗的人生态度;第三,提高学生对就业政策的认识,正确认识就业市场的竞争;第四,正确认识自我,调整就业期望值。
2、就业盲动症
是指就业中情绪处于难以自制的亢奋状态,行为活动速率显著增高,行事草率的心理异常现象。
主要症状:择业目标模糊,不能冷静考虑择业取向,盲目攀比,嫉妒心较强,学习生活中坐卧不安,择业时“四面出击”。
病因分析:一方面是患者对就业市场缺乏了解,另一方面是由学习冲动过程和“就业难”的传统观念而产生的心理压力造成的。相对就业焦虑症,盲动症危害程度略轻,但“病”率高,轻者影响就业,重者影响心理健康。
病症防治:第一,加强对学生进行政策的宣传,减轻就业压力;第二,帮助学生自我认知,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就业单位,做到人业匹配;第三,提高学生自身修养,采取相应的心理疗法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节。
3、缺乏主见症
是指就业决策时表现出的思想上、心理上的真空状态,失去了决策能力和勇气的表现。
主要症状:在思想、心理、行为方面表现出优柔寡断,失去很多机会。
病因分析:第一,多数学生缺乏社会锻炼,长期生活在家长和老师的保护之下致使学生缺乏独立意识,有较强的依赖感,不能独立分析和解决 现实问题;第二,生活中缺乏自信,由于对自己能力的怀疑,从而产生逃避现实,不敢自己承担责任的行为,使思维决断受到抑制。
病症防治:第一,教育学生有意识地摆脱师长的保护,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第二,注意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第三,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得失观,辨证地看待问题。
4、应试怯场症
是指择业应试中心态失控的异常现象。
主要症状:在择业面试、口试或在陌生人面前神情紧张,面红耳赤、举止拘谨、谈吐失常等。
病因分析:主要是缺乏自信所致。第一,患者长期生活在压抑沉闷的生活环境里或有行为受挫的经历,形成了胆小、孤僻、退缩、封闭的性格特点,对择业应试时出现的情境不适应;第二,心理负担过重,导致心理压力过大而心情紧张;第三,缺乏应试经验,导致临场慌乱。
病症防治:第一,采取脱敏疗法,多参加模拟供需见面会活动,进行情境锻炼;第二,鼓励学生树立竞争意识,主动了解其他竞聘者情况,以增强自信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