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健康

如题所述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大批的农民进城务工,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自己留在原籍并因此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了他们在学习和心理方面存在种种问题。由于留守儿童特殊的生活和教育环境,由此引发的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牵涉到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四者的系统工程,单靠一方努力是完全不够的。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我们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因材施教,促其发展。当今面临的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 1、学习状况一般。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重养轻教,致使孩子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成绩较差。 2、心理封闭和情感世界问题。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3、道德行为差。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和教育,留守儿童往往对事物分不清好坏和是非,不能正确地看待问题,容易受社会上反面现象的影响,容易养成一些不良行为。例如:经常说谎,爱说脏话,不服管教,乱拿别人的东西等。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缺位,亲情关爱的缺失,是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隔代监管和隔代教育使留守儿童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问题,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很多家长外出务工后,就把儿童托付给年迈的父母照管,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负责照管孩子的农村老人不仅年迈而且绝大多数文化素质较低,难以从体力和智力上担负监管重任,在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的影响下,留守儿童就会产生畸形心态,主要表现为:任性、自私、冷漠,缺乏同情心;逆反心理重;性格孤僻,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差;没有上进心,集体荣誉感不强。 2、学校的不当评价、教师的不当教育,是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1)学校的“分数”评价导致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产生。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学校以分数高低来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教育评价机制,把学生划分为好学生和坏学生,我们的教师把更多的精力倾注到那些学习成绩好,听话的学生。而对于那些学习基础差,又经常违纪的学生,便是不闻不问,不理不管,而这一部分学生中,大多数是留守儿童。虽然新课改在不断推进,学校的评价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从各学校、基层教育部门制订的考核细则中不难发现,无论从多少个指标中来考核教师,最终拉开教师之间分数的还是班级学生们的“考分”。(2)教师的不当教育导致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产生。 ①教师不当的教育,是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的成绩好坏或听不听话,是直接影响教师学生观的主导因素。教师对成绩好的学生投入更多的关注,对成绩差的学生常常是一点机会都不给,或者是给予很少的机会。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他们无论如何都不会引起教师的重视和信任,于是就会抑郁悲观,往往以“不好”、“更不听话”的方式与教师对抗。而他们的逆反又会激起教师对这部分学生的厌弃,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师生关系恶化,有的教师甚至采取挖苦讽刺的方式或动员转学。给这部分留守儿童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 ②教师落后的教学观,是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自主权。认为学生是白板,教师可任意涂抹。教师把学生看成课堂教学的附属品,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使学生产生自卑感、恐惧感。第二、信奉“严师出高徒”的古训,认为“玉不琢不成器”。学生在课堂上不能有半点违背教师的意思,惩罚成为家常便饭,学生每时每刻如履薄冰,如临大敌,很容易产生心理疲劳。第三、由于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对学生严重地不负责任,对学生的学习漠不关心。这些孩子在家得不到关爱,在校得不到温暖,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四、社会的不良环境及不良影响,是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重大诱因。 社会是一个大熔炉,对于人的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社会教育的原因,存在的问题也十分严重,具体表现在: 1、社会上的不良场所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目前农村小镇上的一些公开的和隐蔽网吧,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为了赚钱,而大量招揽在校学生,甚至引诱学生。小学生自控力本身就不强,而留守儿童又缺乏父母的监管,网吧对他们的不利影响就更大,经常偷钱、编造谎话逃学上网。 2、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也带来了不良影响。 农闲时节,“闲人”太多,致使赌博风盛行。没事干的人成天就在牌桌上赌博,许多留守儿童的代管监护人也参与其中,整天在牌桌上生活,很少过问孩子的情况。这种“潜移默化”对孩子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 以上分析尽管不是很全面,但应引起社会、家庭、学校的重视。儿童本身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对自己身边的环境只有无条件适应,希望我们在提高社会经济环境的同时注意创造和谐社会生活环境!下面是我对一个留守儿童的教育过程与取得的成果。在我们班,大部分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其中思想波动最大的就是林小振同学了。林小振,男,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父母在上海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由爷爷和奶奶照顾。爷爷奶奶对其百般疼爱、百依百顺,对他要求从来不说半个不字。小振聪明、活泼,但行为习惯差,个人卫生差,上、下课都特别好动,无法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言行,要么去招惹别人,要么搞小动作;性格执拗,容易动怒,与同学的关系很差,大部分的同学都不愿意跟他玩;缺乏良好的班级意识,小到一次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热情,总想逃避,参与意识淡薄;学习上存在懒惰心理,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不太乐意在学校生活,只想在家随心所欲地玩。爷爷对他很溺爱,作业稍微做长一点时间,爷爷就协助他做;放学后把孩子留下来,他爷爷就心疼宝贝饿坏肚子。由于爷爷的过分宠爱,导致小振同学依赖思想严重,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做起作业来半天找不到本子和笔,作业经常落在家里,见到老师像老鼠见猫似的,畏畏缩缩的。看到孩子发展成这样,我心里特别着急,尽管我刚带这个班两个月,但是教师的良知驱使我不能坐视不管。一个周末,我去家访,从他爷爷奶奶口中知道,小振的爸爸妈妈为了生活,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他到大城市去打工赚钱,童年的生活少了父母的陪伴与关爱,让他的心理十分自卑,缺乏自信。在家里,为了让小强少受欺负,奶奶很少让他与同龄的小朋友玩,使他成了一个缺少交往经验、唯我独尊的小皇帝;在学校,小振经常遭到同学的排斥,由于行为习惯差也常常遭到老师的批评,从而加剧了他的易爆易怒情绪。听了他爷爷奶奶的介绍之后我基本上明白了小振性格的形成原因。于是我与他爷爷真诚的交流一番,建议他们换种方式来教育小振,两位老人非常感动,当面表示,要按我的意思去办。在家里,我请爷爷奶奶这样看管和教育小振。(1)鼓励小振走出家门,与小朋友一起玩耍--在玩耍中培养合作精神;(2)引导小振正确与小朋友交往--在集体中培养交往能力;(3)自己的事尽量让他自己完成--培养独立意识;(4)像对待儿子一样严格要求小强--让他树立起正确的是非观。在学校,我又采取以下措施:(1)用“爱心”换来信任。平时给他更多的关注和鼓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在生活中多给他照顾,发现他没吃饭就给他弄点吃的,看到他衣服淋湿了就给他烘干;在学习上多给予辅导,有时采取结对子的方式,有时直接让他和我的孩子一起写作业,我坚持检查并耐心地纠错讲解。这样过了一个学期,小强的成绩有了一定的改观,信心也慢慢上来了,他也愿意与我谈心。(2) 建立成长记录袋。记下他的道德品行、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智力及性格、学习态度以及与代管人的融洽度,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活动,比如鼓励他担任小组长,早读带领大家朗读,与其他同学结对子,互访家庭交朋友……消除他的心理障碍,让他在这些活动中增强信心和自制力。我每个周末都找他谈心,肯定他这一周来取得的进步,然后要他用我的手机给父母打电话,问候父母。并写一封信,报告一下自己这一周来的开心事情,以此来培养亲情,使他早日学会体谅父母、理解父母。(3)鼓励他在阅读中成长。“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的精神食粮”,“读书使人明智”……既然小强喜欢呆在家里,何不就让书籍充实他的生活?于是我先送他一些书籍,看到他很喜欢,就要求他每看完一本都要给我复述里面最精彩的部分。如果一周的表现获得三颗星,就带他到书店让他自己选择喜欢的一本书,老师出钱当礼物送给他。他一个学期下来写的读书笔记还被我特意打印贴到教室后面的黑板上。慢慢的,他的性格没有过去那么好动了,学习成绩也有了较大提高,期末还评上了进步生。这是我成功教育的其中一个留守儿童,在我的精心教育下,他得到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其实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给他们一些爱和帮助,让更多的留守儿童能够健康成长。 总之,一个孩子的身心、人格、思想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家长的教育。作为教师我们更不应该袖手旁观。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了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就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起,时时、处处、事事关注留守儿童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4-27
阎东军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阿干镇第二小学 730097
摘要:文章通过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探究,进而提出了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以便帮助留守儿童重建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留守儿童身心能够健康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 心理问题 解决对策
当前,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人口也出现了大规模的流动,人们外出务工、经商,把子女留在原住地并委托给其祖辈或其他亲戚照料。这些留守的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正日趋严重,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心理问题的表现
1.自卑心理比较普遍。据对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他们中绝大部分存在比较严重的自卑感。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觉得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因此,与父母都在身边的儿童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
2.性格孤僻,行为怪异。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缺乏最起码的心理交流机会,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内心的烦恼与冲突无从倾诉也得不到引导,导致对外部世界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着他们与他人的社会交往,他们胆小懦弱,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极少数留守儿童受社会不良团伙影响,出现了违纪行为或违法犯罪的现象。
3.逆反心理严重。不少留守儿童在校表现较差,人品较低,经常违纪,目中无人,不太合群,没有集体主义观念,有的还养成了抽烟、喝酒、沉迷网络游戏等不良习惯。往往许多留守儿童表面上来看都比其他孩子要更独立、更坚强,然而他们的心灵比其他孩子更脆弱、更不堪一击。他们心态极不平衡,情绪波动很大,在与他人的社会交往中很容易受伤,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和仇恨心理,导致沾染上不良的习气,有的甚至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留守儿童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当前,留守儿童的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对留守儿童造成心理伤害,带来不稳定因素,也会给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隐患,必须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防范。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措施
1.加强家庭教育,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和监护人的责任。父母尤其是出外打工的父母应与孩子经常交流和沟通,除了关心孩子的生活、身体和学习外,更要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这样不但有助于缓解孩子的紧张、焦虑心理,也可通过讲述打工的经历,使孩子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明白生活的来之不易,理解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负责抚养监护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亲属应民主、平等地对待孩子,真正担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不能过分溺爱和放任,给孩子以科学的管理和引导,从而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理。
2.发挥学校的主导教育功能。学校作为留守儿童所在地的教育机构,要完善健康教育观念,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学校要尽可能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素质培训,使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教育优势,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心理上的体贴与温馨,及时疏导他们的心理压力,让孩子有一个稳定的情绪、积极的情感,营造和谐大家庭的氛围,满足孩子们的精神需求;其次,学校要组织班主任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和跟踪管理档案,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对常见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和管理。
3.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咨询老师,为全校教师和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要注重对留守儿童家长和其他监护人的培训,使他们端正教育观念,掌握跟孩子沟通的方法与技巧,家校结合以更好地教育孩子。
4.留守儿童自身应加强心理素质培养。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外因要通过内因来起作用。我认为留守儿童本身应该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应该学会自信、自立、自强,把父母不在身边的现实看成是对自己的锻炼和考验,学会正确应对挫折和逆境,培养坚强的意志,为自己树立目标,培养各种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多与老师、同学接触,主动与父母沟通,提高自己的独立性、坚定性和自制力,从而使自己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5.整合社会力量,共同搭建留守儿童爱心教育平台。政府要针对部分农村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的现状制定相关政策,通过政策激励和引导,把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使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