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是从哪里来的

如题所述

1.分裂说。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质抛了出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
2.俘获说。这种假设认为,月球本来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小行星,有一次,因为运行到地球附近,被地球的引力所俘获,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地球。
3.同源说。这一假设认为,地球和月球都是太阳系中浮动的星云,经过旋转和吸积,同时形成星体。
4。大碰撞说。主要说很久以前地球被形体碰撞,残体飞离并融合成月球。
现在最强势的说法是第四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4-06
一个新的计算机仿真模型表明,大约在45亿年前,已经基本成型的地球与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以合适的角度和速度相撞,能抛出足够多的物质碎片凝结成为月球。

这一模型为月球起源的大冲撞假说提供了新的支持。人们曾提出过多种月球起源理论,如月球与地球同时产生、月球是地球俘获的外来天体、地球在高速旋转中甩出的物质形成月球等。但事实表明,这些假说都站不住脚。

大冲撞假说认为,月球是地球与一个“过路”的天体相撞产生的,它能够解释月球的某些特征。但以前建立的大冲撞模型认为,要形成现在的月球,当初的相撞过程必须具备一些条件。例如,相撞的天体非常大、发生多次撞击,或者是地球尚处于体积比现在小得多的幼年状态等。由于这些条件过于苛刻,难以达到,因此大冲撞假说也一直受到质疑。

美国科罗拉多州西南研究所的罗宾·卡内普及其合作者在最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研究中把地球和与之相撞的天体划分为2万多个部分,分析相撞时各部分之间的压力、引力等相互作用以及温度升高的现象,然后用计算机模拟不同初始角度和速度下的相撞过程并生成三维图像。结果表明,尺寸与今天差不多的地球与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斜斜地相撞,能够形成现在的月球。也就是说,相撞所需的初始条件并不像旧模型认为的那样严格,月球可以比较容易地通过大冲撞诞生。

当然这一新模型也有其局限性。科学家说,由于太阳系的天体运动具有混沌特征,初始条件相差毫厘,结果就可能谬以千里,因此准确地重现月球形成过程仍是一件极为困难的工作。
第2个回答  2015-04-06
一个新的计算机仿真模型表明,大约在45亿年前,已经基本成型的地球与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以合适的角度和速度相撞,能抛出足够多的物质碎片凝结成为月球。

这一模型为月球起源的大冲撞假说提供了新的支持。人们曾提出过多种月球起源理论,如月球与地球同时产生、月球是地球俘获的外来天体、地球在高速旋转中甩出的物质形成月球等。但事实表明,这些假说都站不住脚。

大冲撞假说认为,月球是地球与一个“过路”的天体相撞产生的,它能够解释月球的某些特征。但以前建立的大冲撞模型认为,要形成现在的月球,当初的相撞过程必须具备一些条件。例如,相撞的天体非常大、发生多次撞击,或者是地球尚处于体积比现在小得多的幼年状态等。由于这些条件过于苛刻,难以达到,因此大冲撞假说也一直受到质疑。

美国科罗拉多州西南研究所的罗宾·卡内普及其合作者在最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研究中把地球和与之相撞的天体划分为2万多个部分,分析相撞时各部分之间的压力、引力等相互作用以及温度升高的现象,然后用计算机模拟不同初始角度和速度下的相撞过程并生成三维图像。结果表明,尺寸与今天差不多的地球与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斜斜地相撞,能够形成现在的月球。也就是说,相撞所需的初始条件并不像旧模型认为的那样严格,月球可以比较容易地通过大冲撞诞生。

当然这一新模型也有其局限性。科学家说,由于太阳系的天体运动具有混沌特征,初始条件相差毫厘,结果就可能谬以千里,因此准确地重现月球形成过程仍是一件极为困难的工作。
第3个回答  2018-05-24
Sftutrrtyuiityuiioouyuii_个小心眼儿啊。
第4个回答  2018-05-23
我知道了是他的名字是什么意思啊?他有病女朋友了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