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后的自我教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9
文/星月恒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又有云,“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其实教育的过程,也是教和学、学与思的配合过程,从而能实现教学相长。

然而我的自我意识,是逐渐觉醒的,教育的真正目的也是逐渐体会到的,当我回望过去的受教育经历时,我感觉到我应该在学校教育基础上继续进行自我教育,这是一场细水长流的事业。

学校教育其实是教育理想和现实因素相权衡的结果。具体来讲,一方面,教育是一项灵魂工程,教育方想把孩子们培养成健康发展的人才,另一方面,教育也是一项公共事业,学校教育得考虑到时间限制、学生未来规划等现实因素。

学校教授的知识以标准的、严谨的、经典的、被证实的为主,有课本作为基本遵循。

标准和规则建构起了我们对于学科正确、基础的认识,培养起我们做事做学问的严谨审慎的科学态度,而这样的严谨训练能为今后打下坚实而深厚的知识基础。

与这样训练相伴的考试,针对性和目的性也比较强,对学过的知识范围进行考察。

然而,不仅仅要看到学校教育的显性导向,还应该通过自我教育去心领神会老师们的教育深意!

考试有标准答案,题有经典的解法,题海战术在某种程度上能提高熟练度,对知识的掌握应用程度,“Practice makes perfect”,帮助考生取得高分。

但是如果我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怎么用、怎么解,但不去思考其背后的背景、原理、意义,那我们就不知道为何而学习初心是什么。

我们没法体会到诗人在创作诗篇时的激情澎湃,没法感受到科学家在发现科学定律时的畅快淋漓,没法想象到音乐家在谱写歌曲时的如痴如醉……

这样一来,考试过后,知识遗忘。回望过去,数学可能是满黑板复杂晦涩的公式,英语可能是永远也背不完的核心词汇……

但其实想想,数学其实是在思维的海洋里纯粹自由地探索,错了也没有关系,至少积累了错误的经验,语言其实就是交流表达,只要从听说读写方面多加练习,多运用,就可以掌握好……

学校教育的背后,我们要追寻本源,能发现知识背后的美学意义,这样才能激发无限的热情与兴趣。

考试有标准答案,教材知识有限,我们沿着固定路径反复练习,可以使我们很好地掌握经典做法,但是如果认为所学的知识就是事物的全部,现有的观点就是唯一正确观点,那么便会渐渐失去探索的欲望。

允许成功也允许失败,接纳事物的多样性,视野打开了,也便能更加积极勇敢地向着未知领域探索。

学校教育只是人生教育的一个阶段而已,人生是一段长跑,自我教育是终生的事。

学校教育就像一束火把,它照亮了黑暗,指明未来的方向,而我们接过火把,去点亮更遥远的原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