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养护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8
        韩愈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现在的师者或是迫于教育制度的局限,或是囿于自身尚不能悟道,再或者仅仅在授业解惑的层次徘徊、钻研,也或者意识层次的受限,也就像很多练习者在体位法上用力用劲,不知还有更为重要的东西,诸如:冥想,禅定,三摩地或者说身心灵三者更深刻地结合。这次脊柱修复,我希望能够遵从“传道授业解惑的”思维理念去诠释,知晓脊柱运动的原理,从而清楚它对人运作的重要性、必要性,也从而唤醒人正确使用自己脊柱的意识,意识思维达到一定层次高度,就具有一定力量,就会衍生出行动力。

      当然,我们可以通过知晓原理与发现问题相互作用认识。我们先了解一下脊柱,脊柱是位于躯干后壁的正中,由33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尾骨共9块)借韧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而成)构成,近似于s曲线,脊柱参与构成胸廓、腹后壁和骨盆,具有支持体重、运动和保护内部器官等功能。其间的椎间盘韧带等、s曲线具有减震的效果,但是由于我们脊柱颈椎段与腰椎段(次发性脊柱,小宝宝在母胎的时候,是经常蜷缩着身子的,弓背的状态,此时,它的胸椎部分与尾椎部分就是向后背部凸出的状态,是原生状态,就称之为原发性脊柱,宝宝出生以后,开始学会抬头,且妈妈经常会护住宝宝的头,就是在给予宝宝时间生长颈椎的部分,同理,时间久了,宝宝开始学会行走,腰椎部分开始慢慢生长)呈现向身体前侧凸出的状态,且受地心引力重力的影响,腰椎与胸椎尾椎联结的部位压力比较大(腰椎部分的曲线弧度阻碍了力顺利地向下传播,加大了其承重)就势必会让这两个部分的椎体容易受挤压,特别是脊柱旁侧韧带、肌肉等没有弹性空间,腰椎颈椎容易受到伤害,影响整个人的精神状态。

      清楚了原理以后,我们就开始联系以及分析我们常见的脊柱问题,诸如腰椎间盘退变、膨出、突出、超薄、伴骨赘形成,脊柱侧弯(c形、s形),脖子前引,大椎包,自己脊柱强直甚至压迫神经而导致坐骨神经痛或者头晕头昏更为严重可能是压迫内脏等等。现在的医院呢,也提供了一些解决方法,诸如:1.脊柱弯曲的治疗方法手法复位,有剥离韧带粘连,改善肌肉营养,加强肌肉中的新陈代谢,增强肌肉弹力的作用,它可以通经活络,改善气血循环,使软组织和韧带得以软化;2.牵引:可加大椎体间隙,使已发生粘连的组织剥离,达到复位的目的;3.支具固定:经牵引后使用必要的支具迫使已复位的脊椎稳定不变,不发生回缩变化,也有扩大椎体间隙的作用;4.电疗:利用电磁疗法,增加对病变部位的吸收功能,改善气血循环,可剥离组织粘连和防止发生再粘连;5.药物:根据不同病情及病人体质,采用不同药物、药量予以辅助配合治疗。不过,医院提供的这些方法都有些被动,就好比按摩一样,只能短时间保持这种因为伸展而舒服缓解的状态,重要的还是矫正后如何维系延续这种状态。那么,瑜伽疗法可以说是一种比较主动、持久缓解这种状态很有效的这种方式。

    那我们如何从瑜伽的角度出发安全有效科学地疗愈这些脊柱受到的伤害呢,我们都知道瑜伽在市面上已经很火爆了,瑜伽导师们层出不穷、瑜伽练习者也越来越多、通过网络学习瑜伽或者凭借自己一知半解、想当然练习的人也慢慢出现,练习的方式方法千奇百怪,免不了也会导致一些瑜伽伤害,那么,如果遵循人体构造作用原理,安全性、科学性、有效性也才能得到保证。在瑜伽体位法中,大致分为前屈体式(站立前屈、仰卧前屈、坐立前屈、下犬式,前屈体式很容易因为腿部根基力的不稳定不均匀以及不够导致力量不能均匀地传递到骨盆中心,以至于过度使用腰部力量代偿,导致椎体受挤压、呼吸不畅,应在吸气的时候应该赋予腹部一个轻微上提的力,防止腿部根基力在腰部受阻中断,以至于力量传达不到头顶)、站立体式(稳定根基力、帮助建立脊柱的延展性与稳定性,脚心力量的启动,腿部力量的传递,骨盆能量的启动与汇聚,脊柱力量的传递至头顶;对于站立完全折叠也是,应该是先找到整个腹股沟的空间,就好像是腹股沟有一根绳子拉向尾椎的方向,重点是以髋部为折点,而不是腰椎部位,大腿后侧没有舒展开不是最重要的,前期可以弯曲膝盖去做,腹股沟往尾骨的方向推,然后一天天伸展腿部后侧)、后弯体式(加强脊柱周边肌肉的稳定力量,进一步让脊柱在自然曲线基础上舒适伸展,诸如眼镜蛇式、上犬式、轮式、桥式、肩桥式、蝗虫式等等,首先依然是根基力的稳定,然后是去找身体延展的张力,找到整个身体前后侧肌肉的伸展,方能不挤压脊柱,骨盆大腿前侧的伸展以及胸椎部分的伸展,很容易不充分,不要过度去折叠挤压腰椎,应该是握住绳子的两端反方向拉长,腰椎就有了刚刚好舒服的伸展)、倒立体式(克服重力延展基础,更好地建立整个躯干的力量,刺激身体末端,强健气血循环)。在所有练习的体式中,都应该遵循以下几点,第一点就是根基力,接触地板以自然获得地板给的推力,接触地板的这个部分首先是应该均匀地受力的,其次是均匀地传递力量(足心足弓力量传递到脚踝中央到腿部的中央到骨盆的中央,需要身心不断地试探揣摩感知;手心也是同理,手心手弓的力量也是均匀地受力,均匀地散发给手臂中央以及整个躯干中央到骨盆的中央,这个中央不是单纯指中间,而是指力量有一个中线,有向心力,但是也在有空间的发散,也就需要前后内外等等八个或者若干个方位力量均匀散发;再例如,猫式膝盖下端、小腿前侧脚背推地也是均匀的受力,传递力量给整个躯干脊柱;再例如简单地平板也是,五个脚趾趾腹推地,都是均匀地受力);第二点就是骨盆能量的唤醒,也就是骨盆维持在一个中庸的状态,不过度释放也不过度收紧,这一个部位收放自如,整个脊柱才能良好地运作,在练习瑜伽中你会发现,如果你的骨盆过度紧张或者过度放松,直接会作用于你的整个脊柱,脊柱要么延展地不舒适要么很紧张,以至于影响到整个骨盆脏器的气血流动,那么需要更好地利用腿部根基力、舒展腿部肌肉、筋膜、软骨、经脉,让其极具张力与受力。比如说战士,当前后两腿根基力足够稳定,会对骨盆有一个相反的拉力,此刻骨盆为了维持其稳定,会自然有一个收力,拉力越显著,越能感觉到骨盆的收力,呼吸运用地越好,越强烈;再一个就是整个躯干上半身有一个轻微拔上头顶的力,这个需要身体前侧后侧左右内外有一个相对较为舒展的感觉,就是肌肉韧带筋膜既不紧张也不懈怠,可以通过呼吸状态去检测,如果整个躯干是舒展的,那么呼吸是可以很通畅地抵达胸腔下端,甚至可以很好地作用于你的腹部与腹股沟整个骨盆的。不论练习什么体式,都可以遵循三点两线一心,若化作一,就是向心力,不论是前屈或者后弯体式(身体前后侧不对等延展)都是如此,以上都是稍微侧重于习练瑜伽的人,那么不常习练瑜伽的人或者包括自学拉伸的人呢,我也想提出一些建议,大家有经常看到公园里伸展的阿姨或者跑步健身后拉伸的人们,普遍采用一种以用腰椎发力(某一个部位过度用力而忽视整体的协作)代偿腿脚发力的方式或者过度拉伸韧带来伸展,应该遵循以上原理进行一些伸展,相比代偿伸展,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瑜伽其实是可以时时刻刻存在着的状态,我更愿意把瑜伽体位法呼吸法冥想等等都是在某一个时间段里调整、理顺、清理,而更为重要的是离开这个时间段,应该延续这种瑜伽中的状态,毕竟生活才是全部,那么就需要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注意调整我们的行走站卧姿,在看电视的时候,可以尝试金刚坐或者盘坐,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坐骨结节(臀部的两个屁股墩墩均匀推地,脊柱自然的向头顶心地方向延展,给足腹股沟,也就大腿根部与生殖器群构成的三角区域空间流动);站立行走的时候,双脚足心推地,调整身体的重心,腹部轻微向上提一点,整个上半身向上拔,唤醒身体前后内外侧的肌肉;躺着的时候,自然地蜷缩或者平躺,喜欢玩手机的朋友尝试让颈椎部分舒展,让手机与眼睛平视,放下手机以后,可以尝试双手与体后交叉,吸气的时候饱满整个胸腔,吐气的时候尝试让锁骨双肩外展开,缓解整个肩膀因为长时间紧张僵硬的状态。平时也注意去敲打一下身体筋膜、经络,也要注意强健一下身体肌肉表层深层力量,维持韧带关节的稳定。

      现在,脊柱问题已经比较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生活状态,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这个问题越来越年轻化,前不久熟识的一个朋友21岁,就已经检查出椎间盘膨出、颈椎磨损问题,医院并没有给他确切具体的调整方法,给他开了一系列的药物,他发现身体越发疼痛难忍,就开始求救瑜伽疗法,并且每天开始坚持练习,我始终觉得“预防大于治疗”,在问题还未产生以前,就建立起足够的觉知去感知调整自己的身心工作状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还是值得深思的。我们渴望有意义有趣快乐地或者,那么首先应该保护好正确对待我们的躯体,那样才能让有趣的灵魂得以生长,践行正确的养生理念与智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