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曹操识人术,曹操是如何看出一个人是否靠谱的?

如题所述

三国中曹操的识人用人,是一大学问,历来被称道。史书上说是:唯才是举,其实就是不拘一格。故而才使得曹操成就了那么大事业。那么皆知,人才虽难得,靠谱的人才更难得,曹操又是如何识别靠谱不靠谱呢?

综合起来,其实曹操主要看以下三点,有一点,也会被重用。下面先说第一点。

一、临大事而有静气者

经典例子是张辽!皆知曹操手下有五子良将,而其中最被曹操喜爱和重用的是张辽!甚至最后,力压五子良将的老大于禁,成为了曹操手下第一良将。

而张辽最牛的一战,便是逍遥津一战。当时曹操在书信中,指定了张辽出战孙权,而让李典等人守城,这是为何呢?因为在这等大事前,曹操知道张辽是一位“有静气的大将”,不但能临机决断,更能静如松,动如虎。

而体现张辽有静气的一战,却不是逍遥津之战,而是公元208年的一次突发事件,那时张辽统帅着一支新组成的曹军,由于新军人心不稳,其中有人便趁机鼓动,在有天晚上新军反了曹操,当时是一片混乱。

面对这等情况,张辽异常沉得住气,竟然传令:凡敢四处乱走者,杀!自然有人奇怪,不急着平叛骚乱,大家都躲在大营里,这不是等死吗?张辽解释到:新军初建,本来就不稳定,这不奇怪。之所以造成这种混乱,一定是个别人在蛊惑而已。

果然事实印证了张辽的判断。在张辽的冷静指挥下,这次来势汹汹地骚乱很快平息。也正是因为张辽拥有临大事而有静气的特点,所以曹操才指定了张辽在逍遥津之战中出击。

因为面对孙权十万大军,曹操守合肥的那点兵力差太远。此刻想只凭借主将的勇猛,那等于送死。所以只有越有静气的人,越能判断出对方的弱点。张辽恰好符合这一点,看出了吴军的软肋,那就是孙权,所以采取了“斩首行动”,直扑孙权,一战惊天下。

二、做事一视同仁,不论贵贱亲疏者

经典例子的杨沛!此人是曹操从囚徒直接提升起来,因为杨沛敢依律杀掉了曹洪的宾客。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曹洪不但是曹操的堂弟,还是曹操的救命恩人,是曹操最信任的人,连奉迎汉献帝这等重大事情,曹操都是派曹洪。

但杨沛却不管三七二十一,曹洪家的宾客敢不遵守法规,照杀无误。一下子杨沛就因此得罪了曹洪。但曹操却很喜欢,没有惩罚杨沛,反而让他继续好好干下去。

可想而知,杨沛这么刚正,得罪人的事少不了,后来又跟上司闹矛盾。这次惨了不但被下了大牢,还被施以髡刑:就是剃掉头发,用个铁箍套脖子上。但这一切曹操根本不知道。但随着曹操势力越来越大,为了少跟汉献帝见面,便把自己的大本营放在了邺城。

此刻,由于这里聚集了曹操的嫡系们,谁敢管?故而很混乱。曹操直接点了杨沛,从囚徒一下子就提拔到了“京兆尹”位置,并对左右人说:“这才是使人敬服的人。”果然,杨沛还没上任,便震动了整个邺城了,那些原来横行的人,都纷纷告诫自己家人或手下:都老实起来,此人连曹洪的人都敢杀,咱惹不起!

三、被误解却坦然处之者

经典的例子是高柔!他其实跟袁绍是沾亲的,因为他有个堂兄弟是袁绍的外甥。在曹操击败袁绍后,高柔跟自己的堂兄弟,便一起成了曹操手下。可哪料他这位堂兄弟,却又反了曹操。

这可让曹操怒不可遏了,就开始查高柔有没有参与,虽最终的结果证明了高柔清白。但曹操还是觉得这个人不靠谱,就想杀掉他。于是便命高柔,出任了刺奸令史。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岗位,那么多案情,一旦有错,便会被曹操抓住,立刻杀掉。

面对这种情况,高柔坦然处之,在刺奸令史这个位置上,干得有声有色,让曹操一时抓不住把柄。这天,曹操去深夜视察,却发现一位官吏,抱着文书等给睡着在了书案上。曹操大为感动,便问:这个人是谁?

属下告知:是高柔!曹操点了点头,二话没说就把高柔调到了自己身边,从此竟然成了曹操身边的人。再看高柔,还是坦然处之,新岗位上依旧该怎样还怎样。可谓是真正做到了“宠辱不惊”的境界。

曹操这三点观察人,是否靠谱的方法,其实即便在如今,也是非常值得借鉴的。毕竟,谁都喜欢跟靠谱的人在一起。所以不妨看一看自己身边,有否这样的人,哪怕有一点,也证明此人值得信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