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岁药王孙思邈,临终告诫:药方定要销毁,不能流落民间,这是为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08

养身、长寿、乃至于长生(非永生)是人们自古以来的追求。许多人在其中走入迷途,身败名裂:也有许多人掌握了其中的关键,逍遥无比。道家著名人物庄子为了让人们知道养身的奥秘,还专门写了一篇《养身住》,他在文章中写庖丁解牛当中暗含的养身奥秘: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 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其实庄子在这里就把养身、长寿、乃至于长生的根本战略给讲完了。生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一生中只有一次,用坏了就彻底没了,就如同杀牛的牛刀一般。但是牛刀必须杀牛,生命必须干这干那,如何才能让有限的一把刀用得更长一些呢?关键就在于“惜”刀,所以庖丁解牛的时候都是“以无厚入有间”。

想想假若庖丁拿着牛刀专往牛骨头上砍,即使他的刀是干将莫邪这样的利器,恐怕也用不了多久吧?生命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但是有的人却背其道而为之。142岁的药王孙思邈临终反复嘱咐:此药方要销毁,万不可流落民间,其实就是用来阻止人们干专门拿牛刀往牛骨头上砍的事情。这张药方就是五石散。

孙思邈出生于541年,活到了682年 ,141岁的他真正的给大家展示了什么是长生,什么是清静无为,什么是超凡脱俗 。他出身贫寒,是一名道士,喜欢老庄之学,擅长医术,并且主持编撰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同时他还有自己的著作——《千金方》。不论是《唐新本草》还是千金方,都是传世之作。

等到唐太宗李世民主政的时候,孙思邈已经是70多岁的人了。那时候的孙思邈声名远播,刚好唐太宗最爱的妻子长孙皇后生了病,李世民就邀请他来为皇后 看病。当李世民第一眼看到孙思邈的时候就被“惊艳”到了,只见70多岁的孙思邈头发黑,脸色红嫩 ,宛如少年,十分感叹,道:

“所以说,有道之人真是值得人尊敬呀!像羡门、广成子这样的人物原来世上竟是有的,怎么会是虚言呢?”

不过长孙皇后身为皇帝的老婆,是不允许孙思邈去触摸的,但是治病必须把脉,这让很多医生都很头疼。孙思邈让人用了一根红丝搭在长孙皇后的脉搏上,不一会儿就给长孙皇后 开了药,并且药到病除——这是《西游记》孙悟空悬丝诊脉的原型。医术高明,仙风道骨,这让李世民都成了孙思邈的“迷弟”,希望留下他,不过他却飘然而去。

虽然后来他也曾经几次去干过太医,期间还主持编撰了《唐新本草》,但是最终孙思邈都辞职回家,远离权力、奢华、物欲来保养自己的身体。不争斗、不贪欲,唯正静而已。这也是为什么孙思邈能活那么久的原因。

深知不能以欲望而消耗身体的孙思邈死前对五石散极度担心——这就是一门消耗身体的药物。它本来是有发散作用,专门用来治疗伤寒病人的。但是发散作用也会导致人心情愉快,甚至产生幻觉,让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魏晋名士最喜欢吃这种药,还称它为“仙丹 ”,其中以竹林七贤为最。

消耗身体潜能、产生短暂性的快感,对身体的危害是最大的,可惜世人还把它当作可以“羽化成仙”的仙丹来使用,医者仁心的孙思邈怎么会不担心呢?于是要弟子将它焚毁。可惜的是,这药方流传广泛,并没有因此而彻底绝迹,后来明朝大案——红丸案,很可能就是皇帝服用了五石散而死亡,可见孙思邈的先见之明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