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收复台湾?

如题所述

本文作者林小静,季我努学社青年会员。

1624年,荷兰入侵台湾,开始了对长达三十七年的殖民统治。1661年4月,南明延半郡王郑成功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收复了台湾。郑成功坚持“反清复明”的立场,坚决不向清朝妥协,致使台湾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不久后郑成功病逝,内部发生争讧,在厦门的郑经立即赶赴台湾,并于1664年1月带领约7000名将士及其家属迁台。清廷趁机派出使者,企图劝降郑经,并想让台湾称臣,遭到了郑经的拒绝。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8644ebf81a4c510fd411e2d26b59252dd52aa524?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郑成功

清朝对台的方针经历了“以抚为主―剿抚并用”的过程,一开始,清朝为了收复台湾,先后同郑氏集团进行了11次谈判,想让台湾称臣,遭到了郑经的拒绝,谈判未成。在此期间,清政府对台湾实行封锁,即“迁界”、“海禁”,并于康熙二年(1663年)清朝出兵攻打郑氏在内地的据点―厦门,在乘胜追赶途中遇到强风,导致船只沉没、无功而返。

此后发生了三藩之乱,郑经趁机与吴三桂、耿精忠等人联合,郑经率军攻占了闽、粤等沿海数府。康熙十五年(1676年),清廷派军队入闽,此时耿精忠突然降清,于是与清朝联合起来对付郑经,郑经孤立无援,又退回台湾。这时清廷试图与郑经谈判,郑经要求“请照琉球、高丽外国之例”,遭到了康熙的反对,双方各持己见,谈判又无结果。其后清廷又招抚军队,导致郑经部属官兵纷纷转投清廷,让郑经元气大伤。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18d8bc3eb13533faed5893e6a3d3fd1f40345b0f?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三藩之乱”示意图

一直到1681年2月,郑经因病去逝,郑氏政权陷入了严重的内斗,加速了政权的崩溃,混乱之中郑经之子郑克爽嗣位。此时清朝又改变过去以抚为主的策略,采取了“剿抚并用”的方针。一方面,康熙正式发令出兵台湾,起用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福建总督姚启圣负责后勤供应,于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四日(1683年7月8日)率兵两万余人,乘战船二百余艘出征,澎湖一战,全歼郑氏水军主力,最终郑氏军队死伤12000人。另一方面,清廷又在台湾宣示招抚,张榜安民;对被俘的台湾兵将,放其归台,台湾民众“莫不解体归心,唯恐王师之不早来”。同时派刘国轩原来的副将赴台做刘的工作,让他劝说郑克爽归降。郑克爽已无抵抗能力,于是在7月27日向清军奉表纳降,康熙皇帝即对郑氏集团颁布了赦罪诏书,至此清朝收复了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与台湾、凤山、诸罗三县,隶属福建省。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a9d3fd1f4134970a459d10e79ecad1c8a6865d0f?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施琅纪念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