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寻找中国油田的故事

如题所述

李四光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特点,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说明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

从理论上推翻了中国贫油的结论,肯定中国具有良好的储油条件。

毛泽东、周恩来在认真听取了汇报后,支持了他的观点,并根据他的建议,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开始了大规模的石油普查。

1956年,他亲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时间里,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从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勘探部门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在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使滚滚石油冒了出来。这样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扩展资料:

李四光求学经历:

1902年5月,湖北省省城武昌大力兴建各种学堂,有志气的少年纷纷来武昌求学。消息传到黄冈,李仲揆非常高兴,不久便向父母提出了到武昌求学的要求。父亲很支持他,从乡亲那里为他借来路费;母亲怕他在路上冷着,特地将自己当年的嫁衣给他改制了一件棉袍。

李仲揆带着父母殷切的希望和一点微薄的路费到武昌参加新生入学考试。来到水路街的湖北省学务处的报名点,他小心翼翼地从钱夹里拿出1元钱买了张报名单。但是,他在填报名单时,由于太紧张了,误将姓名栏当成了年龄栏写下了“十四”两字。

如果再买一张报名单,又要浪费1元钱,他带的路费本来就不多。李仲揆寻思了一下,干脆将错就错,把“十”字再加上几笔改成了“李”字。但“李四”这个名字太不好听了。他左思右想,忽然看见大厅的正中央挂着一块牌匾:光被四表。

于是,他提笔在“李四”后面加一个“光”字。从此,李仲揆就改名叫李四光了。李四光凭着扎实的基础,顺利考入了武昌高等小学堂。由于各门功课都很优秀,他于1904年7月被破格选派到日本公费留学。在日本,李四光接受了革命思想,成为一名进步学生。

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东京成立时,他积极报名参加。有人问他:“你这么小,也要参加革命?”他响亮地回答:“革命不分大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孙中山先生对李四光的志向大加赞赏,说:“你年纪这样小就要革命,很好,有志气。”

然后,孙中山送给他八个大字:“努力向学,蔚为国用。”意思就是,你要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做出贡献。6年之后,李四光以优异的成绩从大阪高等工业学校造船专业毕业。他踌躇满志地回到祖国,准备干一番事业。

然而,当时中国的采矿业极其落后,铁矿石产量太低了,根本无力发展造船业。同时,他寄予厚望的辛亥革命又失败了。在这种情况下,他决定学习采矿业。他觉得学好了采矿专业,回到祖国把铁矿挖出来,就能够发展造船业了。

1913年7月,李四光远赴重洋到达英国著名的伯明翰大学,专门攻读采矿专业。但新的问题又摆在他的面前,地质科学跟不上,怎么能够找到矿藏呢?于是,他学完采矿专业后,又读地质专业,并最终在这个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四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李仲揆(李四光)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特点,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说明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从理论上推翻了中国贫油的结论,肯定中国具有良好的储油条件。毛泽东、周恩来在认真听取了汇报后,支持了他的观点,并根据他的建议,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开始了大规模的石油普查。1956年,他亲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时间里,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从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勘探部门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在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使滚滚石油冒了出来。这样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2-02
李仲揆(李四光)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特点,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说明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从理论上推翻了中国贫油的结论,肯定中国具有良好的储油条件。毛泽东、周恩来在认真听取了汇报后,支持了他的观点,并根据他的建议,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开始了大规模的石油普查。1956年,他亲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时间里,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从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勘探部门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在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使滚滚石油冒了出来。这样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第3个回答  2020-11-06

同一地方用传统方法找石油一无所获,用李四光的理论却发现油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