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桥的导游作文怎么写呢?

如题所述

今天,我们来到了安海,来到了(中古时代)世界上最长的梁式石桥——安平桥。 (开篇即交代“安平桥”的位置等情况,让读者对“安平桥”有个总体的初步认识。)
何叔叔像导游一样给我们讲解桥的由来:以前,这儿不叫安海,而叫安平,所以坐落在这儿的(这座)桥就叫安平桥,又因这座桥长有五里,所以又叫五里桥,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称。
何叔叔说:“这里以前是一片海滩,隔断了安海与水头两个重镇,人们来往两镇要弯很远的路。为了两镇的贸易往来,于南宋绍兴八年开始建桥,前后历经十六年才建成。以前这里有很多石狮子,现在只剩下5只了,桥上还有两位(“)护桥将军(”)和一副对联,你们快去找吧!”何叔叔的话音刚落,我们就已跑得没影了。 (这两段与第一段形成整体,通过摘录“何叔叔”的语言,讲述“安平桥”的历史由来,同时自然引出下段。但两段都采用“何叔叔”的语言,从行文上来看,显得很生硬、单薄,而且会给读者造成罗列“资料”的感觉,应该重点描写自己刚到“安平桥”时看到的景观以及内心的感受,比如第一次面对安平桥,你看到的是什么,看到的与“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称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或印象,安平桥的周围环境是什么样子,都要把这些写出来,并有意识地穿插“何叔叔”的语言作为补充。)
跑了很久,我累极了,习惯性(地)往前一望,“噢!天啊!怎么还有这么长呀!”我大声叫道。(,“)难怪建了十六年(!”)。(到了最后,我实在)跑不动了,只有(便)慢慢走啰!(。)在桥的的中间,我们找到了两位(“)护桥将军(”)和那副对联。可石狮子怎么也找不到,我左看右看,(、)前顾后盼都没有(看到石狮子的)影子。(就在我感到有些迷茫时,)突然,我眼光(眼前)一亮,走近(桥栏上)一团灰灰的石头(跃入眼帘,我走近),仔细观看,有鼻子——就是中间的一个包包:有眼睛——包包上两个洞洞。哈哈!找到了!我们欢呼着!跳跃着!这只石狮子已经看不出来是石狮子的样子了,但它的威风还在,(它)蹲在那里一动不动的(地)守卫着这痤古桥,见证了上它千年的风风雨雨。 (“跑了很久,我累极了”体现出了桥的长;寻找“石狮子”之难以及“一团灰灰的石头”等描述,让一尊尊古朴的已经看不出原样的“石狮子”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也侧面反映出了安平桥的古老,这里用“团”来做“石头”的量词很生动、形象。但“两位护桥将军”的形象以及是什么对联要简要地写出来。)
何叔叔说的东西都找到了,我回过头想跑回去告诉他,却发觉我的腿一阵阵的(地)发软。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夕阳正好落在桥的那一头,桥面、水面泛起一片片金光,几只白鹭在水面忽起忽落。看着如画的风景,真想写首诗,却不知怎么下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