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气是什么?

如题所述

1.气
中医学中的气有二个涵义,其一是指在人体中流动着的微小的营气物质,如营气;其二是指人体及各脏腑的功能、动力或能力,如心气、脾气等。
2.气短
气短是指呼吸比正常人短促,躁而带粗,气若有所室,则语言不接续和呼吸勉强。气短有虚实之分,虚多因肺、脾、肾虚所致;实多因痰饮阻滞肺气引起。
3.少气
少气是指呼吸微弱,气少不足以息,多因气虚所引起。
4.元气
元气暗中医学解释是由先天之精生化而来,但又受后天水谷的滋养。元气分布全身,各脏腑得其激发和补充,从而发挥不同的功用。若从激发这一角度而言,元气可称之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并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关系。
5.正气
正气是指人体抗邪的能力。
6.行气
行气是指运用理气的中药治疗气滞证并使气恢复正常运行的方法。
邪气
邪气是指各种致病因素而言,诸如风、寒、暑、湿、热(火)、食积、痰饮等等,均为邪气。
7.肺气虚
是指气短、乏力、语言低微、呼吸弱、自汗和脉无力等。
8.理气
是指使用行气解郁的中药治疗气逆、气滞、腹痛、腹胀等症。
9.脾气
脾气与纳食、饮食消化、运输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口淡、食欲不振、胃脘隐痛、食后腹胀、大便量多而不实、气短乏力、四肢消廋、脉无力。
10.四气
四气是指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其中,凉性和寒性中药,在作用上有一定的共性,只是在作用的大小方面稍有差别,即凉性比较大一些的就是寒性,而寒性比较小一些的则为凉性,因此,凉性又可称为微寒。
温性和热性中药,在作用上也有一定的共性,但在作用的大小方面同样也稍有差别,即温性比较大一些的就是热性,而热性比较小一些的则为温性,显然,热性又可称为大温。
然而,寒凉与温热,则是作用绝对不同的两类药性。一般认为,寒凉药多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常用来治疗热性病症。这里所说的“火”是指热性症状比较重的意思。温热药大多具有温中、助阳、散寒等作用,常用来治疗寒性病症。这里所说的“温中”是指温暖脾胃;助阳是指扶助阳气,即增强功能的意思,例如助肾阳,就是增强肾的功能。
此外,尚有一些中药的药性比较平和,故称为平性。

参考资料:家庭医药大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14

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的生成来自于三个方面: 1.先天之精气:即受之于父母的先天禀赋之气。其生理功能的发挥有赖于肾藏精气; 2.水谷之精气:即饮食水谷经脾胃运化后所得的营养物质; 3.吸入之清气:即由肺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 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推动作用:气可以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激发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推动经气的运行、血液的循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2.温煦作用:气的运动是人体热量的来源。气维持并调节着人体的正常体温,气的温煦作用保证着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及经络的生理活动,并使血液和津液能够始终正常运行而不致凝滞、停聚。 3.防御作用:气具有抵御邪气的作用。一方面,气可以护卫肌表,防止外邪入侵;另一方面,气可以与入侵的邪气作斗争,以驱邪外出。 4.固摄作用:气可以保持脏腑器官位置的相对稳定;并可统摄血液防止其溢于脉外;控制和调节汗液、尿液、唾液的分泌和排泄,防止体液流失;固藏精液以防遗精滑泄。 5.气化作用:气化作用即在通过气的运动可使人体产生各种正常的变化,包括精、气、血、津液等物质的新陈代谢及相互转化。实际上,气化过程就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过程。 气的各种功能相互配合,相互为用,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比如,气的推动作用和气的固摄作用就是相反相成的,一方面,气推动血液的运行和津液的输布、排泄;另一方面,气又控制和调节着血液和津液的分泌、运行和排泄。推动和固摄的相互协调,使正常的功能活动得以维持。 气的运动被称为气机,气的功能是通过气机来实现的。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这是中医哲学里的
气,一般就是说人体内,运动不息且极细微的一种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将维持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之一。来源于,先天,自然界清气和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中医说,肾为生气之根,脾胃为生气之源,肺为生气之主。升降出入是它的基本运动形式。反正是一种抽象的东西,就像说经络一样。气的作用有,温煦,推动,固摄,防御,滋润营养,气化。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1-02
气,在中医中实际上是对“功能”的概括。可以理解为一个程序系统,互相之间进行调用,共同维持人体正常运行。

肾气:
1.提供全身动力之源(包括身体的各种极细微内部生化反应活动、生长发育、人体外部活动的动力),哪里都有它。
2.蒸腾水液、控制大小便开关。有些肾衰竭的人,尿不出要插导尿管,就是这个原因。

脾气:
1.帮助人体吸收输送营养、水湿。
2.统摄血脉中血液正常流动不溢出(类似于核反应堆的磁约束)。有些妹纸月事淋漓不尽,或者提前了,有一个原因就是脾气虚不统摄血液了。

肝气:
1.疏通条畅全身气机,保证气的交通不堵塞不混乱。(肝气郁结胸肋会胀痛,女性长久这样还会乳腺增生,因为女性冲脉血气就散在胸部,不可长期郁结。)
2.影响情绪。这种疏通气机的功能同时也扶助其余脏腑的气机运转,从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3.统帅血液运行(与脾的统摄功能要区分,统摄是不让血跑出脉络而出轨,统帅是让血在血脉中正常行进而不至于停滞、瘀堵等等)。

肺气:
1.与外界交换气体(呼吸),让精微与外界清气结合变成滋养身心的原料。
2.分配全身气,帮助心脏行血。(肝来当火车头,脾保证不出轨,肺决定哪些气要跑到哪去)。怕风、容易感冒的人往往诊断结果是表虚不固或者肺卫不固,这是肺气虚,没有分配足够阳气防御体表、封闭毛孔,根源是身体基础太差。
3.排湿气。痰湿从汗液、呼吸、咳痰等排出都受肺掌控,这是肺的宣发功能的一部分。这是肺在努力打扫身体卫生。湿热体质容易出油,也是身体自我净化的一种表现。

心气:
平时给人调理身体,涉及到心的很少,心是身体的核心,不大容易出问题,如果出问题了,那是身体问题存在很久,已经相当虚了。
1.推动气血运行功能(心跳泵血)。
2.主导人的意识、精神(不单指心智的思考能力,思考是大脑完成的,心脑同属心系统)。很多判断为精神类疾病的(比如自闭、抑郁、狂躁),一般都有瘀血阻络、痰湿痹阻、心阳不振、痰火内扰等等的诊断,这就是心神受到打扰了。
3.全身的火种来源(君火)。类似于人体的太阳,地上不同种类的阳热表现都根于心阳。肾阳的温煦和脾阳的燥湿都需要有心阳做一个引子,类似于点燃炉灶的打火石。
第4个回答  2018-07-06
这是中医哲学里的 气,一般就是说人体内,运动不息且极细微的一种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将维持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之一。来源于,先天,自然界清气和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中医说,肾为生气之根,脾胃为生气之源,肺为生气之主。升降出入是它的基本运动形式。反正是一种抽象的东西,就像说经络一样。气的作用有,温煦,推动,固摄,防御,滋润营养,气化。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