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的哲学原理总结?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6

1. 收集整理富含哲理的寓言、成语故事、典故、名言等五则,并把它们包含的哲学道理总结出来。

寓言故事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从前有一个地方,城门下有个池塘,鱼儿在池塘里自由自在地生活着。有一天,忽然城门上起了大火。条鱼儿见了大叫道:“不好了,城门着火了,我们赶快逃跑吧!” 但是,其他鱼儿不以为然,认为城门失火,离它们居住的池塘很远,用不着大惊小怪,更没有必要逃跑。结果,除了那条逃跑的鱼外,别的鱼都遭了殃。原来,城门失火后,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救火。大家从池塘里取水往城门上泼,不会儿,城门上的火熄灭了。但池塘里的水却被淘干,结果。没有逃走的鱼全都遭了殃。

这个寓言故事虽然很简单,但却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城门与旁边的水池在一定条件下是有联系的。城门失了火,这就是条件。由于失了火,池塘里的水能灭城门的火,这就使它们建立了直接联系;鱼儿与城门也是如此。人取水救火从而使鱼儿与城门建立了联系。逃走了的那条鱼明白这一道理,保全了性命,没逃走的鱼儿不明白这一道理,因此遭了殃。

其实,在客观世界中,任何事物都是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联系着的,具体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无一不是如同火一水一鱼的联系一样,在一定的条件下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当然,客观世界的联系要复杂得多,有外部联系与内部联系、本质联系勺非本质联系、主要联系与次要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观察和处理客观事物联系时要加以区别的。这些联系是不依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我队比订正确地认识它,从而创造定的条件使之有利于人类,陌术能主观任意地否定它。否则就会遭殃。

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赶紧去抓,已经来不及了。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国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国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
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刻舟求剑”的故事说明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或者说总是运动的

典故(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握重要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理由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成为专门研究传授经学的学官吗? (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军务繁忙,哪能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益处。”于是吕蒙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与吕蒙议论,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十分惊奇地说:“你如今的谋略才干,已不再是过去那个吴县的吕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分别了几日后,就应当用新眼光重新看待他,兄长你看清楚这件事情也太晚了啊!”于是鲁肃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后离去
事物是变化的 不能老用以前的眼光看世界

水滴石穿 量变引起质变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量变引起质变
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没有分清矛盾主次关系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蝉在一边鸣叫,一边喝着树上的露水,不知道螳螂在蝉身后,它缩着身子紧贴树枝,弯起前肢想要捉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身旁也想要吃它,黄雀正伸长脖子,想捉螳螂,却不知大树下有人正准备拿弹弓射它。
事物具有普遍联系性 还有很多就不一一举例了 有问题请追问 以上资料由我们各大网友整理出来 非本人原创 仅供参考 如有错误 请提醒 谢谢

2. 以下成语或俗语分别说明了什么哲学原理请指出后举例说明。

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蒙蔽!

3. 行测常识:成语俗语里的哲学原理

一无所有yīwúsuǒyǒu [释义] 什么都没有(一:一概;完全)。 [语出] 《敦煌变文集·回庐山远公话》:“答万法皆无;一无所有。” [近义] 空无所有 空空如也 两手空空 身无长物 家徒四壁 [反义] 无所不有 无所不包 包罗万象 应有尽有 [用法] 含贬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4. 一网打尽"成语"中的哲学原理

一网打尽
比喻一个来不漏自地全部抓住或彻底肃清。
[拼音]
yī wǎng dǎ jìn
[出处]
宋·魏泰《东轩笔录》第四卷:“刘见宰相曰:‘聊为相公一网打尽。’”
[例句]
公安人员大智大勇,很快就将罪犯一网打尽。
[近义]
一扫而空 斩草除根 除恶务尽 一扫而光 ...
[反义]
漏网之鱼 一介不取

5. 几个成语体现的哲学道理

郑人买履;做事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终将一事无成。
围魏救赵指解决问题要抓主要矛盾
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
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违背客观规律就会遭到它的惩罚。

6. 成语诗词中的哲学原理总结

韬光养晦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拼音]
tāo guāng yǎng huì
[出处]
《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近义]
韫匵藏珠 闭门不出 韬光晦迹 养晦韬光 ...
[反义]
锋芒毕露

7. 高中政治之成语,俗语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这个问题太大了。成语中包含有哲理的,大量而且普遍。
“审时度势”是说:
A.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B.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端正主观动机
C.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分析利用条件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
D.主观能动性发挥受一系列主观因素制约
“削足适履”违背的哲理是:
A.要抓住主要矛盾 B.发挥主观能动性C.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下列看法最能体现矛盾的统一的是:
A.积劳成疾 B.声东击西 C.因材施教 D.居安思危
下列成语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
①抱薪救火 ②沧海桑田 ③唇亡齿寒 ④覆巢无完 ⑤画饼充饥 ⑥挥汗如雨
A.④⑤ B.③④⑤ C.①⑥ D.②③④
下列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③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④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涸泽而渔”的做法从哲学上看:
①忽视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②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③无视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
④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正确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包含的哲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C.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D.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舍卒保车”体现辩证法原理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要按规律办事
C.整体与局部相互依赖,整体高于局部 D.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
“万事如意”从哲学上看违背了______哲理。
A.世界的物质性 B.矛盾的普遍性 C.矛盾特殊性 D.运到的绝对性
“好事多磨”包含的哲理是:
A.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否定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
C.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D.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新陈代谢”的哲学寓意是:
①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③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这一说法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发展起主导作用 B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是做好工作的关键
C.要善于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D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下列成语与“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诗句包含共同哲理的是:
A.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B.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C金无赤足,人无完人 D.满招损,谦受益

8. 通过哲学原理写成语或是谚语

物质决定意识
n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n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现象与本质
n 兔死狐悲:“狐悲”是假,“狐喜”是真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n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n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n 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
n 堤溃蚁穴,气泄针芒;防微杜渐;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n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n 田忌赛马、三步走战略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
n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n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n 好事多磨:事物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n 瑞雪兆丰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n 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
n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唇亡齿寒;牵一发而动全身
n 五个统筹、城市带动农村

9. 成语或是谚语反应出的哲学原理有哪些

守株待兔shǒuzhūdàitù
[释义]
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语出]
汉·王充《论衡》:“犹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置之路也。”
[正音]
待;不能读作“dǎi”。
[辨形]
待;不能写作“侍”。
[近义]
刻舟求剑
墨守成规
[反义]
通权达变

10. 高中政治 成语体现的哲学原理

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
按图索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树欲静而风不止:物质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审时度势: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刻舟求剑: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惩罚。
庖丁解牛:把握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未雨绸缪: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守株待兔:把现象当本质、把偶然联系当作必然联系的错误观点。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断章取义:割裂了整体部分之间的关系,孤立地看问题。
舍卒保车:整体处于统帅和决定地位,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坐井观天:把部分当作整体的错误观点。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涸泽而渔: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坚持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堤溃蚁穴,气泄针芒;防微杜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必然结果、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好事多磨:事物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浅尝辄止、固步自封: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观点,违背了认识应当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矛盾具有普遍性,事物都是一为二的。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全面、一分为二的观点盾问题。

祸福相依: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和而不同: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矛盾普遍性一特殊性是统一的。
因材施教: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釜底抽薪:抓主要矛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