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偶历史

如题所述

1.民间布袋偶的历史

布袋传奇

依据民间的传说,掌中戏源於明朝末年,当时福建省泉州城里,有一位穷困潦倒的书生梁炳麟在赴京赶考途中,路过扬州借宿梦仙夜里梦见福禄寿三仙,第二天醒来随兴抽了一签,写著:「三篇文章入朝廷,中得三等甲文魁,功名威赫归掌上,荣华富贵在眼前」,他因此满怀希望赴考,不料名落孙山,怅然返乡后终日不快。某日见邻人操纵有傀儡,略有所感,乃自雕木偶,以手代丝弄之,把玩掌中以纾心中苦闷,并参阅许多野 史传奇,自编戏文演於乡里,不料一鸣惊人,乡民们争相邀,演不数年间,即扬名闽南地区,而掌中戏亦由此而来。

布偶制作,早期的布袋戏偶为「土黏香戏偶」,其制作方法为:首先是由黏土成形,接著用铅灌铸而成模具,於模具内填压以太白粉加水与木屑揉和而成的材料,於取出阴乾一至二日后,再在日光下晒七日,至乾燥坚硬为止。接著在半成品的泥偶头上涂些石粉和树脂混合的白底,约过五天待完全乾透,再喷上油漆并开始彩绘脸谱的工作,通常正派人物脸斯文而和顺,邪派人物则表情夸张色彩变化较多。 然后植发植须再上以粗白布剪成有仿国剧戏码图案的戏服,底下黏上两只画成的黑靴,最后再配上刀`剑或棍等武器,此即土黏香戏偶了。土黏香戏偶虽简略轻巧,但就民俗文化而言,实有保存必有。

土黏模具成形,在太阳下晒乾,彩绘脸谱须晒乾戏偶操作,戏偶的操作其实很简单,以右手食指伸入戏偶头部,中指拇指分别穿入两袖,另以左手食指和中指操作木偶足,使其能随心所欲,活动自如,无论是英雄或是美女的神态,尽在演师指掌神功间,五指演出喜努哀乐,双手演尽古往今来。

戏偶的造形是鲜活而童趣十足的,戏偶的性格是依造形、声音和身段等来变化表达的,加上民间故事的影响深厚,杜撰空间大,因此它不仅引发观众的情绪共鸣,更扮演开发民智的角色。

2.布绒玩具的历史发展请问谁知道:1布绒玩具的发展史2布艺玩具现今

据传,19世纪初在美国一个小镇上有个杂货铺店主,会做裁缝。

一日,他偶发奇想,找来些碎羊皮,拼拼缝缝,做成一只模样非常可爱的小狗熊。周围邻居街坊看了都很喜爱。

他灵机一动,这不是一个赚钱的好途径吗?于是又收集了一大堆碎羊皮,制作出一批玩具小熊。放在店铺内销售。

他还给这种小熊取了个名字叫“泰迪”,没想到销路居然奇佳。从此,经过长期的市场经营,演变,后来又流行到欧洲。

如今,泰迪熊已成了欧美国家家喻户晓的传统玩具。 早先,布绒玩具的造型比较局限,只是些小熊。

小狗。小猫等玩具。

几个世纪下来,不但在造型反面有了很大的变化,几乎自然界所有的动物都可以设计成布绒玩具,而且从原先的观赏玩具,发展到今天会走。 会动。

会说话。会唱歌的毛绒玩具。

此外,还有许多高档的动物标本玩具,完全与真实动物同样比例的大型野生动物。都可以在玩具商场里看到。

德国有一家专门设计制造高档玩具的公司。STEIFF就是一家老牌的专业毛绒玩具制造商,在传统反面保持了反璞归真的原有风格,又在外型的面料方面有很大的创新。

其规模不算最大,但从品牌的知名度上看,在毛绒填充类生产行业内,无人能比。当然其市场的销售价格,也是令人咋舌的。

例如,一只约7英寸布绒小兔的售价,高达70美元。而同样尺寸的这类品种,一般公司核价最多不过15美元而已,如此悬殊的价格差异主要还是品牌效应的作用。

3.有关泰迪熊的历史

关于泰迪熊的诞生,有多个版本的传奇性故事。众所周知,泰迪熊名称的由来与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有关,罗斯福的昵称就是泰迪。1902年秋天,这位喜欢狩猎的总统在密西西比河一带猎黑熊,却一直毫无收获。主办者留意到这个情形,于是将捕获的一只小黑熊绑在树上让总统射杀。但罗斯福断然拒绝了。当时这个传闻被画成讽刺漫画刊登于《 *** 》上。在纽约开杂货水果铺的俄裔人米德姆老夫妇看到漫画中那只惹人怜爱的小熊后,兴起了缝制熊玩偶的念头。由于他们制作的熊玩偶深受好评,后来便创立了创意玩具公司。这就是泰迪熊在美国发迹的故事。

4.泰迪熊的历史

泰迪熊 Teddy Bear,中文翻译为泰迪熊,不过按照美国当地的说法应该称为罗斯福熊。

严格来说,我们现在一般常见的毛绒熊玩具,并不能算是真正的泰迪熊。如同车子具有不同外型、规格、厂牌一样,毛绒熊也有各种不同的品牌、风格、外貌,甚至设计师,没有办法以泰迪熊来代表所有的熊熊,然而由于泰迪熊实在被应用得太广泛了,人们往往便将所有的毛绒玩具熊通称为泰迪熊。

其实早在泰迪熊出现之前,毛绒玩具熊就已经存在了。虽然目前,还没有直接的证据可以证明玩具熊最早的发明始末和来源,不过,早在十九世纪末,就已经有玩具熊的踪迹出现。

1880年,柏林当地最受欢迎的玩具就是一只站在四轮上的木制熊(on all fours是一种可以拉着四处走的玩具车),同一时期,在莫斯科当地的酒吧,也流行一种由自动发条制造的饮酒熊(Drinking Bear,上了发条的熊玩具,除了可以拿着酒瓶把酒倒在酒杯里喝掉外,还会抽烟和跳舞),这种会自动饮酒的玩具熊,在当时非常新奇和受欢迎。现在最著名的玩具熊制造公司史泰福(Steiff)在1893年时,也曾经制作过一些直立式、鼻子上嵌有铁链的非布偶熊玩具,不过这些还未经过这一百多年时间洗礼的玩具熊,是以写实的形象出现的,不但在视觉上比较逼真,在触觉上也较为沉重和坚硬,要发展成为现在所认知的四肢可转动的毛绒熊模样,还要经过长久的许多材质、填充物和外型的演变。

其实泰迪熊原本是一个独立的专有名词,最正确的说法,应该只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也就是老罗斯福总统任内时,于1903年至1912年间制造的熊,才能称为泰迪熊。 1903年出生的泰迪熊,源自于罗斯福总统对熊熊的爱好和当时的流行,可以说是现在毛绒熊的老祖先。

它有着 *** 丰满的身材和四肢,蓬松温厚的安哥拉羊毛,简素的材料和绣线,憨厚的表情,以及百分之百的手工缝制和填塞作业。不论是出自于美国或是欧洲,那些历经古老岁月留下的精神,直至今日仍然存在。

不过这种真正的泰迪熊,甚至所谓古董熊,现在已不多见了,只有在书籍、博物馆,或收藏者的家中,我们才有缘一窥它们的真面目。然而,这些不再回返的泰迪熊,在目前的复古风潮和历史忆怀,以及拍卖和收藏家保值观念的催生下,已经再度复生,出现了厂商重新开模制造,仿制当时风采的复制熊,或是特意模仿老旧年华的复古熊玩具。

STEIFF泰迪熊介绍 玛格丽特,史黛芙女士 1847年诞生于德国南方小镇Giengen,在一岁半时不幸罹患小儿麻痹症,从此注定她必须在轮椅上渡过一生,但并没有打倒这位活泼、乐观的小女孩,在1879时即创立了自己的绒布服装店。 1879年12月时,在一本名为「Modewelt」的杂志上,玛格丽特女士发现到一个玩具象的版型,她尝试作一些送给朋友,由于颇受好评,渐渐地在1883年时她就发展出一小组毛绒动物系列,加在原有服装展品的目录中。

在1893年3月3日Steiff正式注册,其当时的营业额有40000元马克,工作伙伴则有四位员工,1897年在她哥哥(Fritz)的协助下,员工增加至10位,年营业额更增加至90000元马克。 1894年Steiff正式进军展览会,而Fritz的儿子-Rihard的加入,更为Steiff开启了新的一页,他根据其在史图加特动物园的素描,设计出头手脚可动的熊及猴子,带着这些新产品,他参加了美国利普兹克展览会,一开始几乎没有人有兴趣。

等展览快结束时,一位来自美国的买主-Hermann Berg 代表GeoBfledt&Co. 公司,对于这创新的产品相当有兴趣,并当场订购了3000只,可惜的是,这些具有历史里程碑意义的泰迪熊已经无法找到。 1902年由于美国罗斯福总统的一段趣闻故事,使得绒毛玩具熊有了一真正的名字“Teddy bear”泰迪熊,这让Steiff bears 热潮很快的就能够席卷全美国各地,更将此吹向全世界。

制造了年产将近1百万只的Steiff泰迪熊透过世界各国销售至各地! 产品区分 Steiff的注册商标则是左耳上的纽扣,Steiff最早的Logo是一个由象鼻「变形」而来的S,之后,由于有竞争对手模仿,玛格丽特突发奇想的以一颗纽扣作为Logo,原本只是一颗空白的纽扣,到了1904年,加上精雕细琢的花纹,同时,这纽扣也象征着这只熊通过了品质管制,有趣的是,当初Steiff在德国申请专利时,并不是以这颗纽扣直接申请,而是以文字「Button in ear」注册,仔细看耳扣的侧标上也有这行文字。话说回来,同样是金耳扣,但也可根据标签分为三种: 白底红字、白底黑字及黄标标明各不同的意义。

黄色标签:—非 *** 生产:正面标明产品流水编号,背面标明制作材料成份。 白底红字标签:— *** 生产(针对某种目的,主题、节庆、国家、典故,企业所推出纪念熊 *** 品)正面标明产品流水编号,背面则标有 *** 生产年份、发行 *** 数量、该款熊名称。

一般性质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与知名企业合作所设计制造的。例如1999年金耳扣与瑞士三角巧克力合作所设计的泰迪熊,泰迪熊手上拿着就是瑞士三角巧克力,及与可口可乐合作推出的纪念熊,2000年与宾士最新推出的泰迪熊赛车组,迪士尼卡通人物等知名国际品牌等。

另一种就是金耳扣各个地区的代理商,每年都可以依据其国家或地。

5.【恐龙家族的历史】

奔跑的恐龙 印化石后,亚历山大作出判断认为,很多大型的四足行走的蜥脚类恐龙确实是行动慢吞吞的"笨伯",行走速度只有大约每秒钟1米,与人类散步的速度相近.很大的两足行走的恐龙的足迹表明,它们的行走速度一般不超过每秒钟2.2米,这与人类快速行走时的速度差不多.那些较小的,体重在500公斤左右(与赛马大小相近)的两足行走的恐龙的足印表明,它们能够以每秒钟12米的速度奔跑,这已经超过了人类百米赛跑冠军的最高速度(每秒钟11米),但是仍然大大低于赛马的奔跑速度(每秒钟大约15到17米). 翼手龙 翼手龙生活在白垩纪,它们的骨胳在欧洲被发现.翼手龙并不是很大,它的翅膀不过22厘米左右.但是风神翼龙的翅膀却长达12米,像公共汽车那么大.美国科学家曾经发现过一种翼龙,它的翅膀长达15米以上,如果我们今天能看到它,说不定会以为是飞机在天上飞呢.很多会飞的鸟龙都有些像今天的蝙蝠,它们好像用一双手撑起巨大的翅膀,于是,又有翅膀又有利爪成了它们的一大特点.有人认为,后来的鸟类就是由它们演化来的. 翼龙是怎么飞上天的 对此,科学家们有不同的认识.一些人认为,那些巨大的翼龙根本就不会飞,它们不能像鸟儿一样振动自己的翅膀,但是它们可以先爬到高处,迎风张开巨大的双翼,这样就可以借助上升气流,使自己在空中滑翔.另一些人认为,翼龙翅膀上的膜非常坚硬,而且翅膀的外侧有像框架一样的筋骨相连,所以它们能像鸟儿一样扇动翅膀.由于它们的翅膀非常大,稍稍拍动一下就可以获得巨大的反作用力,使自己飞起来. 鳗龙 鳗龙是蛇颈龙的一种,在日本发现过它们的化石,经测量,它们的身长约7,8米.而且它们有锋利的牙齿. 三角龙 三角龙是角龙的一种.它的鼻子上有一只角,像犀牛,眼睛上有两只角,又像牛.这三只角都有1米长,是它们打架的有力武器. 雷龙 雷龙是恐龙中最大的一种,有的身长达30米以上,有6层楼那么高.它们都是食草或树叶的动物.我们在博物馆见到的一些恐龙化石,大多就是这种恐龙. 异特龙 异特龙是是一种凶猛可怕的食肉恐龙,它的一张大嘴可以一下子吞下一头小猪.它的牙齿全都向里弯曲,猎物被它咬住就休想逃出来. 资料 恐龙 _______ 恐龙时代的景象 恐龙在地球上生存了一亿五前万年的时光,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地球的环境也发生了许多变动.原本连成一整片的盘古大陆逐渐漂移,分裂成为如今我们熟知的形态.这些陆块漂移到全球各处后,气候环境也跟着改变.陆块漂移,再加上气候变化,使得地球上的植物种类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不过,由于这些变迁是在非常漫长的时间内逐渐形成,因此生长其中的动物依然能够适应得很好.在恐龙时代早期,蕨类植物构成的矮灌丛是地球上主要的植被.后来,高大的针叶树林和低矮的苏铁丛林取代了蕨类植物的地位,成为地球上主要的植物景观.不久后,第一批显花植物出现了,地球上的植物景观也因此发生了巨大改变.恐龙当时赖以为生的许多植物和花朵,今天依然存活在地球上. 恐龙 肉食者 肉食性恐龙是以群头大,后肢有力而前肢很短的大型恐龙.它们都属于兽脚亚目,常常被称为食肉龙或食肉蜥蜴.肉食性恐龙靠后肢行走;由于后肢要负荷庞大身躯的重量,因此行动起来可能不怎么快速.它们的头很大,双颚很长,颚骨上整排巨大弯曲的利齿,看起来就像牛排刀边缘的锯齿一样.肉食性恐龙主要以其他恐龙为食,有时也吃动物尸体.它们可能是先用有利爪的后肢捕杀猎物,然后再借助利牙和前肢利爪的帮助,把猎物的肉撕扯下来吃.虚骨龙也是一种肉食性恐龙,但它们和一般肉食性恐龙完全不同.虚骨龙的体态轻盈,行动敏捷,有一双便于抓取的长手臂和手掌,以及长又窄的颚骨.它们奔跑的速度很快,以追捕小型哺乳动物和昆虫为食.此外,虚骨龙也常会在大型肉食性恐龙吃饱后,捡剩下的残渣碎屑吃. 恐龙 素食者 很多恐龙都是草食性的,其中包括了体型最大的蜥脚亚目恐龙,以及所有的鸟臀目恐龙.事实上,恐龙吃植物要比吃肉麻烦多了,因为植物是由纤维素和木质素构成的,这些坚韧物质必须先被分解处理后,才能被胃消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草食性恐龙演化出各种解决方法,例如:蜥蜴亚目恐龙根本不咀嚼,直接把咬下的食物吞进肚里,让胃里的细菌来发酵食物或让它们故意吃下去的小石子来磨碎食物.鸭嘴龙类的恐龙具有特殊的牙齿,可以先咬碎及研磨食物;角龙亚目的恐龙则用格外强壮的颚骨和利剪般的牙齿撕碎坚韧植物. 恐龙的灭绝 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结束的时候,究竟发生了什么,使得恐龙和另外一大批生物统统死去,科学家们对此一直争论不休.有的说是地球在那个时候发生了地质上的造山运动,因为平地上长出许多高山来,沼泽便减少了,气候也变得不那么湿润温暖了.恐龙的呼吸器官不能适应干冷干热的空气,而且一到冬天,恐龙的食物也没有了,所以就走上了绝路.有的说是超新星爆发引起地球气候发生强烈变化,温度骤然升高后又降得很低的缘故.还有的说是恐龙吃了大量的有花植物,这些花中有很多毒素,恐龙又食量很大,所以中毒而死.证据是那个时候开始出现了有花植物.还有人别出心裁地说,是因为恐龙这种巨大的动物因吃的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