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欧洲大部分人开两厢车而不是三厢车呢?

如题所述

久居巴黎,谈谈我的感受。鄙以为,欧洲尤其是西欧国家,大家爱开两厢车是使用环境和使用习惯决定的。

先说环境。

路:欧洲老城市保存相对完整,就算是战争中被炸毁的建筑,民众或者政府都尝试按原样复建。跟国内大厦马路比起来,相对较矮的楼和不算太宽的街道,构成了多数欧洲老城的基本格局。如果没有奥斯曼的改建,巴黎大概也跟以前老北京四九城差不多,错综复杂的胡同蔓延了老城的各个角落。所以巴黎老城交通负担很大。听说罗马更甚,是为了限制车流,缓解交通状况,外地车牌根本就不让进。还听说菲亚特500C出来以前,罗马老城里最多的是Smart,意大利人看不下去了,才复刻了500,靠着这个萌货救活了菲亚特。

停车位:地下停车场这玩意儿在巴黎不是哪都能找到着。老房子标配地窖,藏酒放杂物行,加个停车场?对不起,没地儿。所以,你能看到街道两边有很多收费停车位,白天按15分钟计费,晚上不要钱。这些车位还夹杂着不少送货车的专用位置(给门面房预留的),给残疾人的专用位置(残疾只要不影响驾驶,办了证就能享受这些车位)。普通车辆不能停,停就有被拖走的风险,代价是180欧起(少量超速都不罚这么多钱)。你尝试过家门口转一小时找不到车位,停车场全满的崩溃吗?巴黎找车位的难度,媲美找工作和找老婆。这样的使用环境,我更愿意开个短一点儿好停的两厢车。我不反对开更长一点,拐外都得小心翼翼的三厢车,但是那都是特殊情况。只要有的选,我还是会先选方便。

再说习惯。

资源:欧洲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从废墟里刨出来的城市也不足为奇。想想那些二战电影,一次轰炸以后,房子都变砖头堆了,居民们从里面刨亲人,刨吃食,刨钱财,刨家具。战后重建,资源紧张,谁会大手大脚?所以车造小一点儿,够一家三四口人使用,就好的不得了了。

家庭影响:欧洲家庭拥有车的历史,恨不得是从民国那会儿开始的,你爷爷的爷爷家就有车,等到你这代,你还会觉得车是个稀罕物?而且,你爷爷的爷爷的车,它就是两厢的样子。你也必然觉得那才是个车的样子。你买车,也是为了扩大生活范围,平时可能就你一个人开。你不用考虑除了你小家庭之外的其他人,因为他们有他们的家庭,他们的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06

两厢三厢说到底,德系法系日系美系说到底,所有选车问题说到底,可能都只是一个文化的问题。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我有幸见识了中国高速的发展,可也得接受没准儿一辈子在北上广凭我自己买不了一套房的现实。这么想想,我觉得两厢三厢都很好,给我什么我都拿着。我一80后,也到了成为祖国栋梁的年纪,不知不觉就成了社会中坚力量了。更不巧的是,我还是行业内的,可我到现在都没买车。为什么呢?老城不好停,地铁比开车快,开车不能看书,有公事公司有车随时能开,放假跑出去玩我会在当地租车。我还能举出1万个理由。最后抖个机灵吧,听说开TT去夜店,截获美女的几率高,你说TT算两厢还是三厢。其实我还听说,意大利人截获美女靠车,截获女神靠它。

第2个回答  2018-01-06

问过身边的欧洲当地人不过不是意大利人,其实原因没有这么复杂,就像有答主说的给支笔让欧洲小孩画车,画出来很可能就是两厢车,在他们眼里车就是这个样子的,既然平常过日子要买车,那么最大众化的基础款就是两厢车。说到底还是习惯不同,有一次在那里做一个汽车有关的项目,讨论动力系统的时候人家自然而然就选了柴油机,不用寻找深奥的理由,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柴油机就是他们的日常选择,这和首选两厢车一样的道理。就我个人来讲,我原来对两厢掀背车是没什么大的感觉的,对于钢炮来说我还是偏向于同价位的大车,宁愿买330也不选择140,但是现在在欧洲呆得久了,个人喜好也有了些改变,越来越喜欢钢炮了,现在要我选330和140我会毫不犹豫140,这就是所谓的潜移默化吧。

第3个回答  2020-12-26

欧洲基本上没有三厢车,为什么中国遍地三厢车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