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地方中秋节有观潮的习俗,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

如题所述

关于中秋节观潮习俗来源于在古代临安城,在《七发》中所讲。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在古代中秋,南宋王朝地域临安城, 在今杭州,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很详尽的记述。汉朝以后,中秋观潮之风 更昌盛。

由于两岸逐渐收窄, 江内的水迅速提高出现涌潮。 当时钱塘江流出的河水因受潮水阻挡难于外泄,提高了钱塘江的水位 增强了大潮的局势。 浙江沿海一带经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也 帮助了潮水的声势。因此举世闻名的钱塘江观潮胜景便由此形成。

在南宋每年农历8月18日在钱塘江上检阅水库,以后 按习成节。除农历8月18日前后三天观潮节外,农历每月初与月中都会有 涨潮可以看见。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除了在太阳、月亮、地球都在一条直线上,海水受到引力最大涨潮原因外, 还是因为杭州湾和钱塘江的地形影响。

关于中秋节有观潮的的习俗是从古代南宋流传到现在。根据南宋每年八月十八日在钱塘湖检阅水库的习惯而形成的节日。也是因为风向与阻力的帮助和钱塘江地势的影响。综上所述关于观潮习俗的由来答案希望给你带来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13

     吃喝不只是维持生命基本要求,自己吃喝也好,看别人吃喝也好,重要的并不在于吃喝本身,而是在于吃喝是对待现实生活的气质和风度。每逢年节更是如此,无论城乡、贫富、老少都要即可能的参与饮食文化活动。

     节日期间永远不变的主题,合家团聚,欢庆一堂。若遇特别重要的年节就会引起整个社会的联动,放假休息过节,大家相互祝贺,宴请亲朋,交际往来,外出游玩,往往融合了娱乐、饮食、交往、信仰、喜好等多重功能。

      中秋节虽然全国各地都过,但是各有不同。就拿赏月来说,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打开窗户或者走到公园去看看月圆之夜皎洁的白月光就是件幸福的事了。看看古人的中秋赏月,就觉得今天的人们生活的乏味。

      中秋赏月习俗起源于魏晋时期,兴盛于唐宋,明清内容更加丰富。唐朝的强盛,也带来了年节习俗的兴盛,从唐诗中,对赏月的描述就可以看出来。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都描写了中秋赏月、嫦娥的神话故事。

        到了宋代,每到中秋节京城商家都要粉饰门面,牌楼上扎起彩带,大家街上很多商家出售新鲜水果蔬菜,精美点心。夜市特别的热闹,人们纷纷登楼赏月,摆上食品,安排家宴或者宴请宾朋,团圆赏月。

       明朝初年,首都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在狮子山下修了朝月楼,到了八月十五供人们赏月、玩月。人们在风清月明夜,结伴登楼望月楼,游玩月桥。富家商贾自搭彩棚,备足酒水美食,欢聚通宵达旦。文人墨客赏月饮酒品美食,吟诗作对,挥毫泼墨,流线千古佳话。现在比较著名的"卢沟晓月"、"三潭印月""钱塘江望月观潮"都是人们赏月的绝好之处。

      在很多地方还流传着颇有地域、民族特色的中秋节习俗。香港和珠三角地区流行的追月,苏州的石湖看月,福建地区流行的抛帕招亲,安徽的堆宝塔,江苏地区流行的走月亮,闽台的听香,上海流行的走三桥,香港的舞火龙,晋江的烧塔仔等,还有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傣族的拜月,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心愿:祈祝家人团圆,生活美满。

第2个回答  2019-09-13
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第3个回答  2019-09-14
是由浙江一带发展而来的,边赏月边看潮水,很壮阔,很有意境
第4个回答  2019-09-14
一些生活在长江边上的人们,怕雨下的太大,吧农作物冲跑了所以会去看看潮水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