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怎么理解区分?

如题所述

历史成本:原来买的时候花了多少钱 

重置成本:现在再买一个需要花多少钱 

可变现净值:现在把它卖了,扣除费用和交的税,剩多少钱。 

现值:将它投入生产,增加的净现金流量按资金成本折现后的价值。 

公充价值:熟悉交易信息的双方或多方自愿接受的价格

区别:

1、历史成本,一般购入资产均适用本计量方式。

2、重置成本,适用于盘盈资产的价值确定。

3、可变现净值,一般适用于存货减值的认定。

4、现值,适用于准则特别要求的资产价值确定,如融资租赁资产入账价值、分期付款(一般大于3年)购买资产价值、分期收款(一般大于3年)销售商品收入的确定等

5、公允价值 ,适用于准则特别要求的资产价值确定,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投资者投入资产、债务重组取得的资产等。

扩展资料:

以上这些名词”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都和价值的具体含义有关,而价值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马克思的价值理论继承和发展了古典主义尤其是亚当斯密以及大卫李嘉图的价值概念。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基本因素之一。

商品的价值表明:

①商品必须具有使用价值,才会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存在的物质承担者。

②价值是由抽象劳动而不是具体劳动形成的,具体劳动和自然物质相结合创造出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凝结在商品中才成为价值。

③价值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只有在商品交换中,通过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的相互对等、相互交换的关系才能表现出来;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④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价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9-09
历史成本就是当初买的价值。

重置成本,是指企业重新取得与其所拥有的某项资产相同或与其功能相当的资产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可变现净值,是指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如某材料预计加工后售价100元,相关税费20,要发生加工费用20,那么可变现净值100-20-20=60(元)。

现值是未来现金流折现后的价值,如一年后流入105元,折现率是5%,那么它的现值就是100元。

公允价您可以理解为现在的市场价,也就是马上卖那卖的价格。
1、历史成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采用历史成本。
2、重置成本;盘盈资产采用重置成本。
3、可变现净值。存货期末计量采用可变现净值与成本孰低。
4、现值;融资租入固定资产采用现值计量。
5、公允价值。交易性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