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42是宇宙的终极答案

如题所述

为什么42是宇宙的终极答案的原因如下:

1979年,英国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Douglas Adams)的系列科幻小说《银河系漫游指南》第一本正式出版。

在小说中,一个具有高度智慧的跨纬度生物种族为了找出一个关于“生命、宇宙以及任何事情的终极答案”,造出了一台名为“深思”(Deep Thought)的超级电脑进行计算。而在经过长达750万年的运算与验证之后,超级电脑得出的最终答案是“42”。

为什么是42?

这既是小说中主角们漫游宇宙苦苦求索的答案,也成了现实中无数科幻爱好者试图破解的谜题。在原作者亚当斯长达14年的不解释背景下,各种各样的猜测层出不穷。

从科学角度上,有人说是因为42是二进制代码中的101010,有人说是因为光穿过质子直径的时间为10-42秒,也有人提出光通过水面折射42度形成彩虹等等说法。

而在文化角度上,则有人提出古埃及神话中死者需要面对42名审判官的审判,希腊人战胜波斯后从马拉松回到雅典的路程约为42.195公里,还有欧洲最早用活字印刷术出版的古腾堡圣经每页有42行而被称为“四十二行圣经”等说法。

种种猜测听起来煞有其事,但只要稍理顺一下逻辑,就会发现这些明明就只是“有关42这个数字的巧合”,而非“为什么生命、宇宙以及任何事情的终极答案是42”。

关于这些外界的推测,笔者认为其中比较有意思的一个发现是在计算机信息交换标准代码表(ASCII码表)中,十进制的42对应的字符是“*”——这个通配符可以用来代替0个或以上的任何字符。那么计算机认为可以代表一切的“*”是任何事情的终极答案,也算是说得过去。

不过,一切猜想都在作者亚当斯的出面解释中沦为了无稽之谈。1993年,亚当斯终于揭晓了答案——这完全是他写作时随手敲下来的没有任何隐含意义的一个数字而已。

然而科幻爱好者们对于“42”这个说法的讨论热情并未随着原作者的解释而消散。相反,由于《银河系漫游指南》系列科幻小说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传播,“生命、宇宙以及一切问题的终极答案是42”这个说法已经成为科幻迷们心照不宣的“暗语”。看着《银河系漫游指南》长大的一代人,后来纷纷在工作中通过各种方式致敬这部自己的科学启蒙作品。

在艾伦望远镜阵列中,SETI协会主要负责的第一阶段建设共架设了42架天线并投入运作;在游戏《无主之地2》中,BOSS碉堡的介绍中有“编号00101010,宇宙终极之理”的片段;在影片《蜘蛛侠:平行宇宙》中,数字“42”作为一个贯穿全片却并无实际意义的符号不断出现……

在格拉斯·亚当斯的原版故事中,为了解释关于答案“42”的所谓终极问题是什么,“深思”又设计出了另一台更强大的电脑——就是地球来进行演算。然而经过800万年的等待后,就在即将得出结果的五分钟前,地球却因为阻挡了星际高速公路的路线而被毁灭。

那么,一切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银河系漫游指南》给我们的一个参考答案是:提出问题比知晓答案更重要,或者至少是同等重要。而笔者的感悟是,在我们提出问题、探索真相、分享知识的过程中,最“终极”的意义早已被建立起来。

就像小说中地球被毁灭后,关于终极问题的计算结果还残存在幸存的地球人身体中一样。求索过程中的所得也不会因为任何外界影响而消失。

想要知道为什么生命、宇宙以及任何事情的终极答案是42,更重要的是弄清楚生命、宇宙以及任何事情的终极问题是什么。亚当斯没有给出任何明确的答案,也没有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但是老头子给了我们另一个更重要的建议:“不要恐慌”(Don’t Panic)。

这个原来被印刷在《银河系漫游指南》封面上的短句,已经成了另一个著名的科幻梗。另一位英国科幻作家克拉克(Arthur Charles Clarke)曾评论道,亚当斯所说的“不要恐慌”可能是给全人类最好的一个建议。

面对未知且致命的宇宙,不要恐慌;面对暂时找不到答案的谜题,不要恐慌;面对危险的未来,也不要恐慌。

或许我们确实不可能知晓宇宙的终极问题究竟是什么,为什么答案是“42”。但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又重新聚在了一起,寻找问题、探索答案、传播交流,并且——不再恐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