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去除鲜笋的涩喉感?

如题所述

怎样去除鲜笋的涩喉感?

实验材料:

笋段

笋片

食醋

料酒

白糖

小苏打

食盐

清水

淘米水

不同品种的笋

雷笋—切片后焯水1分钟,无涩味。

毛竹笋—切片后焯水5分钟,无涩味。

常见的笋:

雷笋:

涩味物质含量少,基本无需预处理。若买到较老的雷笋,焯水1-2分钟即可。

毛竹笋:

相对其他笋,涩味物质含量多。温州地区的春笋和冬笋都是毛竹笋,冬笋因多未出土,受到的光照少,涩度低,春笋大多长出地面,受光照影响,涩度更高。

马蹄笋:

涩味物质含量少,基本无需预处理。若买到较老的马蹄笋,焯水1-2分钟即可。

笋的切分方式:

切片:

所需焯水时间短,约1-2分钟。

切段:

所需焯水时间长,约10-15分钟。

浸泡预处理:

清水:仍有涩味。

2%糖水:涩味几近于无。

2%盐水:有涩味,较咸。

10%酒:微涩,残留酒味。

10%醋:无涩味,太酸。

切段的毛竹笋浸泡过夜,12小时以上。

淘米水:微涩。

小苏打:微涩。

水煮预处理:清水:仍有涩味。

水煮预处理:2%糖水,不涩,鲜甜。2%盐水,微涩,齁咸。10%酒,微涩少许酒味。10%醋,微涩,脆而酸颜色发白。淘米水,不涩有笋的清香。小苏打,不涩,颜色发黄口感变软,损失鲜味。

春笋疯长的季节,不吃几顿笋,好像就枉费了春天。享受笋的鲜美时,也会遇到这种情况:嘴巴里涩涩的、喉咙刺痒难耐,有种中毒的感觉,难免扫兴。用厨房常见的材料,通过浸泡、焯水的方式,进行试验去除笋的涩喉感,看看哪种方法更方便有用。

实验结果

1、不同品种

雷笋:切片后焯水1分钟,不涩。

毛竹笋:切片焯水5分钟,不涩。

2、不同切分方式(毛竹笋)

切片:焯水1-2分钟即可。

切段:需焯水10-15分钟。

3、浸泡预处理(毛竹笋段)

糖及醋效果较明显,但醋破坏了笋的风味。

4、焯水预处理(毛竹笋段)

糖水、淘米水和小苏打效果明显,盐、醋、酒一定程度上能除涩,但也影响了笋的风味,小苏打则会使笋肉变色且失去鲜味。

小结:笋的品种不同,涩味物质含量也不同。切片比切段更易除涩。长时间浸泡不能完全除涩;焯水效果更佳。笋段用糖水、淘米水和小苏打水煮10-15分钟,可除涩。

实验原理

鲜笋中的涩味物质是什么

毛竹笋和雷竹笋的涩味主要来自单宁(鞣酸)和草酸。涩味与甜、咸等5种由味蕾感知的味道不同,主要由中枢神经感受器感知,因此具有一定的延时性和滞后性;感知时间约为15s,之后强度逐渐降低至消失。涩味的感官评定不易描述,是一种收敛、麻木的感觉,就是常说的涩口、刺喉、拉嗓子。

如何避免/去除笋的涩味?

挑选涩味物质含量少的笋

1、挑选品种。常见的笋中,涩味物质含量毛竹笋>马蹄笋>雷竹笋,尽量选择雷竹笋等涩味物质含量少的鲜笋。

2、辨别老嫩。鲜嫩的笋与老笋相比,有涩喉感的几率更低。挑选时,以笋节多而密、颜色嫩黄为佳;若是剥好壳的笋,笋肉越白越鲜嫩。

3、季节性。冬笋不易涩。光照会影响涩味物质的积累,降低光照强度可减少其含量。冬笋多未长出土,接触光照少;而春笋多已长出地面,在光照下有更多涩味物质积累。

吃前预处理:用糖水或淘米水焯一下。切片的笋,清水焯1-2分钟即可。若是笋段,用糖水或是淘米水开盖沸煮10-15分钟。

影响涩味的草酸和单宁(鞣酸)是两种酸,淘米水呈弱碱性,用酸碱中和的方式去除。笋的苦味主要来自氰化物,它会在沸煮时不断挥发,因而焯水时无需盖上锅盖。

小苏打也能去涩,但过高的pH把笋的鲜味氨基酸也中和掉了,笋失去了鲜味,并带有轻微的肥皂味,而淘米水就不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