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皮和田玉原石鉴定方法

如题所述

1. 第一种:磨光料加假皮
内行人士一眼就能看出颜色过于不自然的磨光料,尤其是橘红色。这类料子通常没有汗毛孔,且较为通透(青海料居多),多为各地次品料磨光后上色,并非真正的和田玉。一般玩家都能够辨别,卖家不会在行家面前展示这类物品。这些物品大多被归类在一个箱子或串在绳子上当作项链出售,有时卖家也会挂在身上吸引顾客。现在也有玉贩专门从事这类生意,磨光料一般也可称作滚料。
2. 第二种:次品籽料烧假皮
将品相不佳、难以出售的低档籽料烧制出假皮以出售。买家可能会通过汗毛孔等特征来判断是否为籽料,但被迷人的皮色吸引。买家可能会有花钱购买一块皮的想法,因此这样的物品比没有皮的垃圾料更容易出售,价格也不低。皮色比第一种更自然,但经验丰富的买家仍然能够识别。这类假皮浮于表面,或类似糖霜,缺乏层次感,经常会制作出很自然的撒金皮、枣红皮等高档皮色。但可以根据有沁色的地方和外延的色差来辨别,所以不要认为垃圾料就不会做假皮。
3. 第三种:山料滚成籽料模样加皮掩盖痕迹
这类假皮通常出现在大件物品上。有时我们会看到肉质较好的材料,重量都在1公斤以上,却上了假皮。卖家之所以这样做,可能是希望卖出更高的价格。然而,行家里手都能看出是假皮。经过咨询玉器厂的资深师傅,发现这样做只是一种障眼法,目的是转移行家的注意力到皮上,使其忽视料子的真假。所谓的籽料实际上是由山料或山流水模仿籽料的样子切割、雕琢而成,可以说是以假乱真。特别是在卖家使用的日光灯下,更难辨别。不过,经过玉器师傅加工成山籽,也就相当于野鸡变凤凰。
4. 第四种:皮上加皮
这类假皮一般做在上等籽料上,在本身带皮、皮色不艳丽的情况下在自然皮上加色,从而达到皮色鲜艳、价格翻倍的效果。也可称为"加强皮"。这类假皮层次分明,有真有假,极难分辨。有时行家都会被这些皮子所迷惑,举棋不定。可行的办法是用强光照出内在的沁色,观察里面的沁色和外面的皮色颜色是否一致以及外面的鲜艳皮色有无内沁和呼应,特别是出现鲜艳的枣红皮时就要当心了。
5. 第五种:用矿物质做物理假皮
这类假皮是最高档的,只会运用到高档籽料上,一般为羊脂级的。利用生成籽料御蠢袜皮的天然矿物质用一种独特的配方缩短皮子形成时间,在很短时间里使材料上形成他想要的各种皮色沁色。如果说前几种皮子还可以用84或其他洗涤用品辨别的话,这种皮子是用什么办法都辨别不了的,属于高级做法。一般卖家都无法获得此配方,顾客购买低端材料时是不会遇到此类情况的。不过这种假皮在某种程度上讲也属于"真皮"了,假亦真时,真亦假。
6. 最后总结一点,皮色只会出现在肉质最不紧密的地方。所以带皮有裂的地方用钢刀有的可以刻动。因为在河水冲刷玉体的过程中矿物质只会吸附在肉质较松的玉沁或肉纹里,再向周围扩散。真正细密到家的料子是不会有艳丽皮色的。所以如果一块肉质极细密、无伤无沁的上等羊脂玉出现艳丽皮色的话就要仔细观察了,皮色底下的肉是否有形成皮子的条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