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风格住宅的特点是什么?

如题所述

日式传统住宅建筑的第一个特点,就是一室性,空间布局自由,灵活无碍。日式住宅的结构很简单,几乎仅由地板、柱子和屋顶三部分组成,可以说是基本上没有墙壁、全都是开放式的、自然地构成一体化的假设型的建筑物。在这种状况下,内部空间的变化,内外空间的联系就交由一系列“接合空间”来完成。“接合空间”在日式建筑中的产生有其一定的必要性。主要是功能上的原因,日本传统住宅具有其内部秩序性,譬如在家中设有祭坛,设有饰以艺术品的壁龛等,这些使得日本人在内部住宅中所进行的活动,带有在外部空间所进行活动的特点。每一种建筑空间如室内、庭院等都有一定的功能要求,但如果以人的心理感受作为主体变换角度来看,有些空间的功能却比较含糊。譬如入口处的庭院可作为房屋的外部空间,但就整个住宅而言,却又成为其内部空间。在功能上也不仅是作为赏花弄草之地,还可作为迎送宾客的场所。人们日常生活的丰富促进了“接合空间”的产生和发展。“接合空间”体现了日本传统住宅的内外空间观念,又充分地满足了丰富多变的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是日式住宅空间的主要构成要素之一,也是加强其室内外空间的有机联系,避免生硬与混乱的过渡性空间。沙里宁说过:“建筑是与寓于空间中的空间艺术。”在空间中如何相互联结、转换,产生不同的空间感觉变化,从而引起作为主体的人的心理与情感上的不同反应。“接合空间”调整了人们的情感与感觉,实现精神上的愉快和自然的转换。“缘侧空间”是日本南方传统住宅中最具典型代表性的“接合空间”。它是指建筑周围围绕的一部分架空部分,宽度多为0.35m~0.5m左右,有些类似于中国建筑中的回廊。从建筑的角度而言,日本大多数建筑缘于住宅,住宅作为建筑的缘起,理所当然具有空间内外交流等种种特性。在日本建筑静谧和美、素朴淡丽的风格中,“缘侧空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日本建筑除了细部、装饰与材料之外,形式与建制上大抵是以“蹋蹋米”为主的“脱靴空间”。这种具有趣味的空间在主导室内外空间导向与流动的意味上占主要地位。通过对“缘侧空间”的研究,也可看出日本传统住宅建筑基本上是一个平面开放的格局。虽然形式简单、空间单纯,但通过对内外空间不断的交流变换之中,可以看出“缘侧空间”素华朴实及空间更替的实质。考虑到可能会被雨水淋湿,有些传统住宅用玻璃等现代材料将这一部分空间封起来。而且所使用的材料都为竹、木等天然材料,炎热的时候,可以看到汗湿的足迹。在室内向“缘侧空间”移动的过程中,人在其空间中的感觉会有所不同,如果推拉门打开,室外风景通过“缘侧空间”泄入室内,从人的心理感觉而言,这种视觉上的移动可以看作是日本人追求流动空间的一点意匠。玄关是最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典型的“接合空间”,日本传统住宅中的玄关是指从室外走进室内时脱靴、帽及外衣的场所。日本传统住宅样式层出不穷,空间的大小也是各有差异,但没有玄关的住宅恐怕是没有的。以往,玄关作为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其空间变化也随着主人地位与权利的高低而不同,玄关为住宅空间不断丰富与变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舞台。玄关与日本人住的方式密切相关,因为日本人的生活习惯大概是世界所有民族中最为特殊的一种。人们进入室内需要脱鞋,不能将室外的污物带入室内,很讲究地面的洁净。这种特殊的生活方式形成了“脱靴空间”。这种空间的形成与日本人注重自身洁净与心灵的纯净清新有直接关系。玄关部分由外部场地、入口处的檐廊及入口的起居室等构成。可见玄关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空间,而是由一系列有序的空间组成的。从外部场地进室内时,必须经过玄关。主人站在玄关中迎客,也包含了“座礼”与“立礼”的调和。就使用功能而言,客人的物品,如提包、鞋、伞都可以放在玄关中特设的橱柜中,而客人走时取物也很方便。日本人注重礼仪的习惯在玄关这一特性空间中得到充分体现。在日本南方地区这种高温多湿的环境中,传统住宅采用了日式木门窗这种典型装置。障子以木格为主,表面材料使用玻璃或日式宣纸,可直接推拉。在南方湿热地区,这种方式使得室内尽可能地自然通风采光。光线在壁面上留下投影,这种感觉甚至可以触摸得到。障子由于自身的通透感,内外空间之间的穿透通过它而产生过渡,空间的表情异常丰富。正因为生活中存在像障子一样脆弱的透光不透明的建筑部件,才培养出日本人暧昧的审美情趣。庭是东方传统建筑的精髓与核心,它在传统住宅建筑中是极为动人的篇章。内庭作为住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住宅设计始终是连接一起的。南方地区的庭院,所栽种的花木与北部地区有所不同。从某种意义而言,内庭应该是外空间的范畴,但对于“接合空间”整个建筑群而言,也应该具有内部空间的性质。因此,内庭算是内、外空间的交和空间而具有“接合空间”的性质。日本南方传统住宅的内庭多为枯山水,也即用沙的流动来代表水的流动。修剪得很整齐的花木多用较暗的绿色。受禅、茶道的影响尽量避免华美的色彩与物品,特别是鲜艳的花木很少使用。其特点是占地少却精致独特。第二个特点,是其对自然材料的完美应用和钟爱,尤其是木材。迄今为止,日本的住宅几乎都是木结构,从高床式的地台到立面门窗、屋架无不以木为才。日本建筑用材非常注重材料的本身特性,强调其特质,欣赏一种朴素、纯净的美,对大自然内的灵性的探讨以及在发挥材料本性的表现方面十分独特,这一特点从另一侧面反映了日本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他们的建筑中充分发挥了材料本来所特有的材质、肌理、色彩等。直到16世纪室町时代,日本的住宅屋顶仍是以草顶或木屋顶为主。日本盛产桧柏和杉等性能极佳的木材,它们纹理美观,用于建筑时大多不加任何油饰。桧柏和杉都是针叶树,材质柔软,切削时用锐利的刀具开成平滑的肌量,在这样的建筑中人们可以感受到木的材质。除木材之外,日本匠师还是使用其它各种天然材料的能手。竹节、木纹、石理经过匠师们的精心安排,都以纯素的形式交汇成日本建筑特有的魅力。日本的古代住宅多种多样,有起于贵族住宅的“寝殿造”,有起于武士僧侣住的“书院造”,有起于专供茶道进行的“茶室”等。无论是哪种样式的住宅无不体现着鲜明的民族审美特性,其主要体现在建筑中平易亲切而富有人情味,尺寸虽小而设计细致、朴实,擅长呈现材料、构造的天然性;运用不加处理的天然材料,如:石、竹、泥、草、木等,再经技艺娴熟的匠师们细心设计,都以淳朴、自然的形象展现出日本古代住宅建筑特有的禅宗美学魅力。曾有人戏称,日本的古代文化其实就是木与纸的文化,当然纸本身也是由木头制成的。这与以石材为主要建材的西方建筑中所体现出来的浑厚、雄壮的庄重特性相比,以木构为主要材料的日本的古典建筑则更表现出通透、自然的禅宗美学特性。第三,是装饰的简练。日式住宅的美是一种很朴素的感觉。建筑物的优美主要靠整体上比例协调、完整,而不是靠装饰,因此他们在使用建筑材料时尽量保持其自然形态,木制部件多不涂颜色,保持本色,墙壁也都是土墙不作涂饰。这同中国传统建筑中鲜艳夺目的彩绘、精雕细刻的饰品形成了较大的反差。房屋具有一种几何模式,可以看出日本人严谨认真负责的精神。日本建筑中所使用的装饰几乎都是植物图案,与把龙、狮、虎、鹫之类的动物作为氏族的象征并把它们引入装饰之中的文化相比较,可以说日本人更向往合适与调和”。由于植物不是以个体方式生存的,而只能通过对物种的适应繁殖生存,所以日本建筑必然要求与周围其它建筑协调、与环境共生。日本房屋的室内也很少加以装饰,室内十分明显的特征是清晰的线条,榻榻米的深色直线边框色勾勒出了地板的几何外形,隔间的上端形成水平饰带,露出木纹结构的柱子和房梁也都是直线,总之线条描划出了空间的范围。在空间划分中很少使用曲线,方格形隔扇中的纸上也很少有装饰花纹。这就使房屋在显得优雅和纯洁的同时具有一种几何模式,使日本的住宅成为人间最纯净的地方。町屋作为日本中世纪以来城市住宅的典型样式,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町屋沿街的立面都有平行密楞的窗格栅,入的长板门廊,挂有布帘,形成了典型的沿街立面空间和完整的城市空间意象。窗子、门廊、布帘都起到使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的作用,店铺是街道功能的延伸,而街道也有双重作用,既是店铺的延伸,又是公共交流场所,空间界限模糊。半透明的格栅,使町家私生活和公共区域有效区分,不至于开门面街、一览无余,同时又遮挡街上行人的视线,格栅起到了围墙一样的缓冲、屏蔽作用。当然,由于格子栅栏的过滤,室内光线显得幽暗朦胧,更增添了日本式的幽雅情调,营造了一种微妙的室内外关系。这种设计体现了日本传统建筑虚实交错的建筑观。深长的町屋,最里头还会另设一个坪庭,庭院的自然美在这一方天井中表现得生动而具体:自然透过院落进入居室,庭中的飞石,水钵、石灯、植栽青苔和深深的回廊缘侧甚至大自然的春雨、冬雪都与町家的生活相互交融,而成为町家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很容易觉察出这种细腻的美感,实现了与自然‘伺居”的生活理想。另外,町屋中的装t市、家具因季节的变化而完全不同。冬季使用拉门和隔扇;夏季则换上苇门和竹廉:还要在榻榻米上面铺上藤席、给人凉爽感觉。当客厅和主卧的拉门全部打开,由坪庭到后院完全贯通,不仅通风性能极好,而且形成多层次的景观效应,和日本茶庭等坐观式庭园的景观效果很相似。第四是禅学的观念深入到了整体设计之中,在很多方面得以体现。禅宗审美观对日本的影响深远而广泛,尤其是在住宅建筑中,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禅宗审美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建筑的审美观也集中表现在自然、简约、空寂。首先是空寂,日式住宅简单的结构和内部陈设正切合了这一论调。空寂是日本民族在其固有的自然条件、自然观以及禅宗空无思想的共同影响下缔造出来的。空寂重视用心去感悟,在寻求自我感悟中保持超脱自然的精神境界。禅学思想强调用最简单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这样世界也会变的简单起来。论及自然,朴实、勤劳的古代日本人民崇尚自然,善于利用天然的自然材料,忠实于材料的本性,尽量减少人工斧凿痕迹,摒弃华丽鲜艳的材料堆砌和精巧装修。而且特意将住宅建筑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暧昧化、模糊化,给人一种建筑本身和自然环境和谐融合,主客不分,营造“我在自然,自然有我”的感觉。白云自在在何时?答曰,正似春风处处闲。万事随意的观念也是禅宗的基本思想之一。就好像划分灵活的日式住宅空间,灵活所以就允许有很多种可能,只用简单的可开可合的拉门作为空间的界限,体现了生活中随意的大度。日本住宅中的庭院自古就追求小中见大。作为大自然的一个缩影,依山傍水的清新表现出对大自然的尊敬,顺应自然,人们可以处身于古朴的环境中享受世外桃源的安详。镰仓时代开始,禅宗思想受到推崇,住宅庭院在禅宗的启发下,赋予山岳、石岩以佛性,删繁就简,孕育出“枯山瘦水”这种抽象化的景致。枯山瘦水庭院符合日本人特有的自然、简约、空寂的审美情怀。它剔除了一切池、泉、花、树等常规庭院布置的物件,而仅留下一些天然的枯石、沙砾和自发长成的苔藓。起初只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后来这种禅宗意境受到当时权贵的青睐,得到大力推崇,于是“枯山瘦水”庭院大范围出现在住宅建筑当中,成为住宅中的一部分。同中国园林一样,日本园林的基本特征也是典型的再现大自然的美。但是相较于中国园林的“写实”风格,日本园林的艺术之最大特色却是“写意”,其最纯净的形态就是“枯山水”。枯山水的大师多数是禅僧,所以他们完整地将淡泊弃世的情调带进了园林。枯山水用石块象征山峦,用白沙象征湖海,为了保持恰当的尺度,不植高大的树木,只植少量夭矫多姿的,精心控制树形而又尽力保持它的自然,不种花而种蕨类或青苔。枯山水式的园林可谓集中体现了禅学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欣赏枯山水也要求具备一定的哲学、文学以及艺术修养。枯山水用最简练的抽象要求观看者在空与有、虚与实之间悟出其中的美。这种美是最普遍的大美,是需要用心灵,而不仅仅是靠眼睛能够感受得到的。时至今日,日式住宅的建筑理念仍然对我们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人类对于都市的高楼喧嚣厌烦之际,对环境的担心之时,生态建筑被提上议程,而日本住宅建筑中所凝聚的那种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则正与当代倡导的“生态设计”的主流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帮助建筑师们寻获灵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