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对待小班孩子的哭闹?

如题所述

孩子哭闹不停,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可以试一试这个办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23

建议你这样试试看:

    多与老师沟通,让老师多鼓励孩子,抓住任何时机表扬她,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知道老师喜欢她。

    不要过分要求孩子,给孩子更多的关爱。

    家长不要怕孩子哭。早上送孩子来园时不要多做停留,用自己放松自然的态度感染孩子,尽力避免将紧张的情绪传递给孩子。

拓展资料:

    哭闹,是婴儿的表达方式。 

    在宝宝还不会用语言、手势等和外界交流时,哭闹就是宝宝表达需求的唯一手段。

    《孩子哭闹办》是一本正文语种为简体中文的书籍。

百度百科孩子哭闹办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7-25

首先,教师可根据幼儿喜欢玩的特点,开展丰富、有趣的小活动。如:请他们到玩具角作客、用桌面玩具进行拼装比赛、在活动区和他们玩球等。教师耐心地讲解怎么玩,也可以和他们一起参与到游戏中,在玩的活动中开展比赛。

当幼儿在游戏中有良好的表现时,教师适时地给予赏识性评价。这样可以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可以转移其注意力,忘记哭闹。另外,当幼儿玩到高兴时,老师一定要及时肯定他的表现,并以奖励的形式给幼儿发一些学习用品、日常用品等。

平时鼓励他们尝试用自己的用品,尝试用小毛巾擦手、用小杯子喝水,试试坐坐自己的小椅子等。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幼儿独立的能力,同时幼儿会觉得自己很能干,从而消除了离开家长的恐惧。

对于尿裤子、哭闹得厉害的幼儿要适当多给一点关怀和爱护,比如:抱抱、亲亲,幼儿对教师的爱抚很敏感,不经意的抚摸就有可能使幼儿感到无限的温暖。 

归结起来就是教师观察要仔细,了解幼儿生活需求后,要及时给予适当的帮助,使他们感到老师像妈妈一样亲切,从而减轻幼儿的"分离焦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1-23
首先父母需要知道孩子哭闹共有两种不同类型,一种是真正发自内心感到痛苦、难过的哭闹,一种是为了达到控制和摆布父母或其他人的愿望而产生的哭闹,这两种哭闹的对待方法截然不同。
①痛苦、不舒服、惊吓等起引起的哭闹

如果是由于生病、身体不舒等引起的原因导致小朋友哭闹,一种是确实很不舒服了,另一种是大人没有正确理解所导致的诉求,从而导致哭闹。小朋友常都不太会表达,特别是还不会讲话的小朋友,这个时候大人特别需要有足够的耐心,要细心来询问、观察从而找到问题所在方法是先问小朋友,让小朋友讲,小朋友讲不清楚时,可以采用的量体温,检验喉咙、观察小朋友是否咳嗽、是否拉肚子等,如果还不行可能得到医院进行专门检查。这个过程中,家长还需要适度偿试用一些分散地小朋友注意力方法,来减轻小朋友的注意力。
②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所引起的哭闹

对于这类哭闹的处理需要特别注意,很容易形成小孩哭闹的习惯。合理的需求尽可能满足,不要等到小朋友开始哭闹再满足;不合理需求坚决不满足,哪怕是哭,特别是需要提醒的是,对于那些不能满足的需要,即便小朋友哭得再厉害也不能因为小朋友哭闹就满足,这种非常容易形成习惯。小朋友往往是一碰到开心的事情,马上会忘掉不高兴的事情,迅速转移注意力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法。让小朋友哭一会,再处理。用平常心来对待,先让小朋友哭一会,很多小朋友哭一会发现大人没有注意时,也就不哭了,这时再采取一些方法,小朋友自然就把哭的事忘了。如,带他上街走一走、到邻居家串个门,买点小食品吃一吃,打开电视看一看,就像平时那样做,很自然的。对于哭得比较“伤心”,时间又比较长的孩子,不能不理睬,可以换个人去安慰他。让他们来陪他一会儿,给他“台阶”下,有时往往奏效。
第4个回答  2018-07-25

1、家长不要怕孩子哭。

早上送孩子来园时不要多做停留,用自己放松自然的态度感染孩子,尽力避免将紧张的情绪传递给孩子。

在一定程度上,孩子哭是给家长看的,家长送完孩子后要赶紧离开,其实家长走后,孩子大多便不哭闹了,因为我们老师有许多平息孩子情绪的方法,家长的心不要太软,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的哭闹而中断.

家长要明确告诉孩子:“你已经长大了,该上幼儿园了,就像妈妈上班一样,这是任务”。千万不要说:“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等灰色的语言,这样会使孩子感到幼儿园是一个可怕的地方,孩子就更不愿意去幼儿园了。

2、不要过分要求孩子。

家长在送孩子去幼儿园的路上,不要反复叮嘱孩子要守纪律、懂礼貌、唱歌要大声、画画时要画好等。这些过高的要求、也会使孩子对幼儿园望而生畏,甚至产生焦虑。

而家长离开幼儿园时,要将孩子安顿好,让孩子感到放心,然后再离开,如果孩子还是不让离开,家长态度一定要坚决,把孩子放心交给老师,相信老师。

 3、给孩子更多的关爱

孩子刚入幼儿园,心理上可能一时受不了,父母在接孩子时尽可能早一点,接完孩子后抱一抱,亲一亲,肌肤之亲会给孩子一种安慰,让孩子感到不是妈妈不要我了,妈妈还是很喜欢我的。

 4、多与老师沟通。

让老师多鼓励孩子,抓住任何时机表扬她,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知道老师喜欢她。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并喜欢幼儿园的生活。

为了强化孩子的行为,让老师经常找机会与孩子谈天交流。当孩子说话时,老师就及时地告诉她“你的声音很好听”,鼓励孩子多发言,和孩子聊她喜欢的话题.

拓展资料:

入园前的亲子活动,小朋友在家长的陪伴下玩得都很开心,但是第一天开始上幼儿园,便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了,他们觉得十分害怕、不安全,

所以从爸爸妈妈离开幼儿园那一刻起,就开始不停地哭,这样的情景短则一个星期,长则一个月有余。

对这种小朋友,我们首先转移他的注意力,给他玩一些玩具,告诉他幼儿园可以认识新朋友,有很多好玩的东西,告诉他爸爸妈妈来接他的具体时间。

其次,多抱抱他,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增强他的安全感。如果说理、转移注意力都对此类孩子不起作用.

我们会适当使用冷处理法,给他一些玩具让他自己去玩,当组织其他小朋友进行活动时,会吸引他参加,并给予一定的关注。

2~3岁是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家长要理解孩子这种反应,孩子白天在幼儿园哭得太多,晚上回到家一定要让他多喝一些淡盐水补充体力,还要让孩子早睡早起,睡足9~10个小时。

这种小朋友又哭又闹,还把幼儿园的玩具扔得乱七八糟,吃饭的时候故意把饭弄在衣服和桌子上,打人、咬人、在地上打滚,时不时地开门就要往外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