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台球桌

新野台球桌哪里有卖的?

你好,新野应该不会有卖台球桌的地方,一般省会城市卖台球桌的比较多,所以你要开台球厅的话,可以到郑州看看,郑州有个卖绅士台球桌的地方,名气好,知名度高!河南很多台球厅用的就是他们的,全称是“郑州绅士台球桌”,你上网搜一下就能找得到。
                                                                                                                                                                                                                                                                                                                                                                                                                                                                                                                                                                                                                                                                                                                                                                                                                          新野是南阳市下辖县,位于中原经济区西南门户、豫鄂两省交界地带,南襄盆地中心,北依宛、洛,南接荆、襄,自古为南北交汇、承东启西的水陆交通要冲。市域总面积1062平方公里,辖8镇5乡2个街道办事处,107万亩耕地,总人口83万。境内地势平坦,地下蕴藏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地热资源。
[1] 新野县是东汉时期“光武中兴”的策源地和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发祥地,又是三国历史文化名城,“火烧新野”等三国故事使新野声名远播。新野是中国国务院确定的三国旅游线景点县,著名景点汉桑城、议事台、火烧新野遗址等;汉代画像砖、明代玉杯等国之瑰宝;张飞板面、三国臊子等传统美食。

古代

商、周时属邓国,春秋时属楚国,战国时(前312—301年)曾被韩国占领秦时属南阳郡穰县。
西汉初年(前206—202之间)置县,始名新野,属南阳郡,后置清阳县,治所在今沙堰夏官营。高祖七年(前200年)七月,置棘阳县,治所在今前高庙乡张楼村。同年,置朝阳县,治所在今新甸铺张庄村。汉高后八年(前180年),置新都县,治所在今王庄镇九女城,统属南阳郡。
新野县建制沿革表
新野县建制沿革表[2]
东汉建武元年(25年),废新都入新野县。建安六年(201年),刘备驻新野。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拔新野,刘备奔往江夏。
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年),县属魏,正始年间(241-249牛),荆州治所移驻新野。晋武帝太康年间(281—289年),分南阳郡立义阳郡,治所在新野,辖新野、棘阳、朝阳、穰、邓、蔡阳、安昌、随、厥西、平氏、义阳、平林12县。惠帝元康八年(298年),分义阳郡立新野郡,治所棘阳,辖新野、棘阳、穰、朝阳、安昌5县。
南北朝刘宋永初年间(420~422年),河南郡侨治棘阳,新野郡治徙新野,二郡统属雍州(今襄阳)。刘宋元嘉三十年(453年),废新野郡,刘宋大明元年(457年)复置,遂废朝阳县。齐永泰元年(498年),新野郡屑北魏,析新野县置西棘阳(治所在今沙堰镇古城)、南棘阳(治所棘阳故址);在棘阳置汉广耶,二县属之。时,新野郡辖新野、穰、池阳3县,二郡统属荆州。[2]
古城新野复原手绘图
古城新野复原手绘图
西魏大统元年(535年),改汉广郡为黄岗郡,改南棘阳为百宁县,后复改为棘阳县。北周大象元年(579年),废黄岗郡和棘阳县,改新野郡为滕王国,国废,复为郡。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新野郡,新野县属南阳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县内置新州,治所在今沙堰镇古城村,是年废,新野县归邓州。唐乾元元年(758年),废县为镇,属穰县。宋、金因之。
元至元二年(1265年),复置新野县,属邓州,至元八年(1271年),随邓州属南阳府,明、清因之。
近代

1914(民国3年),新野县属汝阳道。1928年,道废隶省。1932年(民国21年),属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1947年12月新野解放,属桐柏行政公署第三专区。1949年4月,属河南省南阳专员公署。1968年5月属南阳地区行政公署。1994年11月起属南阳市。[2]
2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新新野县位于东经112°14'44"—112°35'42",北纬32°9'30"—32 °4'98"。全境南北长52公里,东西宽22公里,总面积1026平方公里,境内平坦,沃野百里。属汉水流域,南与湖北省第二大城市襄阳市接壤。
地理气候

新野属北亚热带地区,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热、水资源丰富。全年平均日照总时数1815.8小时,年平均气温15.1℃;年平均降水量721.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5%;年平均无霜前228天;年平均风速2.9 米/秒。主要气象灾害有:雨涝、干旱、大风.冰雹等。按照气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春季持续56天;夏季持续113天;秋季持续61天;冬季持续135天。概括四季气候特点;春季多风、气候多变;夏季湿热、旱涝频繁;秋季凉爽、阴雨连绵;冬季干冷,雨雪稀少。[3]
3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新野县土地总面积为1062平方公里,由于地处南阳盆地南部,既是平原,又是岗地、洼地,还有河湖坑塘。就土壤类型而言,全县共有4个土类、4个亚类、8个土属、37个土种,其中:灰潮土20.5万亩,黄老土20.8万亩,黑老土28.8万亩,砂礓黑土43.9万亩。农业耕地97.6万亩,占总面积61.3%,城镇村庄道路用地47.2万亩,占24%,林业用地3.2万亩,占2%,河沟渠道9.8万亩,占6.2%。全县现有农耕地97.6万亩,多为河流沉淀物覆盖,土层深厚,保水保肥性好,适应植物种类繁多。[4]
生物资源

新野县动、植物资源丰富,农业种植业主要有农作物35种,小麦、棉花为两大支柱产业,芝麻、花生、玉米、薯类、瓜类、烟、麻等也占有一定比重。蔬菜种类繁多,大白菜、大葱、黄瓜、芹菜、萝卜、姜等远销北京等100多个城市。水果生产也有一定数量,苹果、梨为大宗,其次有梅、杏、柿等。全县饲养动物有32种,如牛、驴、骡、马、猪、羊、兔、鸡、鹅、犬、猫以及鱼类等,饲养量较多的为牛、猪、羊、鱼、鸡等。
水资源

水资源总量为6.47亿立方米,其中:自然降水(年均量)2.12亿立方米,引用外来水2.95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1.39亿平方米,全县亩均有水629立方米,人均有水969立方米。此外,白河、唐河、湍河等8条河流的过境水(年均量)约37.3亿立方米可供开发利用。[4]
矿产资源

县内的施庵、沙堰部分地区地下储油丰富,据河南油田勘测,含油面积约15.5平方公里,储油约1100万吨,油层深度在2300~2800米之间,属河南油田开采的一部分。此外,白河砂可用于新型建材,储量为2500万立方米,可采量为1050万立方米。
4行政区划

新野解放后,行政区划多有变动。1947年全县设6个区下辖158个乡和7个街道办事处。1950年,改设为7区辖174个乡。1958年8月建立人民公社,人民公社为政社合一体制,全县设9个人民公社,下辖142个生产大队。1963年增设城关镇,全县为9社1镇。1975年4月,增设前高庙、上港、王庄、樊集、上在5个公社,全县为14个公社(含航运公社)8个镇。1983年12月,改公社为乡(镇),改生产大队为行政村,改生产队为村民小组。1985年12月,沙堰乡、新甸铺乡、王庄乡改为镇。1994年歪子乡改为镇。1995年,施庵乡改为镇。1996年10月五星乡改为镇。至此全县设7镇7乡,下辖264个村民委员会(含7个居民委员会),2973个村民小组。2008年成立汉城街道办事处、汉华街道办事处,至此全县辖8个镇、5个乡和2个办事处,共272个村民委员会(含社区、居委会):王庄镇、沙堰镇、新甸铺镇、五星镇、施庵镇、歪子镇、溧河铺镇、王集镇、城郊乡、前高庙乡、樊集乡、上庄乡、上港乡。原城关镇以县城书院路为界分为:汉华和汉城两个办事处。县人民政府驻地汉城街道办事处。[5]
新野县行政区划一览表
乡(镇、办事处) 下辖村委会(社区) 乡(镇、办事处) 下辖村委会(社区)
汉华街道办事处 辖7个社区居委会,76个居民小组 歪子镇 辖22个村委会
汉城街道办事处 9个社区居委会 上庄乡 辖18个村委会
上港乡 辖16个村委会 王集镇 辖18个村委会
城郊乡 辖15个村委会 新甸铺镇 辖26个村委会
五星镇 辖20个村委会 樊集乡 辖13个村委会
王庄镇 辖19个村委会 沙堰镇 辖21个村委会
溧河铺镇 辖27个村委会 施庵镇 辖24个村委会
前高庙乡 辖17个村委会    
5社会建设

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9张)
截至2012年,县城建成区面积33.6平方公里,城区2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3.3%,各项规划技术指标均居全(南阳)市前列,中心城区连年被市政府评为“全市城乡规划与实施优秀城区”。先后开工建设高品位住宅小区15个、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到2016年,县城规划区40平方公里的城市骨架基本形成,建成区道路、供排水、供电、供气、广场游园等公共基础设施,东北新区建设、白河“一河两岸”景观建设、河西片区组团开发初具规模,汉桑城区域保护性开发初见成效,宜居中等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新区综合体
新开工建设的新野东北新区城市综合体总面积约8平方公里,这是南阳市唯一一个县级城市综合体。建设中的希尔顿、创意生活城两个城市综合体集居住区、广场、医院、学校、购物、休闲、观光、行政办公及配套市政设施为一体的新型城市综合体。[6]
城市新野
城市新野(28张)
五区三线
五区即总面积15.6平方公里的产业集聚区、总面积10平方公里的城市东北新区、总面积24平方公里的肉牛产业化集群示范区、总面积6平方公里的蔬菜产业园区和分布全县的新型农村城乡社区建设。
三线即全长18.87公里的新野大道高速连接线、全长28.5公里的省道S335改线和总长6公里的城区内河治理(军民渠、护城河、农场沟等)及白河“一河两岸”岸线开发。
一环一园
白河滩公园
白河滩公园
一环即环城线建设,全长32.1公里,道路宽度40米。其中北环线西起S335改线与产业集聚区西区交叉口,东至S335改线与东环路交叉口,全长9500米;东环线北起S335改线与东环路交叉口,南至S103改线与东环路交叉口,全长7400米;南环线全长7600米;西环线全长7600米。环城线内区域面积达68.2平方公里。[7]
一园即白河滩公园,北起湍河入白河口处,南至S103改线白河大桥,南北总长约8公里。一期工程北起三里河入白河口,南至大桥路,南北长4.17公里,总面积约1012亩。规划的功能分区是:三里河路至团结路沿白河区域为城市创意公园;团结路至书院路沿白河区域为休闲体验公园;书院路至政府街路沿白河区域为白河城市广场公园;政府街路至结义路沿白河区域为渔樵公园;结义路至大桥路沿白河区域为滩地运动公园。
6人口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新野县总人口629106人,其中:城关镇59208人、五星镇43956人、王庄镇26625人、施庵镇53135人、沙堰镇40823人、歪子镇55997人、新甸铺镇51239人、城郊乡82330人、漂河铺乡42654人、前高庙乡34021人、樊集乡24516人、上庄乡40515人、王集乡39722人、上港乡34365人。
7交通

2010年以干线公路为依托,建成 “一主三环”的环县循环网络和以乡镇为单元的环乡循环网络,形成城乡一刻钟便捷交通系统。建设好歪子高速路口至县城快捷通道的立项和开工建设,该项目23.5公里,设计标准为一级公路;完成S103线城区段中修工程。县乡公路建设方面,围绕建成两个环县交通圈,县乡公路建设项目共6个,建设总里程76.2公里。在村道建设方面,建成13个乡镇的环乡交通圈,新改建村道200公里。桥梁建设项目共5个,全长955延米。[8]
8经济

新野大道高速连接线
新野大道高速连接线
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95.3亿元,增长1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9.1亿元,增长27.9%;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5亿元,增长2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07元,增长14.7%;农民人均纯收入8086元,增长24.6%;全县人均生产总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13亿元,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9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40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05.2亿元。在全省108个县(市)综合经济实力最新排名中,新野县位居第25位,比2008年上升了12个位次。[9]
第一产业

新野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新野农业形成了蔬菜、畜牧、棉花三个支柱产业,培育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
2007年蔬菜种植面积44万亩,其中无公害蔬菜20.6万亩,规划建设了8万亩的蔬菜产业科技园区,有18个蔬菜品种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3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55家,入社农户10146户,宛绿蔬菜、绿金园蔬菜和津绿林果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被确定为全国示范社。[9]
县蔬菜批发交易市场为全国151家定点鲜活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之一。“宛绿”牌蔬菜畅销国内外。
2007年,畜牧业主导品种为皮南杂交肉牛,年肉类总产量12万吨,有5个畜牧公司通省外贸出口基地注册认定。棉花种植面积38万亩,是全国棉花百强县和河南省十强县,“银鹏”牌棉花位居全国十大品牌棉花之首。另外,年产小麦25万吨、玉米7万吨、花生及其它油料18.5万吨。[9]
第二产业

新野工业有棉纺织、食品、光电、化工、建材等五大优势行业。其中纺织、光电、食品三大主导产业税收占全县工业税收的91.2%,产业规模居全(南阳)市首位。以汽车、农机、纺织机械等领域为重点,大力引进新技术、新设备,积极发展机械配套产业。
以实施“工业强县”的战略来突出棉纺织特色,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项目带动为支撑,以工业区建设为平台,形成了棉纺织、建材、化工、轻工四个优势行业。2007年全县限额以上工业企业158家, 工业企业从业人员8.5万人,实现工业总产值144亿元,对财政的贡献份额达到62%。 棉纺织工业是新野的主导产业,全县有纱锭80万锭,织机5000余台,年加工能力15万吨以上, 高档服装面料2亿米,年实现产值99亿元,占限额以上工业的比重达70%。其中新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为全国棉纺织行业竞争力前20强企业和河南省50家重点扶持企业,是全国功能性服装面料开发基地,年销售收入15.1亿元。[9]
产业园区建设方面,县棉纺织工业园区,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设施完善,实行封闭管理,已成为产业集聚发展的平台,入住限额以上企业34家,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特色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总规划面积15.6平方公里,2011年在全省综合排序居第26位,在全南阳市产业集聚区观摩考评中排名第三。新野是全省唯一拥有两个省定产业集聚区的县。(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区和肉牛产业化集群示范区)。2012年,新野县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1.6平方公里,实现营业收入206亿元、利税21亿元,吸纳就业3.5万人,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北有肉牛产业化集群专业加工园区,南有蔬菜产业园区,东有产业集聚区光电电子产业园,西有产业集聚区纺织服装产业园的产城一体、融合发展格局。
9文化

文化遗址

新野发现最早的人类遗迹为距今四千至六千年之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共有19处,白河两岸有车儿湾、光武台、马鞍山、下凤鸣、邓禹台、下河村六处。
凤凰山遗址
位于歪子乡寺门村北的土岗上,高出地面5米,南北长550米,东西宽460米,面积约为25万平方米。
故城遗址
西汉初年,境内曾置有新野、棘阳、朝阳、新都和育阳5县。
水利遗址
“召父渠”座落在今沙堰镇西南白河故道的拐弯处,是西汉元帝时南阳太守召信臣广集群众兴修的规模较大的水利建设工程。[10]
古墓葬
曾国贵族墓:位于南关小西关,为春秋早期曾国奴隶主之墓葬。
议事台
议事台[10]
乱冢汉墓群:共有26个墓冢。每个占地约百余平方米,此墓为东汉皇室之墓冢。
石雕石刻
樊集汉墓群甚多,出土的文物以汉代画像砖为多,其中泗水捞鼎、车骑、狩猎、宴乐等画像砖,质地优良、画像逼真,对研究汉代文件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汉画砖
上绘汉代杂技、舞乐百戏、著名历史事件等。全县各地时有出土,是研究汉文化的珍贵资料,著名红学家冯其庸教授 认为整个新野是一座民间博物馆群。
民间艺术

新野猴戏
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在新野出土的大量汉画砖上,除了杂技、游戏之外,猴子、狗和人在一起狩猎、嬉戏的精彩画面屡见不鲜。到了南北朝时期,猴戏已在新野盛行。明清时期,新野民间玩猴就已经较为流行。新中国成立后,猴戏作为一种地方民间文化,有了新的内涵。玩猴艺人一副扁担两个箱,足迹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玩猴艺人每到一处,放下挑子,不用搭台,只需在一块空场上,拽住猴阵子,扬起手中的小扎鞭,用嘴那么一吆喝,便和这小精灵同台演出了。你看这小毛猴戴上假面具,穿上小戏服,模仿着人们的举止行动,爬杆、担水、骑车、犁地、走钢丝、打篮球,要多像有多像,实在是滑稽。
新野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猴戏市场,且新野的猴戏历史悠久。据清康熙五十一年《新野县志》和乾隆十九年《新野县志》记载:
吴承恩,贡士,安徽桐城人,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1557年)任新野知县。
《新野县志》、《名宦卷》中称其“赋性明敏,清慎自持,革吏弊,禁游民,修理学校,表扬贞节,刑清政举,吏畏民怀……”吴承恩在任新野知县的两年中,不仅德绩兼优,对新野的民间艺术研究也颇深。
《西游记》第一回中刻画孙悟空的前身——仙石的形态,就是以新野现存的汉议事台为背景。仙石的通体三维尺寸与汉议事台的尺寸完全相同。
吴承恩在任期间,深居简从,处处留心,耳濡目染了新野县的民俗风情,尤其对新野的传统民间艺术猴戏更是入耳入脑,了如指掌。不仅如此,《西游记》中大量地运用了新野的方言,如新野人称“饺子”为“扁食”,称动物“不安静”为“骨冗”等,此类方言在《西游记》中比比皆是,足见吴承恩对新野的民间习俗了解之深。[11]
10旅游

景点遗迹
景点遗迹
新野县现保存有省级重点保护文物11处,县级重点保护文物89处,东汉刘秀、蜀汉刘备均在此屯兵,而后竟成帝业。省规划的三国旅游线路中,新野为其重要景点之一。
三国旅游城
规划于城北老白河北岸,面积450亩,其中水面150余亩,总投资1500万元,景点8组35个,新野三国时代的古迹、典故全部汇萃于此,是一幅了解这段历史的立体画卷。[10]
博物馆
新野县汉画砖博物馆是一座以陈列汉画像砖为主的专题博物馆。建筑面积达1257平方米,共分《历代珍品》、《汉砖春秋》、《名人天地》三个展厅。博物馆收藏文物5200余件,其中汉画像砖500余件。馆藏文物上起远古人类使用的石器,下至1911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馆藏汉画像砖不乏享誉海内处的珍品,如平索戏车画像砖、斜索戏车画像砖、二桃杀三士画像砖都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堪称一部形象化的汉代百科全书,凝聚了汉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精髓。
议事台
汉砖春秋
汉砖春秋
议事台为长方形,南北长80米,宽4米,高5米,砖石结构。向上看建有一座双层八角阁楼,上层八角上各盘一条栩栩如生的陶质神龙,上下层角端均饰有镇海祖像和祥瑞异兽,凝视着八方。阁楼屋脊中心为宝顶葫芦型。石桌、石凳正好容四人对座交谈。
汉桑城
高约丈许,周约数丈,青砖砌筑,上有堞垛,状若城墙,内有古桑一株,乃三国时关羽手植,汉桑城即由此而得名。城墙迎日面树碑勒铭,记述城桑来历。此城乃世界最小之城。
邓禹故里
邓禹故里碑是记载东汉云台“二十八宿”之首邓禹故居地的重要实物资料。该碑高2.56米,宽0.97米,由整块青色大理石刻制而成。碑正面中间刻“汉高密候邓元公故里”九个大字。
1979年新野县文化部门访得此碑,遂由县政府于1980年11月20日在原址重修。重修后的碑楼为砖混结构,座北向南,高4米,中间嵌入原碑,东西两面有汉代青龙、白虎图案。背面为《东汉开国元勋邓禹故里碑重修记》,简述了邓禹生平及古碑失而复得重修事宜。[10]
11新野名人

新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汉文化发达,是光武帝刘秀的起兵地、蜀汉政权的发祥地和三国故事的发生地。钟灵、毓秀的新野大地,哺育了邓禹、庚信、岑参、阴丽华(汉光武帝刘秀之妻,贤德皇后)、岑彭等历史文化名人,留下了火烧新野的千古佳话。这些三国历史故事使新野声名远播,闻名遐迩。
古代名人

⒈邓禹(公元2—58年),字仲华,汉南阳郡新野(今新野县城郊乡李湖村)人。东汉开国勋臣,首任宰相,名列二十八宿之首,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每次上朝,皇帝面南座北,大臣面北下跪,而邓禹却可以面向东立,不必跪拜皇帝。在这种特殊的政治待遇面前,邓禹并不居功自傲,仅靠俸录养家糊口,让孩子自食其力,以清正廉洁明哲保身,求得善终。这在宦海凶险的封建政治斗争中是难能可贵的。[12]
2.岑文本(595—645年),岑之象之子,字景仁。南阳棘阳(今新野县东北)人。隋唐文学家,唐朝重臣。深受唐太宗赏识。在对高丽的作战中,他曾与唐太宗同行。死后,陪葬于昭陵皇家墓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