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为人如何?

如题所述

宋太宗赵光义

北宋第二代皇帝。976~997年在位。年号为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宋太祖赵匡胤同母弟,初名匡义,太祖时改名光义,称帝后又改名炅。他采用宫廷政变的方式,取得政权。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纳土归附。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太平兴国二年下令取消所有节度使所领支郡,各州均直属中央;继续将各地节度使调至开封,解除兵权,使节度使成为一种虚衔。他大大扩充科举取士名额,每科录取人数由太祖时的数十人猛增至数百人,甚至上千人。太平兴国四年和雍熙三年(986),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他曾用政治和军事手段企图消灭夏州(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白城子)党项拓跋部势力,也没有成功。在位后期,镇压了四川王小波、李顺领导的农民起义。

著名学者李之亮的长篇历史小说《赵宋王朝》,已经面世的两卷“火德宏基”与“烽戎底定”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开国皇帝赵匡胤,忠勇将军张永德,最喜欢女人和士卒的两朝将军袁彦,义勇将军潘美,敢爱敢恨的南汉国芭蕉公主,绝代佳人花蕊夫人和周飞琼……小说读罢,心中久拂不去的还是北宋第二代皇帝宋太宗赵光义,这个极为心狠阴险的太宗皇帝,在其继位前后依次用各种手段害死了原后蜀国主孟昶及其爱妃、花蕊夫人、赵匡胤、唐国主李煜等,并置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于死地。赵光义一次又一次地对自己的亲人和所钟情的女人下毒手,究竟是为什么?他自己的结局又如何?

赵光义为谁首开杀戒?

赵光义原名赵匡义,兄弟三人,兄即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弟乃赵匡美。在陈桥驿兵变中,赵匡胤为元帅, 赵光义年纪尚轻为少将军。北宋建立后,赵匡义被任命为殿前都虞候(殿前司里的总帅叫都点检,两个副都点检下面那个位置即殿前都虞候),后又被封为晋王。为了避讳(在古代天子名字里的那一个字或两个字不允许臣民乱叫,凡是犯御名的就在必须要改),赵匡义和赵匡美的名字改为赵光义和赵光美。赵光义登基后,赵光美的名字又被改为赵廷美。
乾德四年(公元966年)六月,也就是赵匡胤称帝的第七个年头,当后蜀国主孟昶携其母李氏、慧妃花蕊夫人一行二百多人依照受降敌国之礼,在汴京郊外待罪时,晋王赵光义受派带着几个朝官去问劳,当赵光义扫视着身着素服的人群时,一眼便看到了花蕊夫人,心中不禁叫绝,好一个美妙绝伦、意态娴雅、气度脱俗的女子!无独有偶,当受降礼仪结束后,赵匡胤按朝规在崇元殿对孟昶等人进行赏赐和官封,无意中也看到了孟昶身后跪着的花蕊夫人,不禁一怔,心里暗自思忖,蜀国竟有如此丽人,此女除了美艳之外,更有一种从内向外散发出的言不尽意的别样韵致,这种韵味无论是从自己的薛昭仪身上还是从宋贵妃身上,都是找不到的。早在征蜀之前,他就听说孟昶惑于一个绝代佳人而不理朝政,还听说那女子,会写诗能作赋,被孟昶封为贵妃。今日果然是百闻不如一见。
就在孟昶受封秦国公的第六天,便被晋王赵光义请去赴宴。宴罢后,孟昶回到家不久,便脸色铁青永不瞑目地离开了人世。其母李氏五日不食,在第五天夜里也死去了。这个花蕊夫人虽然天生俊美,诗画兼长,可说来也是个怜苦之女。花蕊夫人的父亲是势利小人,为了升官,把她作为奇货献给了孟昶。她虽然得到了孟昶的宠幸,但这个没出息的皇帝,不仅没能保住自己的江山,连自己的性命也没保住。把自己爱妃孤零零抛在异国他乡去了。这时的花蕊夫人在经历了亡国、迁徙、丧夫等太多的变故后,一直在想孟昶的死因,她断定孟昶是中毒而死,并猜出赵光义早对自己存有非分之想。想着想着,她眼前还时时浮现出与孟昶同游河池的情景。想起归降前孟昶对自己说的话:“爱妃,你是朕的宝贝,朕绝不会学唐玄宗,为了苟全性命,竟赐自己心爱的贵妃一死。朕只要活一天,就要与你守在一起。日后就是朕死了,也求你为我祭奠祭奠。”这时,花蕊夫人的眼里充满了哀怨和迷茫。
孟昶的死,扫除了赵光义接近花蕊夫人的最大障碍,可正当赵光义在为花蕊夫人安排的庭院中焦急等待时,消息传来,花蕊夫人已被赵匡胤安排在了延庆宫。听到这一噩耗,赵光义先是后悔,后悔为什么不早一点把花蕊夫人接来,随后又是狂躁和愠怒,怒的是自己精心安排好的一切,竟然被皇兄抢了先机!他知道这女人一旦进了后宫,就难得一见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3-17
太宗即位后,继续进行始于后周周世宗时的统一事业,鼓励垦荒,发展农业生产,扩大科举取士规模,编纂大型类书,设考课院、审官院,加强对官员的考察与选拔,进一步限制节度使权力,力图改变武人当政的局面,确立文官政治。这些措施顺应了历史潮流,为宋朝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因为急功好利,几次北伐攻辽都受挫,太宗转而执行守内虚外的政策。晚年政治大计循规蹈矩,使宋朝渐渐形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给宋代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8092.html?wtp=tt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8-25
这就要看你 是否 赞同 斧声烛影了
斧声烛影 是个传言 或者是真实的事情 目前还不能下定义
所以 也就无法分析 之后发生的事情了
如果 你偏向斧声烛影是真的 那么 赞同二楼的说法 是能理解的
反之 则 又有另外套说法 是吧
所以说 现在 最主要的问题 楼主 你得确认 你是偏向于哪边的
历史是个迷 只有在你偏向那边的时候 才能去解析他
第3个回答  2009-08-27
阴,烛光斧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