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王观传(白话文+原文)

如题所述

王观,字伟台,砥砺志向的东郡廪丘人。早年生活困苦,却能以卓越的毅力奋发向上。太祖曹操慧眼识才,召他为丞相文学掾,他在高唐、阳泉、酂、任等地任职,皆因政绩斐然而备受赞誉。文帝曹丕登基后,他晋升为尚书郎、廷尉监,随后又担任南阳、涿郡太守。涿郡北境与鲜卑交界,饱受侵扰,王观果断下令,组织十户以上的边境居民结屯建哨,他派遣官吏协助,鼓励众人自愿参与,短短时日,边境守备得以完善,盗贼侵扰现象逐渐消失。


明帝即位后,王观以敏锐的洞察力,力排众议,主张涿郡应列为外剧郡,因它处于战事频繁的前线。他以百姓福祉为重,坚决反对因个人利益而牺牲郡民的利益。涿郡最终被列为外剧郡,他甚至以身作则,送子至邺城作为人质。王观的无私和公正,赢得了属下的敬仰和效仿。


在担任治书侍御史期间,面对明帝的急变和喜怒无常,王观始终坚持公正无私,不阿谀奉承。太尉司马懿也对其赞赏有加,推荐他担任从事中郎、尚书,并历任河南尹、少府等要职。王观在权位上屡次升迁,却始终廉洁奉公,对曹爽的贪婪行为严加约束,最终在司马懿的政变中,成为中领军,掌控曹爽势力,因功被封为关内侯。


高贵乡公即位后,王观的贡献得到进一步认可,封为中乡亭侯,官至右仆射。他的品行和功绩备受后世敬仰,即便在元帝曹奂时期,他依然坚辞司空之职,只愿安享晚年。王观离世后,遗愿简朴,仅求一口棺材,墓地无多余装饰。他的儿子王悝继承了他的爵位,王悝因父之功绩,于咸熙年间被改封为胶东子。


王观以清正廉洁和卓越的治理能力,与韩暨的隐逸德化、崔林的简朴能干、高柔的法理明了、孙礼的刚毅果断并肩,共同展现了公辅之才的风采。他们中的韩暨年逾八旬仍出仕,高柔以元老身份任职多年,尽管与徐邈、常林相比稍逊一筹,但其品行和贡献依旧值得后世铭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