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杜鹃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2
据说井冈山的杜鹃花最美,红似火,艳如霞。可惜我们来的不是时候,花期已过,满眼都是郁郁葱葱的绿。

在井冈山的行程中,我们不论参观博物馆、烈士陵园,还是井冈山雕塑园,人们都会不时地发现有女红军的照片或雕塑,他们坚毅而又妩媚的面容时常会使游客惊叹。我想她们就是“红军之花”,她们不就是井冈山最美的杜鹃花吗?

我的眼前浮现出一个女红军坚毅的身影。她叫吴月娥,在一次战斗中被俘,趁敌人不注意,她抱住一个白军军官纵身跳下悬崖。死的时候还不到19岁,据老百姓说,她牺牲的地方,第二年开满了杜鹃花,那是吴月娥姑娘的鲜血染红的。她没有留下照片,我只是看到了后人画的画像。我想,每年杜鹃花开的时候,每一朵绽放的杜鹃花都是吴月娥的笑靥。

“共产党人从来不怕死,为人民解放斗争而死最光荣!若要我同朱德脱离,除非日头从西边出,赣江水倒流!”一个年轻女红军气壮山河的话语让敌人瑟瑟发抖,于是用大砍刀砍下了她的头,敌人不甘心,又将她的头送到长沙示众。这个被敌人残酷杀害的女红军名叫伍若兰,她是朱德的妻子,二人结婚还不到一年时间,伍若兰牺牲时已有几个月的身孕。

在一次战斗中,伍若兰为了掩护朱德和大部队突围,就将敌人引开,后受伤被俘,敌人对她严刑拷打,逼她说出毛泽东、朱德的下落,她严词拒绝,最后被敌人杀害于赣州,牺牲时才26岁。她也没有留下照片,人们根据记忆,在雕塑园为她留下了一尊雕像。

在井冈山小井村的红军医院旧址的墙上,挂着一张年轻女性的照片。游客们看到这张照片都惊叹:“真漂亮!真漂亮!”她就是有“潇湘美女”之称的曾志,离休前是中组部副部长。

1928年4月,曾志上井冈山,任红四军后方总医院党总支书记,参加了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她的前两任丈夫分别是夏明震、蔡协民,都英勇牺牲了,后来和陶铸结成了革命伴侣。因为战争频繁,环境艰苦,她的前3个孩子都忍痛送给了老乡,最后一个孩子送人时才26天。她说:“不管在任何情况下,我一直抱着积极热情、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和斗争。我始终将自己的政治生命看的最为重要,而把家庭、子女、感情看的较轻、较淡。只要为了党的利益和需要,我可以舍弃一切,包括生命。因为我不仅是一个女人,更是一名战士。”

红军撤退时,红军总医院130多名重伤员来不及撤退,被敌人拉到医院附近的一个稻田全部杀害。作为医院党总支书记的曾志一直很内疚。我在红军医院遗址看到了曾志的遗书复印件,遗书中说:“死后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在家里设灵堂;京外家里人不要来奔丧;北京的任何战友都不要通知打搅;遗体送医院解剖,有用的留下,没用的火化;骨灰埋在井岗山一棵树下当肥料,另一部分埋在白云山有手印的那块大石头下。绝不要搞什么仪式,静悄悄地,三个月后再发讣告,只登消息,不要写简历生平。”

1998年6月21日,曾志在北京逝世,女儿遵照妈妈的遗愿,将其部分骨灰安葬于小井村红军殉难地附近,她当年没有和这些重伤员一起殉难,她死后的灵魂也要陪伴这些战士。

行程太紧了,从红军医院出来就要坐车奔赴下一个目的地,我飞快地跑出来去寻找曾志的墓地,但是只找到了红军殉难纪念碑处,看到附近一处地方很像墓地,急匆匆拍了一张照片,这是车已经开了,我没有时间走近。

从别人的描述看,曾志的墓在红军医院和小井红军烈士墓左侧。墓地很小,什么建筑都没有,只是在突出的小土坪上,安放了一块不是很大的石头。石头呈赭黑色,不高却很坚实,自左至右镌刻着“魂归井冈”四个大字,下面一行是“红军老战士曾志”。

找不到曾志的墓也没有关系,她在我们心里树立了一座丰碑!

据不完全统计,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为革命牺牲的有名有姓的妇女就有两千多人,还有许多女英烈连名字都没能留下。“岂因先烈当年血,染得鹃花分外红”。她们就是井冈山的杜鹃花!

在走向五龙潭谷底的路途中,突然一阵《映山红》的唢呐声响起,接着半山腰的一群游客高声唱起了《映山红》: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

寒冬腊月哟盼春风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

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作者: 李云辉 新疆资深媒体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