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秦始皇是一个怎样的人?

希望大家客观,公正的论述!谢谢!

  秦始皇的评价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究竟如何评价?自秦亡后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众纷纭的问题。有人盛赞他为“千古一帝”(李贽《藏书·卷二目录》);有的人秦始皇“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章太炎《秦政记》);有人歌颂秦始皇的统一事业“秦主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自《秦王扫六合》)他们都高度评价秦始皇的功绩,肯定其历史的作用,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另一些人则咒骂秦始皇“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 “以暴虐为天下始”(贾谊《新书·过秦论》);“始皇暴虐,至子而亡”(《贞观政要》卷八);“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海内愁困无聊”(引自陈登原《国史旧闻》)。他们都指斥秦始皇统治的残酷,是暴君。这些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由于评论者的立场和出发点不同,也都有其片面性。

  应当历史地看问题,即把秦始皇置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他的功过是非,去研究他的贡献和罪恶。而在研究秦始皇所处的历史环境的时候,不仅要注意战国末期历史发展的一般趋势,尤其要注意秦国自建国以来所形成的历史特点,以及它们秦始皇的影响。这后一点是迄今以来,秦始皇评价中被大多数人所忽略的问题。当我们系统地研究过秦史以后,再评价秦始皇,则可望避免以往的片面性,得出较为合乎历史实际的结论。

  根据这样的观察,应当,秦始皇是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残酷的暴君。他的功绩是主要方面,但不能因此掩盖罪恶;他的罪恶是深重的,但也不应因此抹煞其巨大的历史功绩。

  秦始皇的最重要历史功绩,在于完成了统一事业,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当然,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形势已经为统一造成条件,秦始皇是在统一果实成熟了的时候来到果园中的。但这种历史必然性并非意味个人的作用无足轻重。为什么统一由秦国来实现?完成统一的时间为何在公元前二二一年?在这些方面显示了秦始皇的个人作用。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就逐渐强大,从各方面都表现出新兴封建制旺盛的生命力。昭王统治后期,秦国并吞六国的条件已逐步形成。秦始皇执政以后,尽管在如何统治中国的方法上与吕不韦有分歧,并从而引起一场屠杀,但在向东发展消灭各割据的诸侯国的基本方针上,他始终坚持秦的既定国策,没有丝毫动摇、犹豫,他认清了有利形势,当机立断,一鼓作气的完成了统一事业。只要看看秦始皇执政以后的日程表,就可看出秦国进军的步伐几乎是马不停蹄

  公元前二三八年至前二三○年,秦军不断向韩、赵、魏进攻,为大举消灭各诸侯国做准备。

  从公元前二三○年开始,几乎是一年一国地消火它们

  前二三○年灭韩

  前二二九年攻赵

  前二二八年灭赵

  前二二七年攻燕

  前二二六年灭燕

  前二二五年灭魏

  前二二四年攻楚

  前二二三年灭楚

  前二二二年灭代

  前二二一年灭齐

  从这样进军步伐的速度,可以看出秦始皇完成统一的气魄和胆识。所以贾谊他“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引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秦始皇在统一中国中的作用。如果秦始皇不能这样坚决果断地推进统一战争,战国的局面是否能在公元前二二一年结束,恐怕还是一个问题。

  除了作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决策以外,秦始皇统一的贡献,在于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有些评论家盛赞秦始皇的“军事指挥才能”,这种评价是没有多少根据的。比起他的先辈,如秦穆公、秦武公等曾多次亲率军队作战的君主,秦始皇几乎可以没有直接指挥过打仗;但是,秦始皇却取得了比他前辈更辉煌的成就,这除了历史给他造成的机运以外,主要在于他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在统一中国前夕,秦国聚集了几乎是全中国所有的第一流的军事家、政治家。这里有王翦、王贲、尉缭、李斯、姚贾、顿弱等等,他们大都并非秦国人,却在尽心地为秦效力。一切克敌制胜的军事进攻和政治策略计划,都是由他们制定和实现的。秦始皇的作用在于善于发挥他们的作用, 听从他们的劝谏和有错勇于改。如灭楚时,他开始误用李信遭到失败后,马上改过,亲请王翦出征,并倾全国之兵交付与王翦,结果取得胜利。这种情况,若与赵国国君不信李牧,齐国国君轻信谗言,致使国亡的情况相照,更可看出秦始皇作为一个君主,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于历史发展具有多么重要的影响。

  秦始皇的贡献还在于奠定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基础。秦统一后实行的各种政策和措施,有的不仅影响至以后二千年的封建社会,而且及于现在,如文字的统一就是一例。秦始皇采取的各种统一措施和制度,当时的历史发展来,是一种大胆的革新,他不仅改变割据状态的政治和文化,从而使封建的社会经济顺利地向前发展 。而且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秦国固有的历史传统,如秦国以前一直被中原诸国视为西方落后地区,秦孝公也曾为此面苦恼,昭王以后虽然秦国势力进入中原,但主要统治地 区、根据地仍不出关中。到秦始皇时期,其国土竟达到空前广大的程度,而临这种局面,秦始皇以秦国制度为基础,创建各种制度,他并未囿于秦国固有的制度和传统,表现其政治眼光较为远大。从秦代制定的一些制度大部分为后来所继承,可以证明这些制度和措施是适应当时历史形势的。而创建这些制度的秦始皇,其政治视野若不超出地处西陲的秦国的局限,则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在秦国的历史上,继秦穆公、商鞅以后,秦始皇是秦国发展有重要作用的人物。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也是开创一个时代的代表人物。

  但秦始皇还是一个稀世的暴君。秦始皇的残暴不能仅仅用“地主阶级本性”这种一般性的原因去解释。唐甄曾过“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潜书·室语》),这种看法是的。但秦始皇这个“贼”似乎比其他帝王更暴虐,其罪过更大。他不仅穷侈极欲,造成了广大人民的苦难;就是施行的一些有利于统一的措施,虽然从长远来看有利于社会发展,而在当时则成了一场浩劫,如修长城,经年累月征发数十万人进行着极为沉重劳动。这种摇役负担给人民造成的痛苦,从下述记载就可看出达到多么可怕的程度。清人杨廷烈著《房县志》记载有人发现一种全身长毛的“毛人”,据他们的祖先乃是逃避秦始皇筑长城劳役的民夫,由于躲入深山老林,年长日久,全身长出毛,传当碰到毛人时,他先问你“长城筑完乎?秦皇还在么?”只要回答“长城未筑完,秦始皇还在!”“毛人”就会吓跑。这个记载当然只能视为人民群众的一种传,然而如果历史上根本没有那样残酷的现实,绝不会出现这种可怕的传。它反映了秦始皇的作为都是建立在广大劳动人民残酷剥削和压榨之上的,而这种剥削和压榨远远超过社会所能承担的程度,致使社会简单的再生产都难以维持下去,所以就连历史发展有利的一些措施,也给当时的人民造成灾难。

  秦始皇统治的残酷,与秦国历史传统有密切关系。秦是以一游牧民族立国。从立国之日起,秦就处于同敌人战斗的环境中。“秦人耐苦战”是历史造成的,统治者的“酷烈”也是同这种战争的残酷现实相一致的。从秦襄公到商鞅、到秦始皇,其统治手段始终是极为残酷的“夷三族”、“夷九族”,这在其它诸侯国是极为罕见的,殉人多至上百也仅见于秦的记载。秦始皇完成了先代国君统一中国的计划,同时也把秦国残酷统治的手段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但是,强调秦国的传统,决不意味着开脱秦始皇个人的罪责,他个人性格残忍,好大喜功,尤其是统一以后刚愎自用,独断专行,以及恣意享乐,乃是加重人民灾难的重要原因。正因为如此,也是由于他把当时的社会经济推到崩溃的地步,使秦王朝又成为历史上一个极其黑暗的朝代。

  秦始皇就是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他既是一个有巨大贡献的政治家,也是一个暴君。

  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就在于它不仅征服了六国,更在于他创造了如何将
  已经在分裂的局面中习惯性地生活了数百年(也许上千年)的中国人(这
  里的中国人不具有确定的含义)统一在一起的制度基础。我们设想中国一
  直无法统一,那么时间的推移就会使文明在相独立基础上继续各自发展
  ,统一的民族性就根本无从谈起——如果我们考虑到两岸相隔绝已经引
  起的严重的民族和国家认同方面的问题和令人忧虑的趋势,我们就能够理
  解秦始皇和铁血统一中国的历史价值,而当时的交通条件决定了人们之间
  的直接交往要比现在落后百倍。这种价值不能从它在当时引起的东西去理
  解,而应当从“创造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基础”和“开创中华民族和中华
  文化延续下来的历史基础”这样角度去理解。也就是,如果没有上述统
  一,中华民族就无法形成;如果没有上述统一,那么中国人的主体民族汉
  族在历史上能否形成并延续下来便会成为严重的疑问,至于其文明的延续
  就更成问题了。正因为如此,即便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最残暴、荒淫……
  的皇帝(还好他不是),但是与在分裂的持续发展会使中国人和中国失去
  历史基础的情况下统一中国这一历史功绩相比,那都算不了什么(在当时
  的中国,将荆轲、屈原之类看成是爱国英雄是正确的,因为当时中国和中
  国人都还在形成和演变过程中,是进行中的事情,而绝不是完成了的事情
  )。秦始皇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之父,民族之父——在此意义上,我认为
  秦始皇陵应当永久保护,绝不能挖掘。因为子孙们出于历史的好奇而
  挖开祖坟无论如何也是和中国人的基本道德相悖的。

  秦始皇因为坑杀了一些列国的遗老遗少们(也许从当时历史角度来看
  ,他们是坚决的爱国者),烧了书生们喜欢的书籍,所以文人们出于“自
  我保护和自我肯定”的需要,是恨透了秦始皇的,尽管没有秦始皇,他们
  和他们的国家的历史基础就不存在。这些人的着眼点是秦始皇那个人的
  具体行为感情方面的评价和某种自我中心主义的价值评价,而绝不是真正
  客观地秦始皇的历史评价——秦始皇的客观的评价也许应该站在敌人
  的角度上进行——站在一个一直试图灭亡中国但始终未能如愿的民族或者
  国家的角度上,反思一下这个民族的形成和延续的历史根源,才能真正理
  解秦始皇的历史地位即“创造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基础”和“开创中华
  民族和中华文化延续下来的基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8-24
水镜回天录白话解.帝王篇--秦始皇

上宣下化老和尚著述

专制独裁暴君——秦始皇

◎西元前二四六 ~ 二一O年

姓嬴名政,专制独裁暴君也。并吞六国,统一华夏,李斯为相,实施中央集权政治,废封建,立郡县。自谓功盖三皇,德过五帝,称始皇帝。焚书坑儒,愚民奴役。筑长城,御胡人。建阿房宫,覆压三百余里,劳民伤财,苦不堪言。鎔铁器,铸铜人。强改文字、衣服、车轨、度量衡等,全国一致。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建立空前大帝国。是时,天竺阿育王派遣沙门室利防等十八人,来震旦宣传佛教,帝以其异服囚之,夜有丈六金神,破户出之,帝惊,稽首悔谢,以厚礼送之。

评曰

好大喜功 战争履兴 专制独裁 吞六国兵
纵横狂妄 自夸逞能 五帝三皇 不愿并行

又说偈曰

暴虐无道一枭雄 虎首人身怪妖精
食尽世人留白骨 斩绝苍生染血腥
万里长城吊古迹 千劫巨坑恨难平
嬴秦势力今何往 且去日本问渔翁

白话解

讲到秦始皇,从古到今的皇帝中,没有人能比得上他的残暴。他姓嬴,名政;这个人生来是很特别的,非常聪明,也非常跋扈,所以他可说是有雄才大略,也可说是一个专制独裁的暴君。他能以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当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国,所谓「七雄」;七雄的势力都是一样的,可是他能在一样的势力之下,把其它六国都占领、征服了,所谓「并吞六国」,就剩他一个秦国。

可是六国是不是他并吞的呢?不是的。古人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亡秦者,秦也,非六国也。」表面上看是他把六国消灭了,其实是六国自取灭亡的,不是秦国把他们消灭的。因为六国如果自立自强,好好的治理国家,秦国也不会有办法;就因为六国的国君荒淫无道,不好好处理政事、设立国防,就被秦始皇得而乘之,取而代之。所以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而秦始皇虽自称始皇帝,以为还有二世、三世、四世、五世、六世……乃至万世、万万世都可以做皇帝(注 1),想不到在二世的时候,就失去天下了。因为他劳民伤财,民不聊生,很多人都不满意他,不过他手段非常毒辣,那时谁也管不了他。等到秦二世胡亥的时候,叛乱暴发;楚汉相争,这一争,就把已统一的天下都失去了,秦朝也就灭亡了;这也就是「亡秦者,秦也,非六国也」。所以世间的事情是没有一定的,连皇帝的江山都不能永远保持著,何况我们小小的一些财产,那又算得了什麼呢?

那麼秦始皇把六国并吞了,统一华夏,中国成为一个版图,没有那麼多的国家了。他用李斯(注 2)做丞相,采李斯的建议,把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到中央,大刀阔斧、肆无忌惮的实施中央集权政策,废弃封建制度,立郡县,全国都归中央管理,没有诸侯了。因为周朝的时候封诸侯,由诸侯各自管理自己的地方,建立自己的王国,但是他们最后都不听王室的号令,各自想要争霸天下。所以他把这种制度改了,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设郡守,由中央派遣,一切听令於中央。一般做官的人,权力变小、变少了,就不会造反。这时他自认为功劳盖过三皇(天皇、地皇、人皇),德行超过五帝(黄帝轩辕、玄帝颛顼、帝喾浚、帝尧放勋、帝舜重华),就自称始皇帝。

他又采用李斯所建议的一个古怪政策——焚书坑儒,把所有的书都烧掉,包含儒家经典及诸子百家的书,只留下医药、卜筮、种植等实用类的书;又挖一个大坑,把许多读书人活活地埋了。你看,文人都犯罪了!因为他怕老百姓毁谤他,对他不满,而起来造反,所以实行愚民、奴役百姓的政策。(注 3)

他又怕外国来侵略,所以修筑建造万里长城来抵挡胡人;胡人包括蒙古、苏联、高丽、日本等西方、东方所有的外族。他一实行这种制度,就要劳民伤财,老百姓就苦了!单造万里长城,就不知死了多少人;他也不管,就这样把万里长城造成了。他还建造阿房宫,阿房宫这个工程是特别的大,五步一楼、十步一阁,都是精巧的美术雕刻,面积占了三百多里路,大约相当於现在一百五十英哩;现在虽然有很多大的建筑物,恐怕都还没有这麼大。他虽然建筑这麼大的建筑物,也没法子永久把它留下,后来都被楚霸王用火烧了。所以佛教讲一切都是无常的,这是真实不虚的道理。

他为所欲为、横征暴敛,用种种的名目,向老百姓抽税,把老百姓都弄得没饭吃。又把民间所有的铜铁器都聚集到首都咸阳,销鎔之后,改铸成无数大钟和十二个金人(铜人),金人每个重千石,放在宫门口。他以为老百姓没有兵器,就不能造反了;这是妙想天开,想稳固自己的江山,以为万万世都可以做皇帝!但是他还是不放心,於是又强迫全国有钱的富豪十二万户,迁移到首都咸阳,以便就近监视。

秦始皇又把中国的文字、衣服和车轨、一切度量衡等等都统一起来;对於统一中国的文字这一点,秦始皇还算有点功劳。至於中国的语言,现在可能统一了,以前中国的语言有广东话、福建话、宁波话、湖南、湖北话等等,各地有各地的方言,都是很难懂,也互相都不了解的,现在可能都有改善了。

秦始皇为所欲为,横征暴敛,弄得民不聊生,建立了空前的大帝国;这个时候,大约相当於印度阿育王的时代。阿育王造了很多佛的舍利塔,他派室利防等十八个梵僧(印度的出家人),到中国来宣扬佛法。秦始皇宣诏他们;一见面,看他们奇装异服,讲的话也听不懂,就把他们囚禁到监狱裏;可是到了晚上,就有丈六的金甲神「破户出之」——把监狱的门砸开,把他们都救出来。秦始皇也就害怕了,於是稽首悔谢,又送了很多的礼物,如中国的名产、珠宝之类的,那麼送了厚礼后,就把他们送出境了。这是佛教传到中国的第一次,可惜那时秦始皇不允许他们留下来;直到汉朝,佛教才又传到中国来。这也是因为时候还没有到,机缘还没有成熟,所以当时佛教在中国没有普遍地传扬开来。

我们现在说几句评他的话:

好大喜功,战争履兴:他是个好大喜功的人。「好大」就是什麼都要大,所以你看他造万里长城,造得那麼大、那麼宽,万里长城上边,可以有三排车在上面跑;他又造阿房宫,覆压三百多里。他还专门兴兵作战,到处去征伐旁人,把旁人的土地都抢过来。

专制独裁,吞六国兵:他是又专制、又独裁;把六国的兵都消灭、并吞了。

纵横狂妄,自夸逞能:他很不守规矩,愿意怎麼做就怎麼做,毫无忌惮,纵横一世。他还自夸逞能,自己赞叹自己,自己夸奖自己,说自己「功盖三皇、德超五帝」,觉得自己比谁都有本事。

五帝三皇,不愿并行:他不愿意和三皇五帝一起走,也就是看不起三皇五帝;他觉得自己比老天爷都大,比上帝都大。

又说偈曰

暴虐无道一枭雄:他暴虐无道,特别残忍。要是不残忍,怎麼会把读书人都活埋了!

虎首人身怪妖精:他是个吃人的妖怪,就像长著虎头的人身,是个怪妖精。

食尽世人留白骨:这个妖精把世间人都吃光了,只剩下白骨。

斩绝苍生染血腥:他把所有的众生都杀光了,染了满身的血腥。

万里长城吊古迹:现在的人到万里长城凭吊古迹。

千劫巨坑恨难平:可是想起他为筑长城而坑杀千万人命,他造这麼个孽坑,这怨恨的大坑,就是一千个大劫也没有办法平息。

嬴秦势力今何往:秦朝姓嬴,所以叫嬴秦,以别於后来的苻秦。嬴秦的势力现在跑到什麼地方去了呢?没有人知道。

且去日本问渔翁:或许你可以到日本去问问,日本人可能会知道一点。他们怎麼会知道呢?因为秦始皇想要长生不老,想要永远都做皇帝,听说勃海中有蓬莱仙岛,就抓了数千个生得很端正的童男童女,由徐福带领,拿他们到蓬莱去换长生不老的药。那些童男童女都怀著一种背乡离井的怨恨,虽然到那儿都互相结婚了,传宗接代留下日本人;但是你看日本人的心裏,总是有一股忿忿不平的气在那儿;虽然这麼多年了,还是怨气冲天。大概那些小孩子被秦始皇硬送到日本去,他们想父亲、母亲,因此就有一股怨气。你看一看日本人,都是脾气很大的样子,不然怎麼会来侵略中国呢?所以你看一个国家的民族性,就会知道他们是怎麼来的。

◎宣化上人讲述於一九八七年九月四日

--------------------------------------------------------------------------------

注 1:秦始皇屡遭劫难,数度被刺,一生中险象丛生。虽做长生之梦,还是在第四次巡游时,染病猝死沙丘(今河北平乡县),时年仅五十岁;真正死因,至今尚无定论。

注 2:李斯是荀子的门生,学习荀子的「性恶说」,其基本观念就是以严格的法律来抑止人为恶的本性;孟子正好相反,认为人性本善,提倡「性善说」。李斯本来只是秦的客卿,后来秦始皇任用他为丞相,可以说是人臣的极位,可是他虽懂得六艺的要旨,却不务明政,以补始皇的缺失,反而把爵禄看得太重,曲意奉承苟合,实行威严的酷刑。甚至在始皇崩时,听了宦官赵高的计谋,设计假诏书,废了太子扶苏,立昏愚的胡亥为秦二世。最后被赵高设下圈套,不仅李斯本人被斩,也累及三族被夷。

注 3:秦始皇的暴政,不仅限於人民,他以为鬼神也该对他敬畏,他的刑罚可同样施於人世之外;例如他南巡渡长江至湘山,遇大风,船无法前进,始皇大怒,以「湘君吹大风,妨碍朕前行」为由,便命三千刑徒,将湘山的树木全部砍伐殆尽。

参考资料:宣化上人法宝网-线上阅读

第2个回答  2009-08-14
秦始皇(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年),嬴姓,名政,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的创建者,是我国古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之一。他结束了从春秋战国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争霸的混乱局面,完成了统一大业。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各司其职,直接对皇帝负责;地方上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皇权和中央政权统治。此外,秦始皇还统一了法律、文字、度量衡和货币,实行“车同轨”,书同文;同时北筑长城,修建驰道,开凿灵渠。这些举措极大地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的发展,秦始皇也因此被称为“千古一帝”。但秦始皇又有着残暴腐朽的一面,他修建长城、驰道,派兵出击匈奴,虽有巩固国防之功,却劳民伤财;尤其是他五次大规模的巡游,以及派人到东海寻长生不老药的荒唐之举,更是加深了人民的苦难。而他为了达到政治思想上的统一,在思想文化领域采取了极端专制主义的措施——焚书坑儒,使其作为封建统治者的残暴性暴露无遗。
第3个回答  2020-02-01
我认为秦始皇所作所为其实并没什么过分的地方,可以说,他做事情,大部分都是按照其先人制定的规矩来的。只是因为时代不一样了,国家不一样了,所以他的先人可以用的方法到了他这时候已经不大合适了。至于说到他的那些残暴的地方,或者说是劳民的地方,主要也是因为帝国刚刚创建,很多事情都要去做,很多地方都要去建设,那些事情基本上都是难免的。对于本来的敌人,山东六国的百姓,他也不会认为自己有必要好一点。至于修宫建陵的话,那作为一个前无古人的帝国,建这些东西并不过分,后来的皇朝,有哪个是不建设的?山东之民造反,很大原因是因为相对于原来山东六国的统治来说,秦国的法律实在是太严了,严的让他们无法接受,看那些老秦就没有造反啊!至于秦始皇的功劳,我们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基本上都是知道的了。
从秦始皇这一生来看,中国鲜有能与其比,算是一个大大的明君了。至少,他到死也没忘记要立身在军中的扶苏,而不是伴在身边的胡亥。
第4个回答  2009-08-14
秦始皇,功与过同存。功:第一位统一了中国,拓建了中国疆域的模版;当时秦国的某些科技今天都无法超越;把被灭的六国的长城连接在一起。过大于功,但功可谓无人能及。过:过于奢华:阿房宫,秦始皇陵。赋税繁重,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三皇五帝结合在一起,创建了皇帝,过于骄傲自大,说秦朝千秋万代。但秦始皇陵为后人,也就是新中国留下了一个宝贵的财产。关是兵马俑坑就是世界第七大奇迹,你说它的100倍的秦始皇陵呢?可以与颐和园媲美。
总之还是一个伟大人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