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是在哪一个朝代结束的?

如题所述

数千年来一直沿用至今的科举制最终被废止,究其根源,是因为八股选拔人才的方法与朝堂选拔人才的标准不符,与国际社会发展趋势和新时期的需求相适应。19世纪末,随着数次战争的失败和巨额的割地赔偿,清朝的衰亡在某种意义上已得到了承认。同时,清朝还进行了一系列的“自救”活动,包括“洋务”、“西学”的深入发展,使清廷自身认识到了科举制度的缺陷。

因此,1888年,清朝开始实行科举制,设置“数理”,第一次将理科列入科考,以求取贤能;1889年,清廷设立了专门的经学专业,以甄别经学上的才子,而康有为等改革派则提倡从八股制中改成了《策》,试图从根本上扭转科举学的僵硬状况,然而这种做法过于偏激,受到了保守党和部分学者的反对,很快就被慈禧皇帝废止。

1901年,清廷认识到如果再不进行一次比较全面的变革和变革是无法实现的,于是就实行了“清末新政”。在各国的强烈反对下,清朝政府发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其中提到:“八股选生,以考科为主。”然而此时的科举还未被废止,读书十多年的士子,由于各种理由,依然偏爱科考,忽视了策论。

为此,清王朝应张之洞等人的提议,积极推行新型学校,重点是教育和选拔人才、用才相结合的新型学校。在这种情况下,清朝颁布了《1906》,取消了科举,颁布了新的课本,建立了专门的学校,取消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

无论何种选举体制,都要受到社会体制的约束,包括科举考试。因为科举制以选拔官员为主,而非以士大夫等专业人员为主,因此,其考核的范围也就随之确定;与此同时,由于生产力发展程度的制约,又难以在科举中增设数学、物理、农学甚至工商管理学这些还没有建立起来的专业。清末之所以废除科举,并非因为它自身的弊端,而是因为它的社会体制。诚然,以实用为导向的科考,使士大夫们断章取义地对待文化遗产,钻研甚至强记八股,以求得名,以求得利,这在当时的意识形态、文化、科技上,都有极其不利的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0-30
科举制度结束是在清光绪三十一年。 科举是一个含义丰富复杂、具有动态特征的词语。广义的科举指分科举人或设科取士,约略同于贡举,起始于汉代。
第2个回答  2022-10-30
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是在清末新政时期结束的,从此结束了科举制度。
第3个回答  2022-10-30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持续了1300多年,最后在清朝末年才被废除。对于中国古代选拔官吏,巩固统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