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文学史上的"多余人''形象有哪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03-09

1、叶甫盖尼·奥涅金

普希金长篇小说《叶甫根尼·奥涅金》中的主人公,是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多余人”,小说中的主人公奥涅金也算是一个饱学之士。

父亲病故后,奥涅金的家产被债主分割殆尽,恰好此时他得到了刚死去的伯父在一个村庄的巨大家业。

于是,对上流社会日益感到厌倦的他搬迁到了这个村庄,并认识了少年诗人连斯基,由此结识了其未婚妻奥列加一家。奥列加的姐姐,沉默秀丽的达吉雅娜对奥涅金一见钟情,禁不住写了一封情信给他,却遭到了后者冷漠的拒绝。

奥涅金应邀参加达吉雅娜家中举行的宴会,心绪不佳的他故意和奥列加亲热而激怒了连斯基。感到受辱的连斯基与奥涅金进行决斗,结果死在奥涅金的枪下。懊丧的奥涅金离开了村庄。

达吉雅娜不久也离去,后来嫁给了一位将军。婚后一年,达吉雅娜与奥涅金在社交场合上重逢,此时的她已是一个善于交际的贵妇人。

奥涅金无可救药的恋上了她,并写信给她,然而最后得到的答复是:我爱你,但我已经嫁给了别人,我将一辈子对他忠实。

2、别里托夫

别里托夫,赫尔岑小说《谁之罪》的主人公,平民知识分子克鲁齐费斯基 大学毕业后,到退职将军涅格罗夫庄园当家庭教师,与将军的私生女柳芭卡恋爱而结婚,过着独立而平庸的 小康生活。

这时,贵族青年别里托夫从国外回来,他渴望有所作为,但脱离实际以致 一事无成,可却因对社会的不满赢得了柳芭卡的爱情,而他自己也恋上了柳芭卡.克鲁齐费斯基得知后,非常痛苦,整天绝望地向上帝祷告, 借酒浇愁。

别里托夫则感到破坏了他人家庭幸福,十分懊悔,重又远走国外;柳芭卡亦陷入极度痛苦之中.作品通过克鲁齐费斯基的家庭悲剧。

以及对众多人物形象的塑造,揭露了造成这一切的真正的罪魁祸首——停滞、愚昧、专横的俄国社会 生活方式及其封建 农奴制基础.作品运用现实主义手法,出色地塑造了又一位“多余的人”别里托夫的 典型形象。

3、毕巧林

毕巧林(莱蒙托夫《当代英雄》的主人公)是一名贵族军官,天资聪颖,才智出众,对由当时环境支配下的那种空虚无聊生活感到失望,但又没法摆脱,因此苦闷彷徨,甚至玩世不恭。

“狂热好动 ”与“人格分裂”是他的两大个性。作为第二代“多余人”,毕巧林比奥涅金更有才能,因而其悲剧性也更深刻。

4、罗亭

罗亭,(屠格涅夫同名小说的主人公)聪明、热忱、好思想、善辞令,向往真理、憧憬未来;但由于当时的社会条件,加之本人脱离人民、缺乏毅力,他无论是在社会事业上还是在爱情事业上都碰了壁,遭到惨败。

绝望之余,他只好承认自己的“无用”与“多余”,“生来就是无根的浮萍”,最后默默地在1848年6月巴黎墓战中牺牲了,临死前手里还拿着一面红旗。罗亭的最大特点是“夸夸其谈”,“坐而论道”,缺乏实干精神。

5、奥勃洛摩夫

奥勃洛摩夫,(冈察洛夫同名小说的主人公)是最后一个“ 多余人”典型,尤其龌龊不堪。他虽说生性善良、颇有教养,但由于祖传的庄园领地和 300多个农奴供其享用,故无忧无虑,无所事事,天长日久便失去了意志和兴趣,养成了悠闲散漫、好吃懒做的习惯。

他害怕任何变动,无论友谊、爱情都没法使他振作,只知道成天躺在沙发上,直到最后默默地离开人世。作者通过这个人物反映了当时俄国生活的停滞,以及社会上要求变革现状的愿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多余人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