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第6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为什么下令要废除活人殉葬?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2
朱祁镇是明朝的第6位皇帝,他9岁(1436年)即位,到1449年“土木之变”被俘,1457年被瓦剌人放回以后重新即位为帝,一共当了22年的皇帝。

这是一个一生让后人病垢的皇帝,真的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可是有一点却让人非常地尊敬,因就是他下令废止活人殉葬。

什么是活人殉葬呢?

就是在中国古代的奴隶 社会 、封建 社会 里,那些有钱有势者死后,用活人给自己陪葬。这是极其惨无人道的一页!

为了自己死后还能享受,那些上位者们,残酷地剥夺别人的生命权,一点都不带商量的。

中国殉葬最早被考古证明的,是在5000年前的龙山文化遗址中。

商朝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朝代,在商朝,上到王公,下到贵族,用奴隶殉葬和祭祖的做法十分流行,规模宏大,手段残忍。

秦二世胡亥,是把以活人殉葬的“皇家礼制”推向顶峰的人。

秦王嬴政死后,他第二个儿子秦二世胡亥率百官与后宫妃嫔、夫人,护送皇帝灵车浩浩荡荡前往骊山。

到了陵地,胡亥突然下令,宫中凡没有生育的宫女全部殉葬。嬴政一生遍掠六国美女,后宫佳丽达万余人,生育者只有极少数,故此令一下,众女号啕大哭,声震四野,而胡亥却毫不怜悯。另外加上建造陵墓的全部工匠、杂役等殉葬者,为秦始皇殉葬者达到数万人之多。

元朝有过之而无不及,据元史记载,成吉思汗死后,他灵柩所过之处,所有遇到的人全部杀死作为殉葬(冯承钧《成吉思汗传》)。因为成吉思汗是在西征途中(今天甘肃青海一带)死的,等运到蒙古下葬时,所过之地数以万里,那真是杀人无数。

成吉思汗下葬时:“杀40名贵族美女及大汗之骏马以为殉”(何建民《中国殉葬史》)。

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

一个穷苦人家孩子出身的朱元璋当了皇帝,在南京坐了天下。

可就是这样一个自诩爱民的皇帝,却又恢复了元朝中后期已经废止了的活人殉葬的制度,重新用活人为自己殉葬。

公元1395年,朱元璋的第二个儿子朱恢死了,朱元璋很悲痛,他下令儿子的王妃们全部为朱恢殉葬。

到了朱元璋自己死时,被迫为他葬殉的史书记载共有38人。造反起家的明成祖朱棣死后,殉葬的妃嫔也有三十多个。

……

明朝还把活人殉葬制订成了一个制度。

那么,活人又是如何殉葬的呢?

明朝的做法是,先将要殉葬的妃嫔或者太监等人,带到一个房间,让她(他)们吃饭,吃过饭后带到大堂。大堂上,放有许多小床,要殉葬的人站到上面,将头纳人梁上的绳扣之中,之后把床抽去,把人吊死,然后送人墓中。

明成宗死时,他的一位年仅22岁的朝鲜国公主妃子被吊死前呼唤着她的朝鲜乳娘的名字,其凄惨之状令监刑的太监也潸然泪下。后来,这位乳娘回到朝鲜向人们讲述了这一情景,朝鲜人将其记人(李朝实录》中。

也有直接将活人封进陵墓中的。

古代的活人殉葬,很多都是超出我们正常人所能想像范围的。

出身于苏南无锡的吴国吴王阖闾,创造性地引诱百姓为其女儿殉葬,其手段残酷血腥,令人发指。

据《吴越春秋》记载,阖闾的女儿因对老爹有怨气而自杀,阖闾非常悲痛,就在阊门(今苏州)外为女儿大造坟墓,“凿地为池,积土为山”,制作雕刻精美的石椁,并用金鼎、银樽、珠玉待珍宝作为随葬品。

到了为女儿送葬那一天,吴王阖闾让人一路舞着白鹤,吸引成千上万的市民跟随观看。

可是这些可怜的市民们不知道的是,死亡已经笼罩了他们。

到了墓地,阖闾将跟随观看的男女全部赶进地宫,然后关死了墓门。这些观鹤看热闹的百姓就这样被被自己的好奇心害死,成了殉葬者。

男人要女人为他们殉葬,那女人们呢?她们也想要。

战国时的强国秦国,有一个女人宣太后,她与大臣魏丑夫不知道怎么地就勾搭上了,并且爱得死去活来。

于是宣太后病重时下了一道命令:“等我死后,一定要以魏先生殉葬。”

这个魏丑夫得知后,吓得要死。是啊,活着谈情说爱时发发誓言是可以的,但真的要一起死,谁又有这份勇气?

魏丑夫有个好朋友叫庸芮,这个自告奋勇替小魏去解决难题。

庸芮见了宣太后就问:“太后,你老人家认为人死后还会有知觉吗?”

太后说:“那当然没有知觉。”

庸芮见她入了套,便说:“像太后您这样英明无比的人,明明知道人死了是没有知觉的,为啥还要让生前所喜爱的人一起埋葬呢?先王活着时就曾对你很不满,如果死人要真是有知觉,那么你另外带了个男人到地下,先王岂不更加恨你?到那时,你可能后悔都来不及了呀,你还会有闲心和小魏先生谈情说爱吗?”

宣太后听他这么一说,终于改变了主意,这个魏丑夫才逃得一死。

当然, 历史 上的古人也不全都是混蛋,也一直有人反对殉葬,比如墨子等人,但是在落后腐朽的奴隶和封建 社会 里,皇权大于天,这些声音不仅不是主流,有的人还因此引火上身。

制定活人殉葬制度的是皇帝,结束活人殉葬也只能是皇帝。

朱祁镇的老爹朱瞻基死的时候,被强迫殉葬的妃子“哭声震殿阁”,这一场面强烈刺激了当时只有9岁的孩子朱祁镇,这段经历成为他一生的梦魇。

13岁那年,朱祁镇的哥哥周王朱有炖死了,明英宗朱祁镇就很有爱心地写信给另一个哥哥朱有爝,要求不要让活人殉葬。

但遗憾的是,朱有炖的妃子巩氏、夫人施氏、欧氏、陈氏、张氏、韩氏、李氏,皆殉死(《明史》120卷)。

明英宗贵为皇帝,也没有能够阻止自己的哥哥将大量活人殉葬。

虽然不能禁止哥哥,但朱祁镇还是亲自立遗嘱禁绝了自己身后活人殉葬的事。他的遗嘱说:“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而止”。明英宗“从我做起”,倒也有点勇气。

不过在朱祁镇之后,活人殉葬仍然是禁而难绝。

到了清朝,开始的时候仍然是用活人殉葬,比如太祖努尔哈赤死后,他的皇后那拉氏和二位妃子阿济根、代因扎都为他殉了葬。

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任皇帝顺治死后,殉死的妃嫔有30多人,她们的棺柩跟随在顺治帝棺柩的后面一同出殡,场面蔚为壮观。

到了康熙时期,朝廷拟议中准备让40名宫女殉葬,但由于康熙帝对于活人殉葬深恶痛绝,于是下令禁止。

自此(1662年),中国数千年用活人殉葬的残酷野蛮的习惯,真正结束了。

活人殉葬是专制 社会 的一个产物,是黑暗的、反人性与反文明的。

活人殉葬的结束,从 历史 的角度看来,是 社会 的进步的,是人类文明与文化的进化,是人权的胜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