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暴龙打不过棘龙?

如题所述

选自:少年得到邢立达的恐龙课·大发现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5 棘龙:它真能打得过暴龙吗?

邢立达
恐龙学者
我看过很多很多关于恐龙的电影、电视剧,暴龙,也就是霸王龙,它们的身份通常都是大Boss,把各种其他的恐龙踩在脚下,谁都打不过它们。但是有那么一次,也可能是唯一的一次,暴龙被别的恐龙给咬死了。

那是《侏罗纪公园3》里的一个场景,一头巨大的棘龙打败了暴龙。棘龙的棘是荆棘的“棘”,因为从化石上来看,它们的背上长满了棘刺。能在电影里出演“暴龙杀手”,棘龙当然不简单,至少从它的体型数据上来看是这样的。

在《侏罗纪公园III》的海报里,棘龙取代了暴龙的位置。

***

棘龙身体全长可能有16到18米,比13米长的暴龙还要长出3~5米。对于恐龙来说,长一寸就强一寸,体格的大小有时候的确可以决定一场战斗的胜负。

我们再来看一眼它们的头和牙齿,棘龙的脑袋可以长达1.75米,比暴龙的脑袋还要大一截。和暴龙一样,棘龙的牙齿也是又多又大,它们最大的几颗牙齿有22厘米长,虽然比暴龙30厘米长的牙齿稍微短一点,但也没有逊色太多。

看看棘龙的满嘴尖牙。图片拍摄:Kabacchi

更厉害的是,棘龙有非常强壮的前肢,长度足足有2米,它们的大拇指上有40厘米长的爪子,在搏斗中肯定能发挥很大作用。你看,拿这双手去和暴龙那像摆设一样的小短手一比,就会发现,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看看棘龙的强壮前肢!图片拍摄:Kabacchi

看到这些数据,你是不是也开始觉得棘龙赢得毫无争议了?其实并不是。要真把它们俩放在一起的话,赢的估计还是暴龙。

***

棘龙为什么会输呢?其实啊,别看棘龙个头大,但和恐龙打架可能并不是它的特长,它爱吃的其实是鱼。

如果你只看棘龙的头骨,会觉得它是鳄鱼。因为它的嘴巴很长、很窄,上颚,也就是嘴巴上面那部分,它的前端有一个天然的凹坑,和下巴上的凸起正好吻合,

这样的咬合结构可以让它们更牢固地抓住滑溜溜的鱼,这一点和现代的很多种鳄鱼非常相像。

棘龙头部复原。图片制作:Steveoc 86

看完了头骨,我们再来看棘龙的牙齿。棘龙的牙齿是圆锥形的,上面有很多纵向的凹槽,这和暴龙的带有锯齿的香蕉形牙齿差别很大。这种形状的牙齿,主要的功能可能是穿刺而不是切割,圆锥形的外形可以让它们很容易地刺穿鱼皮鱼肉,而纵向的凹槽则可以让他们很容易地再把牙齿拔出来,不容易被吸住。

棘龙带有纵槽的牙齿。图片拍摄:Ghedoghedo

古生物学家在棘龙的胃里发现过鱼鳞,这为它们爱吃鱼提供了更坚实的证据。

还有一点就是,别看棘龙的手很长,它们的腿其实相对来说很短。这样的身体比例,让它们看上去更像鳄鱼了。在水里游泳,没有长长的后腿倒是没啥阻碍,但是在陆地上,它们显然就没有办法高速奔跑了。

***

根据这些特征,在“棘龙是如何生存的”这个问题上,古生物学家们取得了难得的一致意见:他们认为棘龙的生存环境很有可能是在沿海浅水区,它们吃在水里,玩在水里,可能只有睡觉的时候会回到陆地上来。它们在水里泡的时间可能比陆地上还多,水中生存的一些大鱼就成了它们的盘中餐。

当时它所在的海域,有两米半长的肺鱼、四米长的矛尾鱼、七米半的锯鳐,这些应该都是棘龙爱吃的食物。其中它们最喜欢的可能是锯鳐,这两个字怎么写,你可以去文稿区看看。锯鳐就是一类胖乎乎的扁扁的奇怪鲨鱼,这类鱼嘴巴很长,嘴两侧有齿状突起,像锯子一样。

棘龙与同时代的生物水生生物。可以根据图中潜水员的尺寸推算其他生物的大小。图片制作:Joschua Knüppe

锯鳐还没有灭绝,但是现在的锯鳐比当年可小多了。图片:Simon Fraser University

让这样一只平时爱吃鱼的恐龙去和暴龙打架,那真的是有点强人所难了。就像在陆地上,大鳄鱼也难免会成为花豹的盘中餐。暴龙比棘龙更加灵活强壮,陆战经验丰富,主场优势明显,拿下棘龙应该不成问题。当然。如果战场是在水里的话,即使强如暴龙,也不得不甘拜下风了。

***

就算不打架,棘龙身上也有一个特征会吸引大家的眼光。它们之所以叫棘龙,是因为它们背部的脊椎上都长着长长的棘,最高的一根有两米长。这些棘应该不是裸露的,而是应该会有有一层皮肤包裹着这些棘,形成一面背帆。

背帆是一种相当原始的特征,但白垩纪中晚期的棘龙身上还存在,说明这背帆还是具有一定的功能的。科学家普遍觉得,这个背帆的皮肤里有很多很多血管,利用这张帆,可以让棘龙身体的热量快速散发,也可以通过晒太阳来快速提升体温。另外一些人觉得,这面背帆上可能有很艳丽的花纹,在繁殖季节可以用作一个炫耀的器官。

最近还有人提出一个新的理论,很有意思,他们认为,棘龙的这个“背帆”不是一面薄薄的帆,而是像骆驼的驼峰一样,圆鼓鼓的,里面储存着大量的水和脂肪。因为棘龙生活在浅海区,气候可能不太稳定,如果碰到干旱的日子,捉不到鱼,那么棘龙就可以靠着这些储存起来的能量维持生存。

不过呢,目前,这几种猜想都没有得到什么确凿证据的支持,都有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只有等到以后技术发展了,才能让我们对棘龙的了解更进一步。

***

恐龙学家采集的化石标本里面,有一些非常重要的标本,被叫做“模式标本”。听上去好像有点神秘高深,但其实不难理解。模式标本是一个物种确立的基础,恐龙学家命名、描述一种新恐龙的时候,会指定一块或几块标本,作为模式标本,相当于给了个样板。以后做物种鉴定的时候,只能根据这块模式标本来做比对。

原产巴西的闪彩袄蛱蝶的模式标本,红色小标签上的“TYPE”就是指明这件标本是模式标本的意思。图片拍摄:Notafly

如果没有模式标本的话,万一鉴定过程中,哪一步出了错,就非常容易以讹传讹,造成物种分类的大混乱。所以模式标本的保存就特别重要了。

但是棘龙的模式标本就非常惨,因为它们被炸掉了。

那是在1944年,75年前,一位年长的学者满脸疲惫地砸着德国某个博物馆馆长的桌子。那位学者叫恩斯特·斯特默,当年已经73岁了,他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希望博物馆能够把一批化石转移到安全的地方藏起来,因为那时候已经接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尾声了,对德国本土的轰炸越来越多。

年轻时的恩斯特·斯特默。

博物馆馆长是个很神经质的人,他非常不愿意把这些标本藏起来。最后,他拿出了杀手锏,质问这位老先生,他吼道:“我非常怀疑你的忠诚,斯特默先生,你这样做,是对我们的国家和元首没有信心吗?”

在纳粹德国,这样的指控已经是非常严重的了,斯特默不得不放弃了他最后的努力,摔门而出。他一个人来到博物馆的展厅,面对着一具棘龙化石发呆。

***

这是世界上发现的第一件棘龙化石标本,也是当时唯一一件。你想,唯一一件嘛,当然就只能是模式标本了。发现这件标本的人正是这位斯特默先生。

那是在1910年,斯特默正值壮年,他带着考察队前往埃及的腹地,去寻找古生物的遗骸。他带着考察队一头扎进了撒哈拉沙漠,毒蛇、蚊虫、酷暑无时无刻地折磨着他们。斯特默本人病倒了好几次,眼看着身体越来越差,手头剩下的资金也越来越少,就打算抱着遗憾离开的时候,竟然发现了一大片史前动物的骨骸。

根据棘龙模式标本绘制的标本插画。图片绘制:恩斯特·斯特默

摆在博物馆大厅里的那几块标本,就是从那批骨骸里找到的。斯特默满怀激动地把这些化石挖出来,运回德国,开始清修工作。在研究中,斯特默根据头骨碎片推断,这种新发现的恐龙在生前能有14米长,体重重达7吨。

你可能觉得这个数字没有什么感觉,但是在当年民族情绪高涨的德国人眼里,那可非常重要。因为14米的长度超过了暴龙的长度,这也就意味着世界上最大的陆生肉食动物,是德国人发现的。这些化石陈列在慕尼黑的这所博物馆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给很多学者、游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根据当年保留下来的模式标本图文资料重建的棘龙化石复制品。图片拍摄:Ryan Somma

就在斯特默拍桌子之后没几天,1944年的4月27日,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上千架美国轰炸机从英国起飞,对慕尼黑市进行了一轮空袭。保存着棘龙化石标本的博物馆在空袭中被夷为平地。博物馆里的化石自然都被炸得粉碎,啥也都没能留下来。现在,我们恐龙学家说起这件事情来,都觉得挺遗憾的。要是听了斯特默的,把这些化石搬出来一点儿藏在乡下,那该多好。

***

但是发生了的事情就已经发生了,没有后悔药可以吃。好在后来,古生物学家又找到了几头新的棘龙化石,虽然也不太完整,但好歹弥补了遗憾。现在,你可以在意大利的米兰自然历史博物馆看到世界上最大的棘龙化石标本。这具标本甚至比斯特默发现的那具还要大,标牌上写着“世界上最大的肉食动物”。

米兰自然博物馆门外的棘龙复原模型。图片拍摄:Bramfab

好了,关于棘龙的故事我就讲到这里。在文稿末尾,我给你准备了一张恐龙卡片,我请了非常专业的画师,为你画出了棘龙的复原图。你可以在文稿区里找到这张卡片,点击图片还可以保存哦。

另外,如果你还知道关于棘龙的其他故事,欢迎你留言跟我分享;也欢迎你点击屏幕右下角的“请朋友听”,把这节课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听。

下节课我会给你讲北票龙的故事,讲讲古生物学家怎么用碎石头拼出大恐龙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