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有什么习俗

如题所述

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传统风俗的阿拉伯民族,随着社会的前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渗透和交流,其人民的传统习俗也随着演变,他们的审美观、穿戴、居住既蕴涵着传统色彩又带有朝代气息。

[一]男子的装束

身着大袍,外加披风,包头巾上戴头箍,为阿拉伯人的形象。
阿拉伯大袍多为白色,衣袖宽大,袍长至脚,做工简单,无尊卑等级之分。它既是平民百姓的便装,也是达官贵人的礼服,衣料质地随季节和主人经济条件而定,有棉布、纱类、毛料、尼绒等。

��宽松舒适为阿拉伯大袍的特点,但其做工装饰各区存在细微差异;如沙特人的大袍为长袖、高领、镶里子。苏丹人的大袍无领,胸围和袖子肥大,呈圆筒形,长至脚踝,前后都有袋兜,侧面还有腰兜,可两面轮换穿。阵曼人的大袍无领,领口处有一条约30公分长的绳穗垂于前胸,穗底部有一花萼状开口,可向里边喷洒香水,放香料。

阿拉伯大袍的颜色除白色外,也有深蓝、深灰、深棕色和黑色。阿拉伯人的内衣,各地区也不相同。上衣多为条纹长衫,也有白色汗衫,夏季许多人不穿内衣。下身穿着奇特,也门、阿曼、阿联酋等国流行男穿裙子女穿裤,偏僻地区的部落或穷人仅用一块布把下身一围了事。利比亚、突尼斯等国的男士是喜欢穿肥大的灯笼裤。由于阿拉伯男子一年四季大袍不离身,内衣的式样和色彩就没有多少显露的机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阿拉伯各国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但传统服装白大袍并没有被冷落,至今仍相当流行。即使是赶时髦的年轻人和公务人员,上班时西装革履或牛仔服,一到家仍都换上大袍。国家元首、高级官员身着大袍出席盛宴和庆典活动的也屡见不鲜。有一些人士洋结合,在大袍外穿西装,或西装外披大袍,可谓别具风格。

阿拉伯大袍历经千载而不衰,是它对生活在炎热少雨的阿拉伯人有无法取代的优越性。生活实践证明,大袍比其他式样的服装更具抗热护身的优点,无论白色或其他颜色的大袍,在吸收外来热量的同时,里面形成一个通风管,空气自下而上流通,犹如烟囱一样,使人体感到凉爽。

披风在阿拉伯人看来,是节日盛装,男人在大袍外加件披风,显得神采奕奕,有男子汉气概。披风花色繁多,质量也不相同。如科威特的披风市场上,男式、女式、夏天穿的透明纱披风、冬季穿的羊毛、驼毛、呢绒披风样样俱全;有平民穿的物美价廉的普通披风,也有王室成员及富翁们穿用的做工精细、镶有金银丝的豪华披风。

阿拉伯人的包头巾,也是沙漠坏境产物,起帽子的作用,夏季遮阳防晒,冬天御寒保暖。这种头巾是块布,将其放于头上,再套上一个头箍固定之。其色多为白色,也有其他颜色。布料有优劣厚薄之别,随季节和条件而定。

头箍是用驼毛做成的圆状环,多为黑色,偶有白色,粗细轻重不等。年轻人喜欢粗重的头箍,再系根飘带,显得潇洒、英俊。

有些阿拉伯国家,如半岛上的也门和北非的毛里塔尼亚,男人们头上缠一条白色的长头巾,不戴头箍。他们的头巾除起帽子的作用外,还有其它用途:睡觉时做铺盖,礼拜时当垫子,洗脸时做毛巾,买东西时当包袱,刮风时蒙在脸上挡风沙。

阿曼男子只披头巾,不戴头箍,头巾的颜色有等级之分,多为白色或素色,王室人员用红、蓝、黄三色为基调的特制头巾,其他人们禁用。

头巾下再戴一顶小白帽是许多阿拉伯人的习惯。在非正式场合,他们更喜欢只戴小白帽而不包头巾。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等国的部分男子不用头巾,不戴小白帽,只戴一顶红色或黑色土耳其式的高筒毡帽。一些人爱在毡帽下缠一条白布,更显艳丽新颖。

佩物,是阿拉伯各部落长期养成的装饰习惯,其式样繁多,各有千秋,尤以也门和阿曼的腰刀最具特色。

腰刀最初是用以防身自卫的武器,后逐渐成为珍贵的装饰品和民族风俗。阿拉伯人觉得只有佩戴腰刀,才能显示男子汉的侠义、潇洒和威武气概,不佩腰刀的男人不算好汉。同时,佩戴腰刀也是男孩子长大成人的标志。至今还有些部落,当男孩长到15岁就为他举行佩戴仪式,以示祝贺。

腰刀的制做,在也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现在不少城市仍有制造腰刀的作坊,有机制也有手工制做,做工考究、精细。腰刀多为双刃,成弯钩形,刀鞘饰有银环,与宽皮带或绣有精美图案的丝带连结,便于佩带。

在阿曼,腰刀是国家的象征,其图案绘在国徽上。阵曼国的地图形状也酷似一把腰刀。

腰刀柄的制作也很讲究,有牛角、羊角和木质的,最名贵的是用犀牛角或长劲鹿角制成,用金银镶上图案或经文,光彩夺目,价值连城;有的还镶上主人很氏、制做年代,代代相传。

名为腰刀,并非都挎于人们的腰部,有的别于金银彩线绣成的腰带上,更多的插在胸前特制的宽皮带上,每当他们高歌起舞时,常以腰刀伴舞。腰刀几乎不离身,如从主人身上夺下腰刀,是对主人最严厉的教训与最大的侮辱。也门政府规定,佩戴腰刀的人打架斗殴,治安人员和部落酋长有权扣押他的腰刀,罚他在若干天内只能带刀鞘外出,晓谕人们他正在受过。所以,无论何时,都不可随便摘掉别人身上的腰刀。

毛里塔尼亚人的佩物与其他阿拉伯国家有所不同,几乎人人身带护身符,有的甚至要带几个。护身符装在皮制的小袋里。除美饰外,主要是图吉利。

[二]女子的服饰

头戴黑面纱,身穿黑大袍是伊斯兰教规定下的阿拉伯妇女形象。阿拉伯妇女的黑面纱很薄,戴上面纱,外人见不着主人的脸,主人却能透过纱同网视物如常。有少数妇女戴双层黑纱,视物困难,常需儿童帮助;有人用一块黑纱盖住头发,另一块遮住面部和嘴巴,露出眼睛;有人在黑纱上开一个或两个小洞,便于视物。黑纱有大小,小的罩住头及脖子,大的蒙在头上,四角可垂至胸部,甚至腿部。多数妇女除戴黑纱外,里面还戴有做工精细、镶嵌饰物的帽子。

黑大袍是阿拉伯妇女的传统服装,做工简单,式样和花色因地而异。如沙特妇女的黑袍是一件宽大的黑斗篷。

也门女子服式有二种:一种是头顶黑纱,将头部盖住,再披块黑布(或花格子布)裹着全身;另一种是分头部、上身和下身三部分,头顶黑纱至脖子,上身黑披肩垂至腰部,在胸前系牢,下身穿条黑裙子盖至脚面。

埃及妇女的黑袍是块长方形的黑布,即将5米长的布一分为二,两边缝在一起,根据个人喜好绣上花边即成,穿、披均可,灵活方便,还可随意穿着袒露身体的某一部分。

苏丹妇女爱穿拖地长袍。长袍是一块布,可裹全身,黑色、白色皆有。

利比亚妇女外出时,常用一块类似被单的花布把全身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双眼。

阿拉伯妇女看起来衣着简单,甚至赤脚,其实不然,她们浑身几乎戴满各式金银首饰。头戴银头箍,头箍系银链,前额挂金银链,鼻饰镶花,耳坠一环又一环,项链一圈又一圈,十指戴戒指,手腕挂镯子,脚饰脚镯与足铃……,倒也十分别致,充分显现披金戴银的雍容华贵。

滚滚石油财富改变着中东这块古老的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规律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审美意识。如今,阿拉伯人的传统服饰除在边远地区仍占统治地位外,大城市已逐渐让位于土洋结合,东西方款式共存的服饰新时代。尤其男女青年一代装束更喜欢追赶时髦。

埃及女装的主流是表现女性的体态美,款式不拘一格。西装、茄克、套装、长裤、连衣裙、超短裙、牛仔裤等,都很流行,传统斗篷式长袍,也仍有人穿着。

在利比亚,传统服装虽仍占主导地位,但年轻男人常是西装革履,女士们也身着西装套裙,庄重高雅,欣赏和追求“淡化”了的西方化妆术,胭脂、口红,轻描淡抹,染指甲、洒香水,佩耳环、项链等钝金首饰。

即使是伊斯兰教规最严格的沙特阿拉伯,服饰也在发生变化。妇女们虽仍戴面纱,大袍也依然如故,但大袍里边却是五光十色,年轻的学生身穿牛仔服、T恤衫,上流社会的女子也穿上了潇洒的西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1
中东国家的习俗礼仪
中东地区的人们普遍信奉伊斯兰教,有其独特的宗教文化背景
和风俗习惯,在谈吐和举止上要注意不要触犯他们的宗教禁忌。
中东地区对男女的穿着打扮要求十分严格,像对待法律一样。
阿拉伯人在谈论公事前通常要喝一杯咖啡或薄荷茶,但喝茶时不可
用左手,递名片和吃饭时也不可用左手。阿拉伯人见面一般握手表
示欢迎,有时亲吻面颊表示热烈欢迎。若能在一个合适的机会按照
阿拉伯人的宗教礼节向他们打招呼,对方会认为这是您对他最真诚
的恭维。
与阿拉伯人第一次见面时不要赠送礼物,否则会有贿赂之嫌,不
要问候对方的妻子,也不要向对方的妻子赠送礼物,但送给孩子的礼
物是受到热烈欢迎的。送给阿拉伯人的礼物最好具有知识性,富有
人情味。不要过分赞扬阿拉伯人的某件物品,否则他会当场作为礼
物送给你。
阿拉伯人禁酒,不喝任何含酒精的饮料,不能将酒作为礼品赠送
给他们。阿拉伯人不吃猪肉,不用猪皮制品及带猪形图案的饰品,同
时不要谈狗,不要送带有动物形象的礼物。因为在他们看来,动物形
象会带来厄运。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6-28
中东地区有许多独特的习俗,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
1. 穆斯林的斋月:斋月是伊斯兰教的一个重要节日,穆斯林在这个月份内禁食白天,并在日落后享用丰盛的晚餐。
2. 穆斯林的礼拜仪式:穆斯林每周五会去清真寺参加礼拜仪式,他们会洗净身体并穿上特殊的礼服。
3. 茶文化:中东地区有浓厚的茶文化,茶被视为款待客人和社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茶会在家庭、婚礼和其他特殊场合中都是常见的。
4. 沙漠生活:在沙漠地区,人们有许多适应沙漠环境的习俗,如穿着特殊的服装、饮用大量的水和使用骆驼作为交通工具。
5. 婚礼仪式:中东地区的婚礼仪式非常盛大,通常持续数天。婚礼上会有音乐、舞蹈、美食和传统仪式。
6. 足部护理:在中东地区,足部护理是一种重要的习俗。人们经常去足疗店接受足部按摩和护理,以保持脚部的健康。
7. 阿拉伯传统服饰:阿拉伯国家的传统服饰包括男性的长袍(thobe)和女性的黑袍(abaya)。这些服饰在公共场合和宗教场所中经常被穿着。
这些只是中东地区习俗的一部分,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会有各自独特的习俗和传统。
第3个回答  2023-06-28

中东地区由于其丰富多样的文化和宗教传统,有许多独特的习俗。以下是一些中东地区常见的习俗:

    茶文化:中东地区有着重要的茶文化,茶被视为待客的标志和热情好客的象征。人们常常邀请家人、朋友或来访的客人喝茶,并在茶中加入香料如薄荷、胡椒等,让茶具有独特的口味。

    礼仪和待客之道:中东人注重礼貌和尊重,对待客人非常热情好客。当客人到访时,主人会准备丰盛的餐食,并主动为客人提供舒适的座位和款待。

    沙漠生活习俗:在沙漠地区,人们有许多特殊的生活习俗。例如,他们通常在清晨或傍晚时进行户外活动,而在白天则避免户外活动因为极高的温度。此外,他们还特别注意沙尘暴的预防和应对方法。

    梅花烟斗:梅花烟斗是阿拉伯国家特有的一种传统习俗,通常在晚宴或社交场合上出现。它是由陶瓷或木头制成的烟斗,利用水过滤烟草烟雾。

    宗教习俗:中东地区是伊斯兰教的重要发源地,宗教习俗在当地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穆斯林每年会庆祝拉姆丹节(斋月)和哈吉节,并在清真寺进行祈祷和仪式。

    请注意,中东地区覆盖范围广大,习俗会有所差异。这里提到的只是一些常见的习俗,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独特的习俗存在。同时,习俗也可能因国家、地区、宗教或个人习惯而有所不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