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有关转基因食品前景的资料

越详细越好. 谢谢

转基因食品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转基因食品以其独特的品质和特性,深受人们的关注,有人为农业科学取得的技术进步而欣喜若狂,称之为“新世纪的食粮”,同时,也有人担忧其安全性而敬而远之。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福还是祸,主动权恐怕不是家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转基因作物引发新的绿色革命

转基因作物又称转基因改制作物,是指运用基因技术,克服传统嫁接及杂交技术的不确定性,通过定向进化方式培养而成的农作物。转基因技术可根据人们的需要,赋予农作物新的特性。例如可以使农作物自己释放出杀虫剂,可以使农作物在旱地或盐碱地上生长,或者生产出营养更为丰富的食品。科学家还利用转基因技术,开发能够生产防病的疫苗和食品的农作物。

如果说人们将杂交农作物的诞生、化肥的大量使用促进农产品产量大幅提高,作为第一次绿色革命的标志。那么现在,基因工程应用于农业领域,使第二次绿色革命近在咫尺。

基因技术的突破使科学家们得以用传统育种专家难以想象的方式改良农作物,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第一,可降低生产成本。一个品种的基因加入另一种基因,会使该品种的特性发生变化,具备原品种所不具备的因子,从而增强了抗病、抗杂草或抗虫害能力,由此可减少农药和除草剂的用量,降低种植成本。第二,可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一种作物的基因改良后,更容易适应环境,能更有效抵御各种灾害的袭击,并使产量更高。第三,转基因技术可以使开发农作物的时间大为缩短。利用传统的育种方法,需要七、八年时间才能培育一个新的品种,而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一种全新的农作物品种,时间可缩短一半。因此,有专家认为,不出多少年,转基因技术将改变世界农业版图。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材料,1997年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的播种面积约为1100万公顷,1998年上升到近3000万公顷,1999年底,估计将达4000万公顷,平均增幅超过lO0%。

美国是转基因技术采用最多的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初将基因改制技术实际投入农业生产领域以来,目前美国农产品的年产量中55%的大豆、45%棉花和40%的玉米已逐步转化为通过基因改制方式生产。目前,大约有20多种转基因农作物的种子已经获准在美国播种,包括玉米、大豆、油菜、土豆、和棉花。据估计,从1999年到2004年,美国基因工程农产品和食品的市场规模将从40亿美元扩大到200亿美元,到2019年将达到750亿美元。有专家预计:21世纪初,很可能美国的每一种食品中都含有一定量基因工程的成分。其它还有阿根廷、加拿大也是转基因农业生产发展迅速的国家。

我国的转基因研究也有较大的发展,并且在基因药物、转基因作物、农作物基因图与新品种等方面具有相对比较优势。但真正进入商业化生产的则较少,就农作物而言,目前只有抗虫棉、矮牵牛花、抗病毒甜椒、抗病毒蕃茄。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受到质疑

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和进步,转基因作物的增多和基因食品的大量上市,一些负面影响也开始显现。人们都在进行深入思考,基因移植、改性工作可以进行到什么程度?安全性如何?同时也不断有人提出责难和怀疑。

1999年5月英国的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刊登了美国康奈尔大学副教授约翰·罗西的一篇论文,引起世人的震惊。论文说,研究人员把抗虫害转基因玉米——BT基因玉米的花粉撒在苦苣菜叶上,然后让蝴蝶幼虫啃食这些菜叶。四天之后,有44%的幼虫死亡,活着的幼虫身体较小,而且无精打采。而另一组幼虫啃食撒有普通玉米花粉的菜叶,则未有出现死亡率高或发育不良的现象。论文据此推断,BT转基因玉米花粉含有毒素。

BT转基因玉米是为玉米抗病虫害能力而培育的,其培育方法是向玉米种子中植入一种可以有效杀伤危害玉米害虫的基因。一些科学家认为,植入BT基因使玉米能够产生杀伤害虫的物质,从而具有抗虫害能力,但也因此而具有了毒性。这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

那么,人们怀疑,转基因农作物和以此为原料制造的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是否也有危害,比如,具有抗虫害、自动除杂草的转基因作物其作用机理与传统农药有无不同,会不会将有毒性的物质“传送”给消费者的有机体系?还有,某种转基因食品可以抵御细菌入侵,那么是否会使我们体内外的细菌产生变异而对所有的抗菌素产生免疫力?目前,这些问题尚无法作出明确的解释。并且,英国的研究人员近来在实验室中证实:小白鼠在食用转基因土豆10天后,其肾、脾和消化道都出现了损伤。这就更加深了人们的恐惧心理。

目前,美欧的一些消费者团体和绿色和平组织掀起了相当规模的抵制运动,反对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和基因食品的销售。法国不少食品超市为迎合顾客的胃口,坚持拒售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世界上两大食品公司——雀巢公司和联合利华公司声称不介入转基因农产品的生产。

各国政府也对此高度重视。美国国家科学院已经就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展开调查。欧盟国家曾在卢森堡举行环境部长会议,会上达成一致意见是:在新法规制定出来之前,暂停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和流通。大豆生产大国巴西不久前宣布,在查清转基因农作物对环境产生影响之前,暂时停止生产转基因大豆。

发展趋势不可阻挡

应该看到,从世界范围看,转基因食品并不是随意推向市场的。我国对生物工程的研究和开发,是在保护人民健康和资源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对转基因产品管理和监控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1993年原国家科委发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1996年农业部又发布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农业部每年受理两批基因工程体的安全评价,目前已受理了193项,批准进入商业化生产的仅有6项。在这种管理体系下,经过安全评价和检测的转基因产品,是安全的。

由于发展较早,美国、加拿大对转基因食品采取一种较为宽容的政策,他们采取的是备案制。在经过评价后,被视为安全的工程体和产品就不再受监控了。

从长远看,利用基因工程改良农作物已势在必行。这首先是由于全球人口的压力不断增大。专家们估计,今后40年内,全球人口将比目前增加50%。为此,粮食产量必须增加75%才能解决世界人口吃饭问题。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可耕地的萎缩,更加深了绿色革命的迫切性。另外,人口老龄化对医疗系统的压力也不断增加,开发有助于增强人体健康的食品十分必要。

转基因作物和食品的安全性,关键还看是否有一整套国际标准和相关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正确地引导转基因农产品的开发和运用,规范检测手段,才能确保转基因农产品的食用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安全。

据报道,联合国粮农组织、经合组织、世界卫生组织正在成立有关专家工作小组,准备对转基因食品的开发、生产及销售确定相关规则,计划于2000年7月以前拿出具体方案。

顺民心则得天下。据悉,目前一些欧美企业正在积极调整开发转基因农产品战略。他们从消费者利益出发,从盲目增加产量转向注重转基因农产品的务实性和高附加价值。如杜邦公司计划在2002年以前开发抑制骨质增生的大豆,2005年开发出亚油酸含量高的防癌大豆,并计划利用生命工程技术提高玉米等农产品的附加值,为人类造福,为企业增加效益。

转基因作为一项新兴的生物技术,无论哪个国家都不会在转基因食品领域退缩。随着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完善,转基因食品定会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21世纪的田野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8-09
转基因食品”是一个新名词,有人说“21世纪是生物技术的世纪”,转基因食品就是生物技术的产物。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转基因生物直接食用,或者作为加工原料生产的食品,统称为“转基因食品”。

其实,转基因的基本原理也不难了解,它与常规杂交育种有相似之处。杂交是将整条的基因链(染色体)转移,而基因转移是选取最有用的一小段基因转移。因此,转基因比杂交具有更高的选择性。

转基因食品有哪些种类

为了提高农产品营养价值,更快、更高效地生产食品,科学家们应用转基因的方法,改变生物的遗传信息,拼组新基因,使今后的农作物具有高营养、耐贮藏、抗病虫和抗除草剂的能力,不断生产新的转基因食品。

第一类,植物性转基因食品。

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很多。例如,面包生产需要高蛋白质含量的小麦,而目前的小麦品种含蛋白质较低,将高效表达的蛋白基因转入小麦,将会使做成的面包具有更好的焙烤性能。

番茄是一种营养丰富、经济价值很高的果蔬,但它不耐贮藏。为了解决番茄这类果实的贮藏问题,研究者发现,控制植物衰老激素乙烯合成的酶基因,是导致植物衰老的重要基因,如果能够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抑制这个基因的表达,那么衰老激素乙烯的生物合成就会得到控制,番茄也就不会容易变软和腐烂了。美国、中国等国家的多位科学家经过努力,已培育出了这样的番茄新品种。这种番茄抗衰老,抗软化,耐贮藏,能长途运输,可减少加工生产及运输中的浪费。

第二类,动物性转基因食品。

动物性转基因食品也有很多种类。比如,牛体内转入了人的基因,牛长大后产生的牛乳中含有基因药物,提取后可用于人类病症的治疗。在猪的基因组中转入人的生长素基因,猪的生长速度增加了一倍,猪肉质量大大提高,现在这样的猪肉已在澳大利亚被请上了餐桌。

第三类,转基因微生物食品。

微生物是转基因最常用的转化材料,所以,转基因微生物比较容易培育,应用也最广泛。例如,生产奶酪的凝乳酶,以往只能从杀死的小牛的胃中才能取出,现在利用转基因微生物已能够使凝乳酶在体外大量产生,避免了小牛的无辜死亡,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第四类,转基因特殊食品。

科学家利用生物遗传工程,将普通的蔬菜、水果、粮食等农作物,变成能预防疾病的神奇的“疫苗食品”。科学家培育出了一种能预防霍乱的苜蓿植物。用这种苜蓿来喂小白鼠,能使小白鼠的抗病能力大大增强。而且这种霍乱抗原,能经受胃酸的腐蚀而不被破坏,并能激发人体对霍乱的免疫能力。于是,越来越多的抗病基因正在被转入植物,使人们在品尝鲜果美味的同时,达到防病的目的。

食用转基因食品安全吗

转基因食品是利用新技术创造的产品,也是一种新生事物,人们自然要问,食用转基因食品安全吗?

其实,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人是英国的阿伯丁罗特研究所的普庇泰教授。1998年,他在研究中发现,幼鼠食用转基因土豆后,会使内脏和免疫系统受损。这引起了科学界的极大关注。随即,英国皇家学会对这份报告进行了审查,于1999年5月宣布此项研究“充满漏洞”。 1999年英国的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刊登了美国康乃尔大学教授约翰·罗西的一篇论文,指出蝴蝶幼虫等田间益虫吃了撒有某种转基因玉米花粉的菜叶后会发育不良,死亡率特别高。目前尚有一些证据指出转基因食品潜在的危险。

但更多的科学家的试验表明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赞同这个观点的科学家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首先,任何一种转基因食品在上市之前都进行了大量的科学试验,国家和政府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而科学家们也都抱有很严谨的治学态度。另外,传统的作物在种植的时候农民会使用农药来保证质量,而有些抗病虫的转基因食品无需喷洒农药。还有,一种食品会不会造成中毒主要是看它在人体内有没有受体和能不能被代谢掉,转化的基因是经过筛选的、作用明确的,所以转基因成分不会在人体内积累,也就不会有害。

比如说,我们培育的一种抗虫玉米,向玉米中转入的是一种来自于苏云金杆菌的基因,它仅能导致鳞翅目昆虫死亡,因为只有鳞翅目昆虫有这种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特异受体,而人类及其它的动物、昆虫均没有这样的受体,所以无毒害作用。

1993年,经合组织(OECD)首次提出了转基因食品的评价原则--“实质等同”的原则,即:如果对转基因食品各种主要营养成分、主要抗营养物质、毒性物质及过敏性成分等物质的种类与含量进行分析测定,与同类传统食品无差异,则认为两者具有实质等同性,不存在安全性问题;如果无实质等同性,需逐条进行安全性评价。

在我国,国家科委于1993年颁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用于指导全国的基因工程研究和开发工作。2000年由国家环保总局牵头,8个相关部门参与,共同制订了《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

转基因食品发展现状

近十余年来,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在农业上显示出强大的潜力,并逐步发展成为能够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的产业。1999年,全世界有12个国家种植了转基因植物,面积已达3990万公顷。其中美国是种植大户,占全球种植面积的72%。世界很多国家纷纷将现代生物技术列为国家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扶持生物技术的发展。但是,转基因食品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比如说,美国人对生物技术有着更深层次的体验。转基因食品在美国没有受到更多的排斥,而是走上了寻常百姓的餐桌。近年来,美国的转基因作物品种越来越多,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美国转基因玉米的播种面积从1996年的16万公顷增加到1997年的120万公顷,2000年栽种的面积达到1030万公顷,大约占美国玉米种植面积的一半。转基因大豆也已用于制作数百种食品,其中包括食物油、糖果和人造黄油。

中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这意味着中国将以占世界可耕地面积的7%养活世界22%的人口。城市化发展使农业耕地不断减少,而人口又持续增加,对工农业生产有更高的需求,对环境将产生更大的压力。为此,从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已将现代生物技术纳入其科技发展计划,过去20多年的研究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果实。目前,抗虫棉等五项转基因作物早已被批准进行商品化生产,转Bt杀虫蛋白基因的抗虫棉1998年的种植面积为1.2万公顷。资料显示,到2000年上半年为止,我国进入中间试验和环境释放试验的转基因作物分别为48项和49项。

近年来,我国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总体水平还较低。只要我们正确对待、合理开发、有效管理,很有可能走在世界的前列。

展望

转基因食品是新的科技产物,尽管现在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它会愈来愈完善。我们相信,只要按照一定的规定去做,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会是健康、有序的,我们的生活也会因生物技术带来的转基因食品而变得更加丰富精彩。

带着美好的愿望预测未来,我们再也不会担心农药的危害,我们吃的食品都是新鲜的,我们的食品不会短缺……也许糖尿病人只需每天喝一杯特殊的牛奶就可以补充胰岛素,也许我们会见到多种水果摆在药店里出售,补钙的、补铁的、治感冒的、抗病毒的……很有可能,转基因食品会让我们的明天灿烂无比。

参考资料:http://www.bast.net.cn/bjkpzc/kxcl/wk/qnkxjkpwk/sm/9158.shtml

第2个回答  2009-08-09
基因工程自20世纪70年代兴起之后,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惊人的成绩,特别是近十年来,基因工程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基因转移、基因扩增等技术的应用不仅使生命科学的研究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而且在实际应用领域——医药卫生、农牧业、食品工业、环境保护等方面也展示出美好的应用前景。
1、转基因技术与医药卫生
目前,转基因技术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生产基因工程药品 如胰岛素、干扰素和乙肝疫苗等。基因工程药品是制药工业上的重大突破。例如,有人设想并正在试验将抗生素生产菌放线菌或霉菌的有关遗传基因转移至发酵时间更短、更易于培养的细菌细胞中;将动物或人产胰岛素的遗传基因转移至酵母或细菌的细胞中;将家蚕产丝蛋白的基因引入细菌细胞中;把人或动物产抗体、干扰素、激素或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等的基因转移至细菌细胞中;把不同病毒的表面抗原基因转移到细菌细胞中以生产各种疫苗;用基因工程手段提高各种氨基酸发酵菌的产量;构建分解纤维素或木质素以生产重要代谢产物的工程菌;以及用基因重组技术培育工业和医用酶制剂等高产菌的工作等。
这类工作如获成功,其经济效益将是十分显著的。例如,目前用100000克胰脏只能提取3~4g胰岛素,而用“工程菌”进行发酵生产,则只要用几升发酵液就可取得同样数量的产品。1978年,美国有两个实验室合作,使E.coli产生大白鼠胰岛素的研究已获成功。接着,又报道了通过基因工程使E.coli合成人胰岛素实验成功的消息。他们在实验室中曾将人胰岛素A、B两链的人工合成基因分别组合到E.coli的不同质粒上,然后再转移至菌体内。这种重组质粒可在E.coli细胞内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使带有A、B链基因的“工程菌”菌株分别产生人胰岛素的A、B链,然后再用人为的方法,在体外通过二硫键使这两条链连接成有活性的人胰岛素。另外,在1977年,国外已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使E.coli生产出一种名为生长激素释放因子“SRIH”的动物激素(一种十四肽,能抑制其他激素的释放和治疗糖尿病等),它原来要从羊的脑下垂体中提取,宰50万头羊也只能提取5mg的产品,而现在只要用10L发酵液就可获得同样的产量。
近年来,应用遗传工程获得这类产品的例子正与日俱增,尤其是多肽类物质,如脑啡肽(大脑中的镇痛物质)、卵清蛋白(即“OV”,389肽)、干扰素(用于治疗病毒性感染)、胸腺素α-1(有免疫援助因子的作用,可治疗癌症)、乙型肝炎疫苗和口蹄疫病毒疫苗等。我国学者也急起直追,在脑啡肽、α-干扰素、γ-干扰素、人生长激素、乙型肝炎疫苗、含乙肝表面抗原基因的牛痘病毒株以及青霉素酰化酶等的基因工程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令人鼓舞的成果。
(2)用于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基因工程技术还可以直接用于基因的诊断和治疗。。目前用基因诊断方法已经能够检测出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许多种病毒。
基因治疗是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如恶性肿瘤、艾滋病、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等,也都可以被人类征服。
2、转基因技术与农牧业、食品工业
转基因技术在农牧业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是培育高产、优质或具有特殊用途的动植物新品种。基因工程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高产、稳产和具有优良品质的农作物。例如,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可以改善粮食作物的蛋白质含量。将固氮菌的固氮基因转移到生长在重要作物的根际微生物或致瘤微生物中去,或是干脆将它引入到这类作物的细胞中,以获得能独立固氮的新型作物品种。其次,是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出具有各种抗逆性的作物新品种。自然界中细菌的种类是非常多的,在细菌身上几乎可以找到植物所需要的各种抗性,如抗虫、抗病毒、抗除草剂、抗盐碱、抗干旱、抗高温等。如果将这些抗性基因转移到作物体内,将从根本上改变作物的特性。
转基因技术在畜牧养殖业上的应用也具有广阔的前景,科学家将某些特定基因与病毒DNA构成重组DNA,然后通过感染或显微注射技术①将重组DNA转移到动物受精卵中。由这种受精 卵发育成的动物可以获得人们所需要的各种优良品质,如具有抗病能力、高产仔率、高产奶率和高质量的皮毛等。此外,转基因技术还可以为人类开辟新的食物来源。
3、转基因技术与环境保护
转基因技术可以用于环境监测基因工程还可以用于被污染环境的净化。造成环境污染的农药,并试图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回收和利用工业废物。凡此种种,都是一些可望取得成功和发展前景十分光明的研究课题。
在工业上,由于用微生物进行发酵生产要比在大田中进行农牧业生产具有许多优越性,因而它已成为农牧业发展的一个远景方向。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基因工程将是最有效的手段。
第3个回答  2009-08-08
近十余年来,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在农业上显示出强大的潜力,并逐步发展成为能够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的产业。1999年,全世界有12个国家种植了转基因植物,面积已达3990万公顷。其中美国是种植大户,占全球种植面积的72%。世界很多国家纷纷将现代生物技术列为国家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扶持生物技术的发展。但是,转基因食品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比如说,美国人对生物技术有着更深层次的体验。转基因食品在美国没有受到更多的排斥,而是走上了寻常百姓的餐桌。近年来,美国的转基因作物品种越来越多,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美国转基因玉米的播种面积从1996年的16万公顷增加到1997年的120万公顷,2000年栽种的面积达到1030万公顷,大约占美国玉米种植面积的一半。转基因大豆也已用于制作数百种食品,其中包括食物油、糖果和人造黄油。
中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这意味着中国将以占世界可耕地面积的7%养活世界22%的人口。城市化发展使农业耕地不断减少,而人口又持续增加,对工农业生产有更高的需求,对环境将产生更大的压力。为此,从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已将现代生物技术纳入其科技发展计划,过去20多年的研究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果实。目前,抗虫棉等五项转基因作物早已被批准进行商品化生产,转Bt杀虫蛋白基因的抗虫棉1998年的种植面积为1.2万公顷。资料显示,到2000年上半年为止,我国进入中间试验和环境释放试验的转基因作物分别为48项和49项。
近年来,我国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总体水平还较低。只要我们正确对待、合理开发、有效管理,很有可能走在世界的前列。
转基因食品是新的科技产物,尽管现在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它会愈来愈完善。我们相信,只要按照一定的规定去做,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会是健康、有序的,我们的生活也会因生物技术带来的转基因食品而变得更加丰富精彩。
带着美好的愿望预测未来,我们再也不会担心农药的危害,我们吃的食品都是新鲜的,我们的食品不会短缺……也许糖尿病人只需每天喝一杯特殊的牛奶就可以补充胰岛素,也许我们会见到多种水果摆在药店里出售,补钙的、补铁的、治感冒的、抗病毒的……很有可能,转基因食品会让我们的明天灿烂无比。
第4个回答  2009-08-08
目前转基因生物中发展最为广泛的是转基因农作物。世界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已由1995年时的120万公顷增加到1999年的3990万公顷。从1994年第一个转基因植物产品———延熟保鲜转基因番茄获得美国农业部和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批准进入市场起,截至1998年6月,国外批准商业化应用的各类转基因植物已近90种。
随着转基因农作物在全球迅速推广,转基因农作物产品市场销售额也逐年迅速增加,1995年转基因农作物的全球销售额仅为7500万美元。从目前的发展趋势预测,2000年全球转基因农作物产品的市场销售额可达30亿美元,到2010年可增至200亿美元。
转基因食品有副作用吗? 部分科学家认为,目前的科学水平还不能完全精确地预测一个外源基因在新的遗传背景中产生什么样的相互作用。但从理论上讲,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因为它们上市之前是经过大量试验和许多部门严格检验的,而且转基因食品在体内不积累,不会产生副作用。总之,转基因食品的前景是乐观的。

部分科学家提出,由于造成病害的微生物或害虫不断进行演化,而且农作物的种植环境气候也不断变化,受影响的农作物必须改良才能应付新的环境,转基因技术于是成为保障人类未来粮食供应的重要工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