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的繁体字?

现在字典上写着“从”的繁体是双人旁的。
但是,中华书局影印大徐本《说文解字》中常见到诸如:“从‘目’此‘声’”,为什么这上面的“从”同今日简化汉字的一样?
末学似乎也未从《说文》中找到“从”字。
不知可否有高人解答一下
各位先生,末学知道“从”的繁体现在怎么写,不用劳驾了。
图片中左边为字典上繁体“从”,右边即使我学提到的《说文》中的“从”

“从”的繁体字:

一、从的读音:cóng,zòng

二、汉字释义:

[ cóng ] 

1.依顺。

2.采取,按照。

3.跟随。

4.跟随的人。

5.参与。

6.由,自。

7.次要的。

8.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父(伯父、叔父的通称)。

9.国魏以后,古代官品(有“正品”和“从品”之分,宋代龙图阁大学士为从二品)。

10.姓。

[ zòng ] 

1.古同“纵”,竖,直。

2.古同“纵”,放任。

三、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四、部首:人

五、相关词组:

从意、从奴、嫔从、偏从、珍从

扩展资料:

一、汉字笔画:

撇、撇、竖、撇、点、撇、点、竖、横、撇、捺

二、词语释义:

1、从意

犹遂意,如愿;随从己意。

2、从奴

随从的奴仆。

3、嫔从

宫嫔、侍从。

4、偏从

谓文字偏旁的从属。

5、珍从

谓携带珍美食品探望老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1
根据《汉字形义演释字典》的观点,“从”字甲骨文、金文和小篆都像两人相随之状。后又增加了一个表示在路上走的义符,反而将“从”字废弃。现又简化为“从”,恢复了古字。“从”的本义是“随从”。

其实,“从”增加义符后,原有的写法没有立即废弃,二者并存过一段时间。《说文解字》中,这两种写法都能查到,中华书局版两个字都在169页。

令人费解的是,许慎对两个“从”字的字义作了不同的解释。简体的解释为“相听也”,繁体的解释为“随行也”。如果按照许慎的区分,“言听计从”应写简体,“跟从”、“随从”应写繁体。《说文》中大量出现的“从某某声”,用简体也符合许慎之意。

然而,许慎解释恐怕有误。甲骨文“从”的本义是“随行、随从”,即使到了东汉“从”专指“听从”(只是假设),《说文》也不能解释为“相听也”,因为《说文》是从造字角度来解字的。

总之,由两个“人”组成的“从”,历史更悠久,在后来的书中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个读音问题倒是很值得研究一下:根据《王力古汉语词典》,繁体的“从”,作“跟随”讲时读cong(二声),作“随行”讲时读zong(四声)。那么,《说文解字》里这字读什么音呢?换言之,当年许慎怎么读它呢?徐锴作“松用反”,徐铉作“慈用切”,凤凰版《说文解字》标上拼音zong(四声)。这个乱呀!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8-07
1912年元月,我国近代著名教育思想家和出版家陆费逵(字伯鸿)先生在上海创办中华书局。影印大徐本《说文解字》应该是在1917年到1919年之间版本,即民国十年前的印本。

从以上可以看出,作为新旧文化交替的五四及白话文运动时期,这个版本的图书已经有可能开始使用简体字。

况且繁体字简化的工作是个持续的过程,并不是新中国建立之后才开始,应该说建国后只是制定了一个标准。

因此,不能排除中华书局影印大徐本《说文解字》中所用“从”字的简体属于错印,应该是当时已经有了这个简化的字。

回答完毕~!找资料分析真累,睡觉~~~
第3个回答  2012-05-30
从与(彳从止)互为异体,不是简繁关系。
中古近古以(彳从止)为正体,从为异体;
现代大陆以(彳从止)为异体,从为正体;
第4个回答  2009-08-06
一种可能是 书印错了
另一种可能就是 那时候已经有从的简体字了,作者恰好用上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