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司法考试

我是西安的一在读本科生,现大三,专业是微电子。我准备毕业后报我自己家乡的司法考试,请问各位大大,报考司法既比较好又比较速成的复习用书和其它注意的地方。(我的专业和法学根本不对头,所以很郁闷了,平时也喜欢了解研究法律的一些案例来着,但没时间正规地学习)谢谢了

指南针民法王利老师向您建议:
1、很多事情的失败不是因为没有计划,而是缺少计划前的行动!(了解基本情况)
2、“失败乃成功之母”是对有成功素质的人而言的,对于没有成功素质的人而言再一次失败是悲剧的重演!(吸取教训,掌握要领)

重要说明:2009年司法考试与2008年的操作模式一致!!!
“突出三法三诉”;“突出重点,减宽加深”;“突出实务”。

一、揭开命题人的面纱——调整准星。
刑法:陈泽宪、周光权
刑诉:汪建成、宋英辉
民法:温世扬
商法:王卫国
民诉:潘剑锋
法理:高其才
宪法:韩大元、刘茂林
国私:黄进
国公:秦晓程
国经:张丽英
法制史:赵晓耕
二、揭秘“三法三诉”的命题规律——明确目标。
1、民法案例的命题指导思想:生活常见、法理疑难。
这种题今年的命题继续增加,这就是民法得分低的根本原因。这种题的直观感觉是“一看都会,一作基本不对。”
2、刑法案例的命题指导思想:常见多发、疑难复杂。
08年抢劫罪、诈骗罪、盗窃罪、侵占罪、贪污罪等6个罪名考了23分,就是这种命题指导思想的验证。这种题今年的命题继续增加,这就是刑法得分低的根本原因。这种题的直观感觉是“背会了法条作不上题。”
3、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命题特点:回归法条,强化操作。加强法条学习就可以顺利得分。
三、点破大学生过司考的桎梏——四个月过司考的途径。
1、当前大学教育较司法考试而言的三个弊端:
(1)重理念,轻规则:法律研究求本溯源,价值探究,教学中无不体现教师的研究方向、内容。课堂成了教师推广学术的礼堂:百家争鸣,各持己见。我们的教材更是各有所长、大不相同。
(2)重文论,轻实践:我们的学校教学是纯粹的本本教学,事例(案例)较少,实践没有。我们的教学成果、成就、学位的取得等关键看论文,可谓“一文定终身”。我们的教师大多没有司法实践经历,更谈不上经验,教学是空对空,理想对想象。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知识不等于能力。
(3)重学科,轻体系:我们的教师基本上都是本学科的精英。研究什么,教什么;教什么,是什么;是什么,全是什么。基本上不存在跨学科、跨部门法讲授的情况。知识条块分割、相互壁垒现象严重。实践是丰富多彩的,是跨学科的法的适用过程。
2、四个月通过司考的途径
任何一部司考辅导书的字数都在500万字左右(讲义性辅导书300万字左右、法规汇编150万字左右、历年真题50万字左右),按大纲要求有人统计考点有17000个。好了,我们算一笔帐:每天阅读10万字,这些书看一遍得50天,这是最理想的状态。现实是不可能这样的,知识储备交好的人,每天的阅读(精读)能在6万字左右。这样一来,得100天左右看一遍书。3个多月看一遍书,这试可能就难考了。因此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最好是备考7个月左右。就现在的命题特点可以看出:司考就是不想一些人考上,尤为“半路出家”的非法本生!因此要求大家有一个长期备战的心理准备。“一蹴而就”就能通过司考的时代远去了!
(1)真题的利用
司法考试的历年试题是司考命题人(同时也是该部门法的权威)智慧的结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研习历年真题可以感悟司考、启迪思路、强化重点。
“细节决定命运”已成为司法考试的定律。总结详尽的知识点的对比与联系是本套书的最大特点,可以说“一册在手,别无所求”!
拓展训练能起到拓宽知识面、拓展思维角度,强化重点知识、强化记忆的作用。司法考试也是知识维度的考查,多度角思维也是能力的表现。考生失分的原因往往不是知识储备不够,而是思维角度不足。拓展训练能帮助您克服法律“一看就会,一学就懂,一扔就忘,一用就懵”的痼疾。
逐项解析能起到深化理解,发现考眼(陷阱、题弯)。考眼是考点的考查方法、命题技巧的表现。考点往往是恒定的,考眼是变化的。只知考点,不知考眼是很可怕的:“年年上一当,当当不一样”既如是。

(2)法规汇编的使用
80%的分数都考在法条中!!司法考试是一个知识综合性极强的考试,可以说考生失败的重要原因是知识不全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知识的全面性恰似木桶,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通过与否不完全取决于考生的最优势学科。
(3)辅导书的选择:
复习卷一:最好用法律社的三卷本中的第一本。
其余的指南针出版的书。
(4)辅导班的不可或缺性:茫茫大海中的指南针!
辅导班的设置是自成体系又相对独立的。根据考试实践的要求,本着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思路设计的。坚决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的发生。指南针学校科学的设置了四个层次的班次:
(一)司考理论纠偏班
刑法中的“犯罪客体”是传统理论的重要内容,但因为不是司考理论的内容,所以从不考查。又如,刑法中的“因果关系”,传统理论用必然因果关系和偶然因果关系来判断,然而司考真题要求用条件说和相当因果关系说来判断(参见03年卷二第41题,06年卷二第2题,07年卷二第1题,08年卷二第52题)。再如,对于盗窃罪,传统理论要求具有秘密性,而司考理论认为可以公开盗窃(参见03年卷二第47题,06年卷二第17题)。对于抢夺罪,传统理论要求“乘人不备”,而司考理论没有这个要求(参见06年卷二第60题)。所有这些差异的根源在于,传统理论是借鉴前苏联的理论,而命题人的理论是借鉴德日的理论。因此,掌握正确的司考理论方向是制胜的前提。
本班次适应症:1、没有经过系统法学教育
2、经过法学教育但基础薄弱
3、经过基础法学教育但是所学理论并非司考命题老师所主张的理论
(二)强化班
(三)综合提高班
(四)模考冲刺班
(5)指南针丛书简介:
《2009年司法考试必读法律法规汇编》做考生“最实用、最方便”的工具书是指南针人不变的追求。此书法条与解释紧密结合,方便理解,有助记忆;命题角度分析把重点知识进行全方位的精炼分析和高度总结,提高考生的综合能力;牛刀小试活化知识,练就考生应试能力。
《2009年司法考试历年试题分类精解》历史是一面镜子。唯有研读历史,才能把握现在,预知未来。事实一再证明,研读历年试题是通过司法考试的捷径。为此,指南针司法考试研究中心精心组织、编排《历年试题分类精解》一书,力求答案权威准确、解析全面细致,于法于理有据,不仅使考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2009年司法考试案例教学》本丛书通过连环式的“一句话”小案例教大家如何一步一步的分析法律关系,以适应司法考试“客观试题主观化”的需求。每学科所列案例均体现该学科案例分析法律思维模式、规律和特点,并且案情叙述简单明了,法律、法理分析简练,答案分析准确地把握了命题人的学术倾向。
《2009年司法考试攻略 之 ???》当今刑法学界,两大理论交织。一是引自前苏联的传统理论,因为种种弊端已不合时宜,而绝大多数高校讲授的便为该理论。二是引自德日的新理论。司法考试采用的是此新理论。本书最大特色在于理论体系采用德日新理论,严格与司法考试的理论立场保持一致本书的一个宗旨是:少讲理论,多讲结论,少讲学说观点,多讲答题标准。本书的许多观点阐述、案例素材直接来自命题老师的著作论文及课堂讲授。
四、09年如何“突出重点,强化实务”——突破临界点。
学生卷四的平均分第一社会在职的12分,这充分表明学生缺乏实务处理能力。
强化司法实例方面的训练。多举例。
五、大纲要求的掌握层次理解:法律的生命在于实践!
了 解——→理 解——→熟悉掌握并能运用
(是什么) (为什么) (干什么)
5% 25% 80%
六、解密阅卷规则——让你多得20分,顺利过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0-06
首先声明,我现在也在准备2010年司法考试,我也是非法学专业,也没有法学知识,纯属菜鸟级别,但是兴趣和热情促使着我们这一批一批非法本的考生朝着梦想迈进,我们要相信自己选择的路。司法考试是个巨大的工程,速成的方法几乎没有,这要自己下很大的努力。我现在根据好多前辈推荐的书籍,用的是三大本(必备)、万国系列讲座(加上重点法条9本,黄颜色的书皮,里面民法最好)、张能宝真题(8本),这些书籍足够了,另外听听一些音像资料也是有好处的,至于其他的书籍建议不要看,一是因为没时间,二是太杂,我现在一天5小时,感觉还好,5个月应该能把三大本和万国讲座过一遍,剩下时间看看新法条做做题,有时间再过过书,毕竟基础很重要。至于结果当然也不要报很大的侥幸,自己努力了就没有遗憾了。。。祝顺利!
第2个回答  2009-10-04
我先是用法律出版社的一套书(四本)包括一本法规汇编,打基础,这一系列的书比较详细,适合于法律基础不好的,看了两遍之后(不包括法律汇编那本,法律汇编只是用于查询),再转用万国的教材,市场上都有卖,重点理解。
最后,历年真题和重点法条也是必不可少的,历年真题用哪个版本都无所谓,重点法条还是推荐用万国的,临考前重点突击背法条,再做几套模拟题练练手就行了。
不过,司考可是要下功夫的,别想的太简单就过了,最起码要每天8小时地复习3个月。
最后祝你好运了~~~~~~~~~~~
第3个回答  2009-10-04
不下苦功夫,休想。
我是法本,准备了半年,还是因为复习计划没做好,考的一塌糊涂。
别痴想了兄弟。没用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09-10-12
去法律敎育网报个辅导班,法律敎育网有很多非法本学员最终都高分通过了司法考试!
相似回答